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中国的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云鹤 《北方经济》2006,(10):11-12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紧缺及与之伴随着的能源价格上涨是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之一.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忽视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导致我国目前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作为“经济血液”的煤电油自去年夏天以来相继呈现出全面紧张的局面,而随着今年夏季用电高峰的来临,能源紧缺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能源紧缺将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际能源署10日表示,中国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问题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奇迹,除非中国对它的能源工业进行改革。有关能源专家说,中国需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4.
师亚红 《特区经济》2009,(4):207-208
一定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及效益,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至今并未实现彻底性转变,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降低经济效益,而且危害生态环境,引发资源高耗、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说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因经济发展步伐非常快而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近年来,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要素制约,长三角地区在新时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集中体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问题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等方面。因此,长三角地区必须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能源问题,大力发展低消耗、少污染、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这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来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了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9—2009中国及分区域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对全国来说,分别存在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增长、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以及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三个单向因果关系。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人均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显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和从经济增长到环境污染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一中性假说、增长性假说和保护性假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成立,即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基于EKC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枯竭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从中国能源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现状,并深入探讨了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巴西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采用多变量分析框架,检验巴西在1977—2006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是事关环境保护的大问题。能源消费,特别是传统能源的消费会产生较大的碳排放量,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本文同时分析了巴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分析,文章最后为巴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的同时分析了巴西经验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投资驱动型的高消耗经济增长模式注定要受到资源的约束,难以持久。能源告急、土地紧缺.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构成了当前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忧”与“外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近几十年论述工业化、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问题的主要文献,采用1997-2011年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对我国工业化、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有单向正相关关系.从各区域看,东部地区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而对能源消费却有反向作用;西部地区与全国在效用上趋于一致,但作用效果则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周松 《天津经济》2011,(1):60-62
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经济结构接近发达国家,国内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受金融危机影响小,经济政策成熟稳定,发展前景看好。巴西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农业资源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中国经济高度互补,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在能源、矿产、农业、基础设施、生物燃料等领域与巴西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实证经验看,有两个启发性的结论:一是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和能源密度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二是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有可能通过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能源消费低增长和经济高增长。而中国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出现能源密度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将资源约束这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内生到经济系统中,优化经济系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高经济增长却伴随着低能源消费,中国这一特有经济现象引起了一些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怀疑。本文先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然后利用数据探讨了其原因:能源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大,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等等,证实了中国这几年的低能源消费带来了高经济增长并不是虚构的。最后提出了优化能源消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进一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零增长”的思路很难被接受。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离不开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要使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引入新的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生态关系的机制,这种机制表现在调整经济结构,并突出能源、材料和食物结构的转换,中国在解决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也需要建立同样的机制.在具体思路上要体现;调整经济增长指标。重新认识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技术进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建设技术创新制度,完善制度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和其他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可以说解决资源和环境两个问题比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还要复杂得多、艰巨得多。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就很有必要。文章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估计了中国EKC生产函数的参数,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低。接着用一个扩展的SOLOW模型研究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在扩展的模型中忽略了技术因素,增加了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能源,劳动力的贡献最低。同时,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也很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经济自改革开发以来,以瞩目的较高速度增长,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贵州的能源消费也在大幅度攀升,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环境和能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约束问题也是当前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阐述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经济、环境、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李岚红 《特区经济》2010,(8):263-264
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呈现双向因果关系:其中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方向的因果关系呈现持续、刚性的特点,因此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的能源消费从总量上还将维持上涨趋势;而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方向的因果关系则更富弹性,能源消费仅仅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不可逾越的工业化进程,还是赶超式的经济增长,都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还会保持高位,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这一对矛盾仍然之分突出。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是无须质疑,也是令中国人高兴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为中国经济高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正在递减,而能源、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紧张。导致经济总体成本急骤增长。高增长与高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20.
王典 《中国经贸》2012,(16):99-1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能源消耗问题浮现出来,如何协调能源消耗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九十年代开始,内蒙古依靠地区的资源优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能源过度的消耗。研究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问题,协调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内蒙古历史数据,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情况。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根据内蒙古实际情况,提出内蒙古应当发展循环经济,保持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