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高歌 《新经济》2014,(14):79-80
新生代农民工是对某一部分进城农民的称呼,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以往的进城农民,他们具有更高的市民化要求,对城市生活的需求远远高于一般的进城农民,但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本文主要就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社会保障缺失现象进行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方法,旨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认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的身份仍是农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就业环境差、待遇低、工资被拖欠、克扣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权利不完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革;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工逐渐进入“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推动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媛媛 《时代经贸》2013,(20):135-136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工逐渐进入“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推动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明  孙正林 《经济师》2015,(2):240-24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应用灰色模糊评价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进行评价,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社会保障缺失、社区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社区管理体系,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为中国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强烈的市民化需求却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而严重受阻。其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思路,推进其市民化进程就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俭国  张鹏 《财经科学》2015,(5):131-140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考虑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庞大的资金需求,应该优先将市民化意愿强烈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项计算,得出:沿海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21万元;内陆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为16万元.加快户籍、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资金来源、城市融入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逐步融入城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温家宝总理也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他们受到了不平等的政策待遇,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表现的状况并不乐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既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要求。为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完善和改革制度体系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小水 《时代经贸》2013,(13):93-93,96
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进而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农民工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广东模式”与“上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高度关注,各地方政府在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文章通过分析这两种模式的其本特点、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改进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等权益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它在湖南着实成了一个考验执政者智慧的难题。二元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体制是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根本根源。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农民工培训、打造湖南劳务品牌及创新工会组织等针对性举措来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利用2010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农民工在城社会保障状况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社会保障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参与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积极影响。缴纳过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相比未缴纳者城市融入水平更高;居住在廉租房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起正向作用,而居住在免费房或租房则起着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在沪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其中收入评价较低。工资收入、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城市适应性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居住条件、工作福利、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权益侵犯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既有工资收入等物质因素,也有城市适应性等精神因素,但比较而言,物质因素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从城镇推力视角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以及我国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规模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影响。利用变量法的IVProbit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尝试解决劳动者的工资与参加社会保险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效应;第二,区域分割效应大于城乡分割效应;第三,若不解决工资与社会保险参保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则将低估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城乡分割效应和区域分割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说,社会保障制度负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制度使命,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点。但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不公平,一直被质疑对收入分配存在"逆向调节"效应。运用Pooled OLS模型,借助于2007-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重新检验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财政社会保障水平的效应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水平的正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说明随着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农民工是主要受益者)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全面启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向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窗口"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是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立足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公平理念有三层含义:底线公正、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这种公平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体现为政府的责任、制度模式的选择、项目的优先序和目标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8.
人口社会政策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也有影响,不同的政策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思路和对策。户籍改革的关键是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剥离附加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加快配套制度的改革;养老保险政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探索便于城乡对接并可以跨地区流转的社会保险制度;劳动就业政策改革的出路在于彻底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和制度上的界限;生育政策改革的思路是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缩小城乡计划生育政策的差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工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韩长赋 《经济研究》2006,41(12):4-12
本文在对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农民工问题解决的选择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城乡流动和人口城市沉淀模型,描绘了农民工的人口城市沉淀曲线,指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思路。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并将伴随现代化基本实现而终结。农民工亦工亦农、亦城亦乡,流动就业,逐步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解决农民工问题要持城乡统筹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以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构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代际更替的完成,农民工城市流迁模式出现新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行业选择性增强,劳动力回流返城再就业比重上升,安居乐业正在成为"家庭迁徙型"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写照。尽管还有部分农民工仍往返于城乡与地区之间,但这种"候鸟型"流迁模式已在明显弱化。因此,以北京5区县为样本取集聚地,针对不同流迁模式下的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幸福感知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边际效用影响力在下降,农民工积极感知呈上升趋势,表明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农民工社会待遇不公、幸福感低下境遇正在改善,这与社会关注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群体主导有关。在收入水平短期内难以获得大幅提升的现阶段,政府应致力于教育、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权利等国民待遇平等环境创造,尽可能激发农民工群体正向心理潜能,以其积极品质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