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当前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职能定位 理论上董事会的职能定位与环境条件相联系.当公司处于不完善的证券市场环境中时,就会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不仅因代理成本而直接对公司价值产生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经理人员的不对称信息的程度,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又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进而使代理问题更加严重,这种恶性循环迫切要求组织重视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2.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内部审计既是委托人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监督成本,又是高管层为满足外部投资者尤其是股东受托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守约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缓减组织内部上级管理者和下级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并且通过提供服务为组织增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也一直是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由于第三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产生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即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成本。笔者在第三类代理成本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影响,并按照降低代理成本的要求,对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常认为,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小规模的组织形式。Jensen和Meckling从所有权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代理成本的产生源泉,认为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较低。Schulze等指出了这一模型的假设条件不适用家族企业,并进一步指出家族企业代理问题中由于未能利用好市场机制而产生代理成本,以及由于经济和非经济偏好而产生的冲突引发的代理成本,还有利他主义产生的代理成本。文章重点论述了家族企业存在家族和企业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中人扮演了多重角色,角色冲突是家族企业代理成本产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审计是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西方国家的一些咨询机构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成本中心,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将内部审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这就是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然而,内部审计最终是否应该外包,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利与弊之后再行定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代理成本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代理成本,包括股权产生的代理成本和债权产生的代理成本,论述了企业可以通过确定最优融资结构、进行包括降低企业股权代理成本和降低企业债权代理成本在内的融资决策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当双方存在着因目标不一致而产生利益冲突时,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因此,这就迫使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使得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其利益要求,尽可能降低代理成本,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激励与约束之间是相容而非对立的关系,激励和约束任何一方的过度都会导致代理成本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徐鹿  孙莹 《会计之友》2015,(7):61-63
文章从多元化经营增加代理成本、正反两方面影响企业绩效、代理成本负面影响企业绩效三个角度开展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提升效应会因代理成本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时务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适度实施,同时寻求降低代理成本的方法以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代理成本及其分类1976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代理成本理论。所谓代理成本,是指由于两权分离,代理人有机会损害委托人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相关成本。根据Jensen & Meckling(1976)的研究,代理成本的总和由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三部分组成。其中,委托人的监督成本是指委托人计量或观察代理人行为的成本,以及对代理人实施控制的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是指代理人实施自我约束,以保证为委托人利益尽职勤勉的成本;剩余损失是指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等于代理人决策和委托人在同等条件下采取的效用最大化决策之间的企业价值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信息不对称对税务筹划的影响其一,信息不对称导致非税成本的产生。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是指企业因实施税务筹划所产生的非税收上成本变化。具体就是指税务筹划所引致增加的非税收支出形式的其他成本。非税成本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在不同的纳税环境下,不同的税收方案引发的非税成本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包括代理成本、监督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激励与约束:企业不可回避的管理命题 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的所有者(通称为股东)不必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是通过博奕的委托代理契约,将经营决策权授予代理人,即经理人员。但是,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往往产生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相悖现象,于是就需要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使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其利益要求,尽可能降低代理成本,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外派人员管理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外派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外派人员的甄选、培训、监督与支持三维视角对做好这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外派人员甄选的指标体系,外派人员培训内容、方式和外派人员管理的监督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融资约束产生的原因,而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结果显示: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减轻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现象,但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组织支持感对提高外派员工组织承诺、降低离职意向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提出通过提高外派前、外派期间以及回派后三个阶段的组织支持水平,可切实改善我国企业外派人员的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一、负债契约的产权特征 根据詹森和麦克林的观点,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经营者与股东因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而产生利益冲突,由此带来一定的代理成本。为解决经营者的代理问题,就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规范经营者行为,负债契约就是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行为进而降低股权代理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威廉姆森指出:“与其把债权和股权看做融资手段还不如视为不同的治理结构。”可见,负债与公司治理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以2004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公司内部治理、代理成本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与外部股东的代理冲突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对过度投资存在显著影响,但代理成本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显著;股权治理、董事会治理和高管激励总体上未能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7.
从代理成本角度看,由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了股权融资代理成本。引入债务融资可以降低股权融资代理成本,但同时又会产生债务融资代理成本。本文拟探讨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代理成本的成因及降低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海绒 《企业导报》2012,(20):55-56
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在管理层人员对企业产权部分所有的情况下,其工作积极性不高,但却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异即被称为代理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代理成本的控制成为企业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旨在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代理成本的构成内容,分析代理成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代理成本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营活动竞争的日趋激烈,外派管理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国际商业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外派人员归国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组织支持的角度提出外派人员归国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陆明  管志明 《企业经济》2008,(2):187-189
公司治理从广义而言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其中外部治理中的市场机制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司因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一大顽症,通过建立产品市场、管理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董事)产生激励与限制,将有利于纾解代理成本,同时竞争机制若要充分实现其作用,需要公司董事会的重新建构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