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要面向市场,定点培养优秀学生;切实开展就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与非体育类专业和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广泛就业.  相似文献   

2.
韩小鹰 《新西部(上)》2012,(12):127-128,107
本文以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从就业率、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要面向市场,定点培养优秀学生;切实开展就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与非体育类专业和企业的合作,促进学生广泛就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2011-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结出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出促进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口腔医学专业性强造成就业面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失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不匹配是导致当前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现状的重要因素.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政府、学校和市场“三位一体”共同做好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成功就业受学校声誉、专业类别、地域以及性别等因素影响;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己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因子,各方面都要加大努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已凸现出业。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快高校教育改革;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教育和指导;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导、提高各产业科技水平、畅通就业渠道;大学生应更新就业观念。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大学毕业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中医类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较低.<执业医师法>实施后,中医类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更低.通过对某校184名实习生的职业调查,就业各不相同:一部分改行;没有改行的进入医疗机构也是执业范围变窄,不从事临床工作或勉强从事非手术专业的临床工作;通过考取临床专业研究生等方式进入手术科室,这其中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要想扩大中医类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通过国家政策激励、多部门加强沟通、到基层就业、考临床专业研究生及开展中医养生业务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因其就业口径较窄,导致就业困难,对口就业率低下。本文从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下的原因入手,分析了提升其对口就业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金平 《发展》2016,(9):54-55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态势,然而在高就业率下也存在着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培养大学生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抓好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赖红升 《魅力中国》2010,(28):158-159
随着每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影响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个大问题,而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本文对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择业观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指导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大学毕业生与年俱增,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为此要确立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注重宏观调控;建立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整教育模式;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3.
浅析基于"职业锚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文章认为构建基于“职业锚理论”的就业教育模式,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做有特色的就业教育工作,将对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今年6月9日出版.新增了一部分内容——“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该子报告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 这一报告,不仅对了解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职业转换、就业的稳定性、晋升、能力要求、培训、自主创业的变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就业统计办法,不能再用初次就业率、半年后就业率来评价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而应该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3-5年,甚至10年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行业就业率低、旅游景区就业率低、在中小城市就业率低的"三低"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就业中的供需错位所造成的。要改善目前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需要各旅游高等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通过校企合作和就业引导,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层次,缩小就业期望与实际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渐丰富和完善,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根据数据调查研究显示,工程专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较为复杂,低学历的工程专业就业率同比上升几个百分点,但是高学历的工程专业就业率却在下降,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高学历的优势正在逐渐降低。工程专业大学的就业率和其他专业相比没有优势,甚至职业符合程度还要略低于其他专业。所以就目前而言,开展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焦静  冯明 《科学决策》2010,(10):59-67
大学生就业率的持续下降,待业率的逐渐上升,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据专家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不足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原因。但大学生的就业胜任力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基于此,本文意在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包括六大方面的能力:个人特质、岗位适应能力、基础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关系建立能力、持续进步能力,此外,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在专业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对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2013年,课题组对广西6所高校1157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是大学生首选就业单位;大学生薪资期望趋于理性;大学生就业意向城市取向明显;西部、农村地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偏好于较为稳定的工作;大学生实际就业落实情况与就业意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王艳 《魅力中国》2013,(13):27-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工作全面走向市场,形成了“不包分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6%。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初次就业率为74%,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l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往年未就业的,又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区里要求全区各高校开设自主创业和就业指导课程,调整好专业设置,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规模、招生计划、教学评估、专业设置等挂钩。对连续3年初次就业率低于15%的专业,要停办或限期调整,对初次就业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的高校和学科专业,要控制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