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焦点区域,“温州模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范。早期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嫌累的零活儿,卖的都是一些别人嫌挣钱少而不愿卖的小商品,不怕利小,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部分温州人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当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温州人卖一双袜子、一双鞋、一个打火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时,由于利益的趋动,温州人开始向外进行资本扩张。于是上海人惊呼“温州炒房团已瓜分了上海”;而重庆又一个“温州鞋都”在形成;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奥运场馆项目等等项目背后,都闪现着温州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一是要冲破“不学理论照样可以干工作”的误区。有的同志把学习与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学习理论是虚的,可有可无,不学理论照样可以干工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实际工作中,一个人的理论功底越深厚,视野也就越宽阔,干工作也就越富于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如果我们连邓小平理论的ABC都不懂,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还没有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就不可能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更谈不上完成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历史任务。事实充分证明,不学理论而辛辛苦苦干工作,顶多是做“加法”,有时还会做“减法”,很难…  相似文献   

3.
上海深圳股市为国人广泛关注,但除了少数人才真正入市操作外,大部分人还只能“望股兴叹”,即使是当地人如上海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买到原始股,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进入二级市场买卖股票,那么,中国股市进一步放开之前,一般投资者尤其是外地投资者的投资出路何在?一般投资  相似文献   

4.
大上海新的辉煌,是以传统产业悲壮的“断腕”为代价的。 1990至1996年,是上海有史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发展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大转换,全市累计有109万人次离开了原来的岗位;而同一时期,上海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独创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又使89万人次重新就业,完成了超过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的岗位大迁徙。 “上海模式”是一个创举 “再就业服务中心”被中央领导同志和劳动部誉为“上海模式”。 对于这个创新的机构,上海人有许多比喻。有的把它比作一座“桥——这头连着企业,那头连着社会,职工从这头走到那头,就完成了重新就业;有的把它比作“轮渡”,让不肯轻易与企业“断奶”的国有企业职工安稳地“摆渡”到劳动力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 确实,“再就业服务中心”是化解两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新型就业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经济论坛》2005,(8):138-138
提起大学生就业准备,很多人会想到了解就业政策、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熟悉择业技巧、准备自荐材料等,这些毕业阶段的准备工作如果全放到最后一学期做就显得紧张忙碌。事实上大学生就业的准备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而是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换句话,应把大学生就业教育放在“起跑线”上,从新生入学就培养其就业意识。  相似文献   

6.
上海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0年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市政府可能将系列新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磨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进入所导致的上海产业“滞移“现象,等等。同时,上海也面临着继续追求经济增长还是追求人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利用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增长及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实现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战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火如荼的反“四风”以及十八大以来诸多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的高压态势,结出了丰硕的反腐成果,借此东风再次掀起的整治官员“慵懒散”热潮将某些公务员浑浑噩噩的脸谱广而告之并且及时处置,赢得如潮好评。长期以来,公务员的“幸福生活”饱受诟病,许多部门的许多岗位干好干坏、干多干少甚至于与不干一个样,难怪《私人订制》中的愿望规划师杨重会发出“为官一任,不犯错误,但也不作为,它也是一种腐败”的感慨。  相似文献   

8.
严睿 《经济纵横》2005,(4):79-79
“在我的老板看来.很多事情都是员工应该做出来的,根本不会存在认可不认可的问题!但人付出总是期望会有回报,哪怕是一句‘你干得不错’也可能就让我们倍感温暖!”“踏踏实实为公司做出贡献却没人关注,而有些人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却能得到过人的关注和待遇!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发展?怎么会留住人?”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是说绝大多数人不同程度患有胃病。正因为如此,在各种媒体刊登的广告当中,胃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三九胃泰”可谓家喻户晓,上海赵屯制药厂生产的“胃仙—U”、“胃舒平”也如奇葩一般,在民族医学之园愈开愈旺。 上海赵屯制药厂虽有38年的历史,但真正发展却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厂长兼党支部书记周晓明的带领下,企业坚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闯荡,终于从一个无足轻重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目前在上海以及全国胃药生产行业占有相当地位的制药厂。对此,周晓明这样说:“企业,要敢于闯市场,如果企业不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就不能生存。”  相似文献   

10.
崔玲 《经济月刊》2011,(3):40-42
1月27日,重庆、上海宣布开征房产税。尽管多数人认为,此次落地的沪、渝两地的房产税“并不具有杀伤力”,但房产税试点政策预留了“加收空间”,让人不禁对房产税的威力充满遐想。  相似文献   

11.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安全阀”,更是国家责任和国民福祉的体现。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者约为1.24乙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人,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人,他们大多数以产业工人身份就业。由于农民工社保资金“画地为牢”,不能跨地区流动,“便携性”较差,导致数量如此之大的农民工不仅加入社会保障这个“安全阀”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2.
在医药行业搞不正之风的人 ,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是非不辨 ,入乡随俗”型。这种人平时不注意学习 ,分辨是非能力较差 ,或者虽对是非标准略知一二 ,但并不真正付诸实施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约束。他们好人主义作怪 ,担心坚持原则会招惹是非 ,受到孤立 ,索性在违纪方面采取“你干我也干 ,彼此无意见”的随大流心态。有的人还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认为“反正我不是挑头的 ,干可以得利 ,被查处也轮不到自己头上 ,何乐而不为 !”。二是“小心翼翼 ,投石问路”型。这种人眼红别人收“红包”、吃回扣…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全党上下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效。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消极心态在一些人身上仍然存在,应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心态之一:“只要不装个人腰包,干啥都行。”有的人很注意把握政策“分寸”,时常打着为集体、为公家的招牌,在经费开支问题上随便“点头”,信手“批条”,擅自“开口”,花钱大手大脚。人们对贪污盗窃、中饱私囊者都极为愤慨,认为应严惩,而对上述打着“公”字旗号大搞奢侈浪费的现象,怎么也恨不起来,甚至有的还被誉为“敢想敢干”…  相似文献   

14.
九七年的最后几天,记者从南京旅行到上海。上海的空气,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好比是黄酒和咖啡的混合体,充盈着来访者的五官、对上海人眼中的“乡下人”,“洋气”是上海的骄傲,也是“乡下人”的向往。或许是受厄尔尼诺的影响,虽然已是冬季,这两天却温暖而潮湿,不时飘一些小雨。长寿路上新栽的棕桐树,乍看起来有几分眼生,此时倒电得了气候。老字号赶时髦长寿路的尽头,是静安寺。一转弯,便是热闹的南京西路。这里属于上海人的“面子”,与之相对,弄堂则是上海人的“夹里”。时值岁末,正是商业旺季,“圣诞新年大减价”的招贴大有诱…  相似文献   

15.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36-42
谈“沙县小吃”这个话题,可能有不少人会表示不屑,觉得一个小吃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沙县小吃”的名声并不怎么响亮。但是,如果你知道仅仅在近几年,由沙县政府推动,沙县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开了超过1万间沙县小吃店,每年有差不多4亿元的收入,解决了3万多农民的就业问题,相信你就会有点认同“沙县小吃”并不简单的说法。“沙县小吃”当然涉及到吃,但我们关注它的角度不是一般的吃,而是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也即是在中国农村不断转型以及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个所谓“三农问题”,应当如何突破的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高度评价“沙县小吃”的现实价值。我们认为,它既是一种“三农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策略,还是一种地区营销的经典案例,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象征和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各种类型的企业里,人力资源已成为时髦并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变成人力资源部,如果你去应聘,人力资源部的人也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地审视你,他们非常谦和并尊重你,如果你的求职被拒绝,你也许还会收到一封告知信,信上会先感谢你对公司的信任,然后例行公事地夸你两句,最后做一些“名额有限”之类的解释,并说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与你合作等等,虽然你几乎不能指望对方真会再来找你合作,但这种态度还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舒服,因为我们终于感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人才”了,我们不再是任人挑来选取的砖头,我们成为了企业重要且急需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涓涓 《经济论坛》1999,(22):16-16
一、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失业人口及隐性失业人口约有3000万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约有1-37亿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来自总量与结构的双重压力。1-总量性就业压力。我国现在处于“人口过渡”第二阶段的后期,尽管实行了多年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人口数量还在持续高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不断呈上升之势。有资料表明,1990年~1995年新增就业人口为4230万人,比西方高收入国家1965年~1995年30年间新增就业人口还要多。在当前劳动年龄人口高速…  相似文献   

18.
千灯     
《江南论坛》2010,(2):F0004-F0004
干灯,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东南部,毗邻上海,紧接苏州。历经2500年岁月流淌,铸就了“古韵今风”、“生态宜居”、“科学协调”的魅力品牌。她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走出了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声震中华的伟大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孕育了“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  相似文献   

19.
邵爱华 《时代经贸》2011,(14):221-221
当前,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力的超常规供给,再加上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大量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就业空间的萎缩等,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一、当前就业问题的现状就业是人的最基本权力,它不仅是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人融入社会大家庭的基本方式。就业事关干家万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中,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其为人处世的风格也不同。无论哪种风格,它都各有千秋,无伤大雅。但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虽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领导风格,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高调为人、高傲待人、高压下级,就会给党的事业及其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应以高度的警惕和自觉,下大力戒“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