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421个上市公司3年问的1262个观察值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成U型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负相关,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关系不显。  相似文献   

2.
以200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而且与终极产权角度确定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分散度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事务所特征、董事会特征、公司规模、债务水平以及利润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盈余管理程度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分散度显著正相关,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型关系,而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改变报告盈余的现象突出。目前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应计盈余管理居多,涉及真实盈余管理的较少。本文以2011-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因素对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质量审计工作对应计盈余管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行为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使得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已有证据表明,企业管理层已经有向更加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转变的趋势。本文选取真实盈余管理空间较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股权结构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Roychowdhury模型计算出衡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并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等方面提出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假设;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现出U型关系。最后,结合研究结果针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大股东制衡机制对盈余管理和盈利质量存在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两类不同盈余指标的代表,以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高,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2)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或前两大股东)的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低,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这表明,不同的大股东对不同类型的盈余指标存在选择偏好:控股股东可能偏好市场和投资者反应程度较为显著,盈余管理空间较大且相对易于操纵的盈余指标;而与之相反,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越有可能抵制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6.
闫亚男  周瑞 《商业时代》2012,(23):80-8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被揭露的风险越来越大,真实盈余管理以其不易被察觉的优势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管理的新的手段。本文试图从所有权安排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真实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国家控股的企业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管理层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研究还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Jones模型计算出可操纵盈余,并以之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代理变量,验证了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内外部审计机制并没有发挥保护股东的作用,管理层持股比例、两职分离与否、债务治理机制、独立董事比例以及法律环境对盈余管理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在划分为正负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发现了第一大股东存在显著的掠夺动机。  相似文献   

8.
薛瑞祥 《北方经贸》2022,(2):129-132
现以2015年-2019年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ols回归模型,研究内部治理因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随着第一大股东和国有股持股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REM)也会随之增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天华 《商》2013,(15):24-24
本文以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显著,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影响盈余管理,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07年以前上市的7家上市银行上市之日起至2007年的42个观测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对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的国家股比例、社会公众股比例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与银行绩效显著负相关,法人股比例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随机选取深市92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6年各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为数据来源,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林郡 《中国商办工业》2010,(24):199-201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对外关联担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担保负相关,相对于持股比例的两面性更多的表现为利益协同效应。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担保正相关,股权制衡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对外关联担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担保负相关,相对于持股比例的两面性更多的表现为利益协同效应。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担保正相关,股权制衡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郭虹霞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156-157
选取53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以2010年至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3467个公司-年度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就更愿意选择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盈余操控,较少地选择应计盈余管理,可以有效地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所以,应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作用,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的占大多数,第一大股东有一半以上是国有股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都呈正相关关系,法人股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负相关关系,而流通股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2001~2003年835家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权持股主体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大股东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和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2)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境外社会法人和流通股股东时的公司绩效优于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的公司绩效;(3)当第一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大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即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国有股持股主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持股比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饶育蕾  曾阳 《商场现代化》2005,(27):237-238
该文以2001~2003年835家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权持股主体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大股东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和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2)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境外社会法人和流通股股东时的公司绩效优于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的公司绩效;(3)当第一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大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即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国有股持股主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持股比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洋 《现代商业》2012,(8):31-32
文章通过对股改后在中国沪深A股上市发行的276只新股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新股发行规模分别与IPO抑价率成正相关和负相关。并且发行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新股在上市后第13个月股价下跌幅度越大。这间接的表明股改后新股第一大股东在12个月限售期满后可能存在减持行为,而为了给后市减持提供更高的获利空间,第一大股东可能拉高新股的首日价格,从而造成了极高的IPO抑价率。本文用新股上市后大宗交易数据检验了上述解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