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11)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  相似文献   

2.
论稳定土地承包制与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2,28(1):47-50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赋予农民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育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过改革普遍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必须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第一,从有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出发,重新审视和梳理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创新”,真正落实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政策。80年代后期以来,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解决土地承包到户后出现的人口增减与平均地权的矛盾、地块分割零碎和适当的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探索中存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蜕变家庭承包经营这样两条思路。从后一条思…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产业生产体制下,农民收入被分为农业土地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则是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减少农村劳动力,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来自于土地产出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彭克强 《财经科学》2008,(12):16-19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需要对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进行再改革,以利于农村资源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这种改革,就是在坚持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再建立一种促使土地相对集中的制度,克服承包制固化了分散经营与兼业等模式的缺陷,使承包制扬长避短。具体改革路径是国家通过对承包地转让收入低于经营收入的差额进行补偿,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承包地有偿转让,以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潜伏的局限性日渐显露出来。大户规模化经营、农地股份合作制、集体合作社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预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作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实现载体,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逐渐引入了土地流转机制、适度规模经营等现代化要素,但始终没有超越两权适度分离、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框架。但从目前来看,自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要素,突破传统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建设以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家庭承包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因此,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的探索表明,实现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变股民,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作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实现载体,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逐渐引入了土地流转机制、适度规模经营等现代化要素,但始终没有超越两权适度分离、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框架.但从目前来看,自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要素,突破传统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建设以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30年改革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培养了市场机制,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为建立新型自耕制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初步制度保证。中国工业化社会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农耕文明的烙印,展望中国三农工作的未来,需要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适度有序流转,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建设起以新型自耕农为代表的农村中等收入者占主导地位的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农地已不能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和农地经营模式。在已观察到的农村实践中,农地规模经营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出路,故国家希望通过明确土地权利来促进土地流转,最终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而现实中,农民最关心的是农地耕作是否方便、收入是否提高,反而对农地确权的关注度不高;土地流转实际情况也不如预期,一些案例中,土地确权后甚至增加了农民生产的不便,反而不利于农地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比较4种主要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后发现,与其他3种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相比,农地集体规模经营模式不需明确土地权利,从而避免明确土地权利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与土地整治相互促进,改善耕作条件。建议在农地规模经营方式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集体规模经营方式,以稳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是由大大小小的地块构成,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无法分散技术成本,农户使用技术对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意义不大,因而农户使用技术的动力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的运用和推广,并导致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成本观念淡薄,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弊端,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使用和推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具有流动性,这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也不适应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我国正在制定《物权法》和《农村承包经营法》,我们主张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我国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来保持土地制度在动态下的长期稳定,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农地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四次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创新.随之产生巨大的农地资源配置绩效差异。近20年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农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产权缺陷、规模缺陷以及保障缺陷已经构成我国农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市场性、效率性、功能性障碍。为此.必须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明确产权主体.高效配置农地资源;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农地配置的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地的生产功能。  相似文献   

16.
谈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与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种植业;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动摇。  相似文献   

17.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但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城乡分割体制下为工业生产提供廉价的生产生活资料。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进步,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广大青壮年农民从有限土地中走向城市、走进工厂,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他们没有放弃农业生产,把土地作为最后的保障。而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农业形成产业,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在保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的财产,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规定这些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由此而引发的纠纷和上访案件也是益增多。如何在坚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搞活土地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庄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慧 《经济论坛》2006,(4):124-12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兴起了一种新型的经营组织形式——家庭农庄。家庭农庄是以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前提,以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种养、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资为基本特征的农地经营新模式。它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展示了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湖北荆州是农庄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目前全市各类家庭农庄已发展到1万多个,经营的土地面积达60多万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家庭农庄为什么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它的经济学理…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变革,从农村土地农民私有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再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形成了各自的特征,当前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弊端渐渐暴露出来,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