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实体法的缺陷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实体法存在着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征地范围过于广泛、补偿制度设计不科学等缺陷。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这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土地增值收益,造成实际分配不公和土地开发时机被延缓。这需要通过明晰土地产权、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征地范围、确定土地征收合理性补偿标准以及改进土地安置补偿模式来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实体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土地征收问题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认为征地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在我国居于第一位.征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方式不够灵活,都迫切需要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征地制度的基础,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前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时,要将土地征收权严格限定在符合公共利益的范围之内,明确列举公共利益用地的范围;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下,允许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出于公共利益目的的征地补偿应充分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农民生活安置、经济损失,进行充分的补偿;尊重农民的主体性,使被征地农民能够参与征地决策;设立中立的土地纠纷裁决机构,确保征地纠纷能得到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在本质上是个人利益的加总,在个人利益不能够总是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公共利益只能够在立宪层次上实现,公共利益的判断需要进行成本收益计算。中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需从不同角度加以完善,在程序上,由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听证会来界定土地征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在补偿上,把补偿作为征收的前提条件而不是附带条件,制定补偿确定的原则条款;在效率上,引入成本收益分析,具体分析每一项土地征收的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两个常见的土地投机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了现行征地制度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晰、征地范围过宽以及征地补偿不合理可能是土地投机等土地问题滋生的土壤,并在其后以较长的篇幅讨论了公共利益含义界定、征地范围划分以及公平补偿问题.该文的观点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清晰地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或者明确划分征地范围,并实行以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好农民土地权益是土地治理中的关键。从土地征收视角出发,应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居民实现同步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界限,规范土地征收体制机制,优化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完善有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财税制度,提高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制度的中外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支撑体系、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土地征收补偿程序等方面.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在立法、征收目的和范围、征收补偿标准及征收补偿程序方面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借鉴国外较成熟先进的土地征收制度,应从立法、提高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及创立土地发展权等方面对中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在土地征收目的和征收补偿制度两个方面存在的缺失,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缺失做出了分析。本文认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目的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时,对土地的补偿应以市场价格为准,让农民从征收后的土地增值中分享利益。这也是经济学中资源效率配置对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的直接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两个常见的土地投机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了现行征地制度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晰、征地范围过宽以及征地补偿不合理可能是土地投机等土地问题滋生的土壤,并在其后以较长的篇幅讨论了公共利益含义界定、征地范围划分以及公平补偿问题。本文的观点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清晰地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或者明确划分征地范围,并实行以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郑宇  储殷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33-33,75
根据中国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完善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解决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制度建设的重点。相关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建立与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平等协商的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政府只能在“公共利益”需要情况下征收土地;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推行补偿标准听证;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农民生活和生存问题;建立公平、公正、可行的征地纠纷裁决制度;完善诉讼等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11.
李展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37-139
何为“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这是近年来农村土地征收中的焦点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引发了大量的冲突和社会矛盾,而导致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深层原因在于公共利益被泛化,使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经常出现滥用征收权、征地范围扩大化以及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要保障农民的权益,必须明确地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通过探讨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方式及界定主体,最后对公共利益界定的立法程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汪晖  黄祖辉 《经济学》2004,4(1):249-262
本以两个常见的土地投机案例为切入点,揭示了现行征地制度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晰、征地范围过宽以及征地补偿不合理可能是土地投机等土地问题滋生的土壤,并在其后以较长的篇幅讨论了公共利益含义界定、征地范围划分以及公平补偿问题。本的观点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清晰地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或明确划分征地范围,并实行以土地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征地补偿标准以耕地常年产值为依据,以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宝贵借鉴.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可通过提高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存在重大缺陷.应以市场价格为标准,提高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增加邻接地、通损地及对土地可预期的未来利益的补偿;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农民所占分配比例,从而切实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博弈论、现代产权制度理论,对山西省农村土地收益分配现状、特点进行研究,找出农村土地在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征地程序不规范,公共利益范围界定不明;土地出让金分配和使用不合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被征地农民利益难保障。并对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变革进行创新研究,提出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化、建立土地收益专项基金管理制度、推进土地市场化等政策建议,旨在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征用)权存在的前提,也是其限制。由于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在中国征地实践中,假公共利益之名,谋商业利益之实屡见不鲜。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公共利益被异化滥用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流通与公共利益界定悖论下的现实选择。中国权威主义体制下的政府角色和土地财政同样是中国征地困境的内在逻辑。厘清公共利益的边界,培育农民的博弈力量,引入物业税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给予被征土地农民充分补偿,是审视现有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征地制度后可能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界定与征地范围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土地征用权的法律规定主要来自《宪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我国宪法,虽然赋予国家征用土地的权利,却没有为这种权利的行使划定明确的范围、界限、方式和程序;现行法律中关于土地征用权的规定互相矛盾,从而导致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同时还存在对农民的补偿和安置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完善征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地产权制度不仅影响土地资源配置及其效率,而且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我国土地征收冲突的频繁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土地征收过程中征收权的扩张和农地产权的缺位。分析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农村土地产权的缺位集中表现在:公共利益模糊、产权主体参与程度不够深入、补偿机制不合理、救济途径缺失。最后,从保障农地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农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必须在理念上确立制约征收权、保障农地产权的立法精神,在法律程序的设计上必须强化对征收权的制约和农地产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周莹 《经济导刊》2008,(1):106-107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和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历来为人类社会所关注和珍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成为保障农民权益中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收转为国家建设用地。而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制度的变迁使"公共利益"界定模糊愈演愈烈,从而引发大量矛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土地的泛滥化征用,以及针对农民的补偿偏低等,侵害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补偿知情权等权益.这主要因为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农民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和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应该明确公共利益的界定,以及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以及组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