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金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政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实行“均衡财政”,证券市场不发达;而民间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旺盛,自有资本率又低,所需资金严重短缺,所以金融政策所起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成功地运用低利率政策、超额贷款政策、政策性金融诱导等,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需求,为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战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史的“一大奇迹”,促成这一奇迹的原因很多,其中极其旺盛的企业设备投资被称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设备投资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以求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产业类型的正确选择为出发点,分析评价对外直接投资这一举动,其中参考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小规模技术理论等。以国际直接投资的市场、技术、资源来评价基准构建产业评价模型,依照沈阳市的产业环境,结合技术水平产业状况及资源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国外资本的引进和利用 ,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新调整和建立 ,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临近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再次飞跃 ,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新课题。根据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状况 ,依笔者所见 ,如何吸引国际资本直接投资 ,将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一、与改革开放前 2 0年相比 ,我国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早由丹尼斯·罗伯逊提出 ,后来由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加以引用、发挥。 70年代 ,…  相似文献   

8.
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一方面加大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经济结构改革,这两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日本对劳动力市场、企业和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未来趋势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在日本经济结构改革中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毅 《亚太经济》2000,(3):39-41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日本经济90年代长期萧条的成因,总结了日本式市场经济及金融体制的弊端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7,(52):23-25
【日本内阁府12月6日】 一、日本经济现状评估 近期表现虽然略显疲软,但日本经济正在复苏。企业盈利状况正在持续改善,尽管近期表现疲软,但商业投资总体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但是,对日本经济走势的分析目前还尚难定论,还需要透过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组织了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货币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雇佣等角度,对2003年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经济今后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fter a sharp downturn in 1998, the Thai economy has up until 2003 registered a strong growth. There has also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xports as a percentage of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While exam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ai economy, this paper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f 1997–1998. Owing to increased financial rather than trade liberalization facilitated by improvements i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of crises in the future. Through sound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es it is however possible to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crises and their subsequent impact on the real economy. This paper suggests policies that may 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similar cris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3.
14.
周密  郭佳宏  朱俊丰 《改革》2021,(1):92-108
融合劳动价值论和新熊彼特增长理论,考虑需求结构升级、企业家劳动异质、经济增长导向三大假设,构建多部门新熊彼特增长模型,并运用31个省份1993—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脱实向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脱实向虚”引致企业家创新性劳动减少,生产率参数受阻,经济增长率下降。这使得新古典框架下“从资本向全要素生产率升级的创新性劳动偏向型道路”可能转向“从资本向投机演变的投机性交易劳动偏向型道路”,出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只有优先解决“脱实向虚”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才能回归供给侧的正常资源配置结构,因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不能简单仿效西方进行管制放松或自由化,而应先运用政府之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将投机性交易劳动关进“笼子”;进而运用市场之手,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创新性劳动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02:期待与焦虑中的日本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以来,日本经济研究也随之进入了深层探讨的时期。中外学者就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成因、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多方有益的探索,而随着近期日本经济形势的转变,一些新现象、新特征开始逐步显现。为此,我们组织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学者从总体、内需、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经营等角度出发,对当前的日本经济进行了回顾、反思与展望,希望由此进一步促进并深化日本经济有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景气在1992至2000年期间,曾10次推行刺激对策,追加了130多万亿日元的公共投资,但由于种种原因,投资乘数效果降低,经济长期处于低迷,景气刺激对策及其效果值得研究和深思。  相似文献   

17.
曹远征 《开放导报》2008,53(1):9-15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配合.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同样需要走渐进式道路,体现出不同的改革顺序和搭配方式.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工业部门微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在宏观层面予以配合;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宏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从微观层次予以配合.这种配合正是金融体制改革两大基本任务的体现,即首先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然后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进行展望,就金融体系以直接还是间接融资为主、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分业还是混业经营以及农村金融五个方面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提出发展福建省金融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起负向调节作用。而这种负向作用是通过银行流动性的增加实现的,由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增大,银行主动增加流动性以应对不时之需,阻塞了传统信贷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渠道。运用门槛模型分析发现,这种负面影响只存在银行流动性较大时。  相似文献   

20.
李智 《特区经济》2007,216(1):246-247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在描述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并作为其内生变量,力求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角度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并揭示制度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得出结论,有效的制度安排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