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债建设,使得政府负债逐年增加,财政风险不断加大。如何解决政府负债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直接和间接负债状况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建立了预警系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司徒微微 《浙商》2010,(7):22-22
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过去一年之中迅速膨胀,其中大部分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借贷负债,而且很多是难以统计的隐性负债。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已达7万亿元左右。以地方政府负债中85%来源于银行信贷来粗略计算,当前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已超过8万亿元。  相似文献   

3.
吕明 《消费导刊》2012,(10):54-55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大幅增加,引起各方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属于政府或有负债,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一种形式,而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然而许多研究在责备融资平台的不规范操作的同时,并没有探索政府过度负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认为,政府对融资的过度需求及银行的过度供给是一系列制度安排下的结果,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本质上是一个制度选择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必须从制度的改进和优化入手,降低制度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近年来持续的高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尽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当前在国际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建设资金的需要.由此造成了许多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在不断加剧。特别是在2009年初关于中央财政将为地方政府代发代偿2000亿的地方债的政策发布后.地方债券终于以变相发行的方式推出,避开了国家预算法不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的限制。但在这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下.地方政府财政负债风险有放大的可能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类及当前的财政政策,然后阐述了当下的财政政策对地方财政负债风险的影响,并给出当前形势下防范地方政府财政负债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包磊  刘淼 《现代商业》2011,(23):199+198
地方政府负债过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尤其是在法律规范缺失的情况下,负面效果产生放大效应,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该正视地方政府负债的客观需求,使地方政府负债合法化,并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同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采取措施减少地方政府负债,来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高负债融资的总体状况.主要概括了投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借款、城投债、信托以及BT项目垫付资金等债务情况,然后对形成地方政府高负债融资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剖析,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分税制改革与地方财力建设、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提出化解地方政府高负债融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高负债融资的总体状况,主要概括了投融资平台公司银行借款、城投债、信托以及BT项目垫付资金等债务情况,然后对形成地方政府高负债融资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剖析,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分税制改革与地方财力建设、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提出化解地方政府高负债融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监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群  杨悦月 《商业研究》2006,(21):168-170
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负债风险日益加大。任其蔓延与发展,必将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诱发各种社会矛盾。所以要建立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监管的配套机制,只有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实现了良性循环,财政管理趋于规范,负债风险监管的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地方政府负债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地方政府负债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负债风险日益增长和逐步显现,应加强负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统一负债管理机构,建立各项负债管理制度,以发挥负债效益、防范负债风险。一、对地方政府负债的认识地方政府负债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  相似文献   

10.
在对地方债务的现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负债过高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负债过高的原因主要有财税体制、土地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或有负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理论界研究更多的是全国性或中央政府的或有负债,对于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指省级政府),因种种原因研究得不多.可是,我国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成因非常复杂,而且估计规模日益膨胀,财政风险累积.本文试图从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内涵、成因、量化方法、风险预警指标等方面,构建研究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本文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预测。从预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还属于可控状态,债务规模还在地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其融资风险涉及了宏观经济以及国家政策、地方财政、区域经济等几个方面。因此,要规范融资平台发展,就应当实现由城投公司向特定公司转变,政府信用转变为公司信用,隐性负债转变成显性负债,要有事前预警的意识,把传统的融资方式转变成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党欣  李冬冬 《现代商业》2008,(18):180-181
我国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预算编制中的收付实现制为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大开制度之门,使得政府能够以政府担保为主要载体来进行间接融资,导致政府或有负债的过度积累.本文以黑龙江发改委欠债数千万被判偿还为例,分析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防范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的高校过度负债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巨额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财政安全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一大隐患.为了探求高校过度负债行为的成因,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从内生性和外生性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的过度负债行为的制度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高校的过度负债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高校管理者各有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分析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或有负债是财政风险的核心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或有负债是有效控制财政风险的关键.本文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来看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地方或有负债的内涵、演化机理及其负面效用,进而阐述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资产风险:地方财政风险分析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研究地方财政风险问题时往往都从负债的角度来考察 ,本文变换了一下研究思路 ,从资产风险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本文首先定义了地方财政风险和地方政府资产风险概念 ,然后通过界定政府资产的类型 ,即财政收入、政府存量资产和政府无形资产或称政府威信 ,分别考察我国地方政府这三类资产的状况 ,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质量不佳 ,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本文试图探究其原因 ,并为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有其特殊的诱因,本文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需要制度创新:清晰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建立省级以下规范的分税制,理性对待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等措施,以期为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浅析政府负债问题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负债能够缓解财政危机,保证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负债又是引发财政风险的主要原因,威胁到国家的财政安全。根据哈娜.波拉克科娃(HanaPolackovaBrixi)的财政风险矩阵将政府负债分为直接显性负债、直接隐性负债、或有显性负债、或有隐性负债四种类型。政府负债可能会面临负债总额偏大,隐性负债沉重,经营性负债效率低下,企业的负债由政府负担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防范政府负债风险,应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体系,逐步实现以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政府负债,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和有效的政府负债信息披露制度,超前控制风险预期,防范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求政府会计能够提供有利于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最具有价值的负债信息。为此,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良好的政府会计系统,能够完整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负债情况。本文从政府会计对政府负债确认和报告及现行政府会计对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的影响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现行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即政府负债没有明确分类、政府负债会计科目划分过粗及收付实现制不能满足政府负债信息质量要求,以期为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使改革后的政府会计能有效地控制和防范政府负债风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大伟 《商业研究》2011,(4):100-104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与希腊政府负债的对比,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虽然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但并不会演化为"中国版的债务危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不能掉以轻心,而应未雨绸缪,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长效机制,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