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健 《科学决策》2011,(4):23-36
在1978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黑龙江的二元经济结构深受各时期制度变革的影响,形成了三个分明的发展阶段。针对每个发展阶段,运用二元对比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每个阶段,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都会直接影响到黑龙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尽管黑龙江二元经济结构在数值上表现得似乎变坏了,但在基本经济面上却得到根本改善,为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再次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考察视角及指标选择 (一)以生产率差异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考察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 1.比较劳动生产率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基于“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对立。根据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传统部门通常以第一产业(农业部门)为代表,现代部门通常以第二、三产业(非农业部门)为代表,因此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是一个基本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村二元经济转换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特征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在一国一地区的经济结构中,现代化经济与传统的非商品经济并存,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有很大的断层,这种两重的非同质经济结构是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基本特征之一。二元经济结构最明显地表现为现代化大工业与传统的农业并存,现代城市与落后的乡村并存。目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差距,远远大于一向为人们所关注的东、西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具有波动性,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表现为城乡生产要素市场之间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这样的特性制约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阻碍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机理;为了稳步推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破生产要素市场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6.
章伟坤 《改革与战略》2010,26(4):30-33,42
二元经济的实质是农村传统部门和城市现代部门之间制度结构的差异。受渐进体制改革方式的影响,中国的二元经济是一种呈现双二元结构形态的转型二元经济,并且在体制转轨的前后存在两种类型,即体制转轨前期的计划主导型双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体制转轨中后期的市场主导型双二元经济结构。文章最后构建了一个将经济结构转换和体制变迁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和转换趋势进行了较深刻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成都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家胜 《特区经济》2009,240(1):203-204
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始终处于枢纽地位,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和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该文从全域成都的视角,针对成都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剖析了金融支持面临的结构、规模和监管缺口,提出了成都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金融支持的战略设计。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质和二元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着若干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既决定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也决定了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遵循一条二元路径,即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提高资本生产率并举。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中国近代以来的状况不完全符合刘易斯“二元经济论”的前提和条件。2长江三角洲现代化过程中呈现的不是传统与现代部门截然对立的二元现象,而是在传统部门中分化与现代经济密切相关的新型成分,呈现出“三元结构”。3“三元结构论”讨论的是现代部门无法吸收庞大的传统部门劳动力前提下的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传统部门和现代可以 一定条件下互互动。通过三元结构,中国经济现代化途径不是单向的现代部门取代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这一度量指标对内蒙古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汤斌 《乡镇经济》2008,24(11):102-104
文章对安徽农村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农村各产业比重不协调、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结构水平低及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安徽省应尽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以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为主要特点的优质高效农业。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开放宏观经济学认为,外向型经济的提升与国内本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文章利用2000-2012年数据对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生产开放度等五大指标与本土产业结构优化关系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外向型经济中外贸对本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用更显著。通过GM(1,1)模型对其后五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将对安徽省本土产业结构优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增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10-15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为安徽省处理区域发展中均衡和非均衡关系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招商引资与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安徽应该抓住当前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加大安徽的工业化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盛楠 《科技和产业》2013,13(7):18-20
利用安徽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从自然地理环境、政策因素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和演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安徽和浙江两省1995-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计算各指标对经济的贡献发现:安徽省经济为消费主导型,而浙江省为政府投资主导型。通过var脉冲模型进行变量间的作用分析发现:安徽省消费主导型中的消费通过影响投资和政府支出来间接影响经济发展,同样浙江省的政府投资带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来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逐年增长,而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区域之间进行分配,则会影响全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变异系数等方法来定量地测算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根据2006年的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安徽省17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并予以分类,在此基础上找出各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形势严峻。安徽经济增长态势风险加剧,投资驱动型经济主导性再次凸显。在客观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安徽省投资增长影响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安徽省保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其社会效应。依据投资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均衡理论对进一步推进安徽省保投资适度增长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以安徽农业结构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安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安徽论安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安徽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安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