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康叶 《消费导刊》2012,(10):105-107
市场营销的前提是对客户需求的了解,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IPTV的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和预测,以及对IPTV发展主体进行分析和探讨.除了考虑家庭客户自身特点及心理因素之外,基于家庭客户的电信产品特点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近几年所公开发表的家庭电信消费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基础上,引用了层次分析法,从产品的角度分析影响IPTV消费的因素,找出影响IPTV消费的重要性.从而从营销的角度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包括运营商在内的IPTV产业发展参与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今后IPTV产业发展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IPTV是一种最新流行的、以"电视机+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能为用户提供互动多媒体服务的宽带增值业务,它为我国广大电视用户提供了全新的宽带体验方式IPTV技术是一项系统技术,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本文重点对IPTV系统中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IPTV技术浅议     
近年来,IPTV已成为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介绍IPTV的系统结构与技术特点,阐述目前IPTV的几种运营模式与各自的优缺点,针对当前IPTV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给出发展IPTV业务的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4.
2008年底全国IPTV用户超过260万户,在这260万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贡献率来自于同一个地区,那就是上海。从2005年底上海开展IPTV试点业务算起,短短三年间上海IPTV用户已经突破80万大关,用户数量高居全国榜首,也是全国唯一一个IPTV用户超过数字电视用户的地区。在上海文广和上海电信的合力作用下,上海IPTV开启了IPTV发展的全新模式,也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成为我国现行体制下探索“三网融台”业务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传统的语音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而IPTV为农民用户提供集语音、图像、数据、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综合服务。本文从IPTV的基本概念、农村IPTV业务发展的可行性、开展IPTV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农村现有宽带网络现状和IP城域网的改造方案几个方面阐述了IPTV在淮安农村地区的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IPTV的发展现状自2005年开始,IPTV迅速窜红为中国电信领域的头号热点,成为继视频点播、网络游戏之后业内最关注的增值电信业务。 IPTV的产业链包括5个环节:广电、电信、设备厂商、业务内容以及用户。从广电运营商的角度来看,IPTV的产生无疑为广电提供了一条新的节目传播通道,所以广电对IPTV的发展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从电信服务提供商来看,迫于提升APRU值(每用户平均月收入)的压力。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都把IPTV圈定为当前的业务重点, 力求突破;从IPTV业务内容提供商来看,中国目前的IPTV业务仍基于传统的影视节目,即以视频点播、广播电视,时移为主,IPTV产业链的物质基础环节——设备提供商环节已经成熟,目前国内的IPTV 市场主要为UT斯达康、华为、中兴、阿尔卡特,西门子所把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IPTV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商用化的进一步推进,IPTV安全不断完善将是IPTV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2011年7月26日,在此前对全国IPTV发展较快的几大省会城市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公司百视通(BestTV)与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携手在沪公布2011年IPTV受众调研报告。会上,百视通副总裁李峰就百视通的“一云多屏”战略以及多屏环境下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视频用户的收视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本刊特约李峰先生把相关研究成果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IPTV产业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TV业务自从在上海示范项目的出现,必将为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广阔的新兴市场,IPTV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运营,必须精心打造一条能够实现资金和信息快速循环的IPTV产业链,IPTV产业链各环节积极的共赢合作也十分重要,只有让最合适的环节去做最合适的事,才能够促进IPTV产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积累之后。我国IPTV的市场已经逐渐成熟,用户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媒体的营销传播价值也开始被市场所接受。在IPTV上进行营销传播,既具有传统电视广告的表现力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又具有个性化和互动性,可以便捷地实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而这一点恰恰是传统电视媒体所难以实现的,这也就进一步凸显了IPTV作为营销传播载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IPTV五道坎     
2005年被电信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鼓吹为“IPTV发展最好的一年”,但从运营规模上看,事实上这一年在中国IPTV的发展史上却并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之处。虽然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分别在大江南北的23个、21个省市进行了大规模的IPTV商用试验,但是,国内目前IPTV的试验性质用户据赛迪顾问的最新统计显示不过27.6万户,比之国家广电总局官方宣布的国内有线数字电视413万的用户规模来说仍有不少差距。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光进铜退,PTTH已经成为打造光纤城市的基础,网络服务已经成为大家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运营商提出IPTV的概念也是为了满足网民对更高品质直播和点播业务的需求,也是更好的服务光纤用户的展现.本文对IPTV组网逻辑架构和业务实现流程进行分析,并在IPTV业务即将开通前的业务功能进行测试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起,被认为有巨大市场潜力的IPTV(网络电视)就一直再没逃离人们的视野。从网络运营商到广电集团,再到互联网公司,直至终端商,纷纷抛出自己的IPTV计划,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实施。当年年底,中视网络公司就宣布2005年将发展60万IPTV用户,中国电信更是宣布2005年将是其“IPTV发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数字电视领域今年凭借NGB概念而表现得轰轰烈烈,IPTV的发展在2009年表现得更为平稳。在经历了2008年增长热潮之后,2009年伊始IPTV的发展却遭遇困境:用户规模的发展速度低于预期,IPTV的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仍然不高,增值业务市场发展遇到暂时瓶颈,产业盈利前景不甚明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铁通吐鲁番分公司在IPTV业务开展过程中针IPTV业务对网络带宽和QOS的特殊需求,对原有宽带城域网的组网结构,设备运用,局端数据进行的有目的的改造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IPTV业务自从在上海示范项目的出现,必将为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提供广阔的新兴市场,IPTV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运营,必须精心打造一条能够实现资金和信息快速循环的IPTV产业链,IPTV产业链各环节积极的共赢合作也十分重要,只有让最合适的环节去做最合适的事,才能够促进IPTV产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本研究中,从IPTV作为一种新媒体的角度,根据不同的IPTV广告类型和产品类型存在的效果差异进行探索。为此,依据广告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了4个实验调查,IPTV广告效果测定了广告态度、广告点击意向、产品购买意向。首先,由于IPTV广告种类的不同,使广告效果的差异表现在广告态度和点击意向上;第二,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IPTV广告效果也出现了差异。在广告态度和点击意向及购买意向存在差异的同时,IPTV广告中探索研究比经验型研究显示出更有效的反应;第三,由于广告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不同,相互作用效果在购买意向上表现了出来。这些为广告中利用IPTV的媒体两面性提供了依据;其次,倡议在广告实行战略中开发能预期对消费者起到积极广告效果的带有图标和字幕的网幅广告;再次,在IPTV广告的制作方面,为探索性的IPTV广告能够诱发更有效的广告效果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庄也 《电子商务》2006,(8):11-14
随着上海电信IPTV招标的结束,武汉电信、内蒙古网通、安徽电信等都纷纷启动IPTV招标工作。彷佛一夜间,IPTV商用试点已经遍地开花了。在经历了近3年充满寒意的等待后,IPTV的第二个春天似乎终于来了。这个过程有点漫长,但却值得。从2004年开始,IPTV就成为了通讯领域最热的词汇之一,整个产业链的各方都高度关注和期待爆发。然而受各种政策的不明确,利益的界定等因素的影响,直到最近,商用的步伐才加快了。据调研机构Infonetics报告显示,目前全球IPTV市场发展迅猛,未来三年IPTV设备和服务的总收入将达440亿美元。面对这么一个未来数年会持续热闹的产业,我们有必要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9.
周峰 《广告大观》2011,(5):72-73
IPTV顾名思义,即通过双向IP网络进行传输的电视服务,观众通过IPTV不仅能获得正常的电视收看体验,还可以在收看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暂停、回看;除此之外,百视通的IPTV平台还为用户提供了数十万小时的自选节目库供观众随时点播。  相似文献   

20.
雷雯 《中国市场》2014,(47):12-12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电视业市场,以IPTV为代表的互动多媒体服务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逐步引导用户从"看"电视到"玩"电视的过渡。本文依托"体验营销之父"施密特的用户体验相关理论和模型,探讨用户体验对发展IPTV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几点营销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