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规划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区域发展的效率和区际间的公平。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类型、主要功能和主管部门,发现现行诸多规划中互不衔接且存在众多矛盾,未能形成有效的空间规划体系。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历程,围绕指导思想梳理了1978年至今的规划发展亚阶段,最后探究性将区域规划指导思想分为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2.
区域规划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区域发展的效率和区际间的公平.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类型、主要功能和主管部门,发现观行储多规划中互不衔接目存在众多矛盾,未能形成有效的空间规划体系.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舰划历程,围绕指导思想梳理了1978年至今的规划发展亚阶段,最后探究性将区域规划指导思想分为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3,(22):22-27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编制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全国各省市已经开始着手这一工作。在中央、省、市县三级规划中,市县规划是一个最实、最贴近老百姓,最具操作性的规划。但是市县规划又是最薄弱的规划。因此,来自市县的建议对于探索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市县规划体系,理清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以及其它专项规划的关系,形成民主化、规范化的规划编制程序和决策机制,大有裨益,本文即是我省宁波等五市县发展计划部门关于规划编制工作思路与经验的有益交流。  相似文献   

4.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11,(14):35-35
日前,国新办举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改委领导就规划编制缘由、规划主要内容、推进规划实施所配套的差别化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体系等,回答了记者提问。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相关国家部委的配套专项规划、政策制定或完善也正紧锣密鼓的推进,以在科学、有序、集约开发国土空间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上掀起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构建基于底线预警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政策支撑。通过对生态修复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建设的研究,把握底线控制与监测预警机制,对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业务管理各项需求,搭建“五梯度四体系”的生态修复规划动态监测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构建以“七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规划底线预警监测评估机制,并与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进行衔接,实现对生态修复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地方产业规划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规划实质上产业发展规划,它是我国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规划体系中,除了每5年一次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外,还有政府各部门编制的各种行业规划、专题规划、项目规划等专项规划,它们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安排固定资产投资的依据。产业  相似文献   

7.
张秉智 《北方经济》2016,(12):23-25
"多规合一",即指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融合起来,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改革规划执行体制机制,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19,(21):78-80
在规划转型的关键时刻,我国力推国土空间规划,促进村庄"多规融合",引导空间落实。文章以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路径以及新思路下传统乡村建设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存在的不足,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及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明确界定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职责;有选择地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提高规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引,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五年规划管理是一个囊括前期准备、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的系统工程,要实现高质量的规划管理不仅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数字技术与五年规划管理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从规划的前期准备、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五年规划管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提出数字技术应用于五年规划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对如何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五年规划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纲要顶层设计的背后,亟须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策规划的支撑和协同。基于沪苏浙皖促进一体化发展政策规划的比较视角,对江苏省实施一体化发展总体纲要所提出的区域性产业政策规划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与沪浙皖三地政策规划与实施的异同。研究认为,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对一体化发展产业规划的实施基本都有较为明确的认知与目标,对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节点,凸显进一步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意义,应积极发挥一体化政策的正面影响,通过一市三省的产业政策协同融合来实现长三角地区整体高质量的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高燕  张波  邓娟  黄飞  霍一博  张红烨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27-130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原动力,是支撑企业战略规划落地的核心手段.以国机智能的科技创新机制为例,从科技经费投入、专项体系设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科技型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和路径,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晗  任保平 《改革》2020,(4):74-85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现为经济空间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刚性约束、空间开发失调、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关联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多重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未来黄河流域应实施分类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并完善流域分工体系与政策体系,以高质量的空间治理体系来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形成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模式,彰显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在明确揭示“中国之治”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考察经济质量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入“制度优势”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1998—2020年国家层面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揭示了“中国之治”制度体系下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但具体维度表现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制度内核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强化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质量、制度优势的深度融合与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15.
保险强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良性耦合协调关系。基于保险-经济二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耦合模型,研判保险经济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可以发现2011-2020年无论全国还是省域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都逐步增强;就全国层面而言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实现良性互动和耦合协调,从省域层面来看保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空间分异性较大。因此亟需推动同一区域保险与经济同步发展,不同区域保险与经济协调发展,从而缓减不同省域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状况,实现省域层面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进行保险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理论推导和实证研判,明确促进保险和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对策,助力保险强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磊  白昱  杨继托 《科技和产业》2023,23(3):170-176
城镇化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对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以甘肃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探讨2010—2019年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格局分异明显;甘肃省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金字塔型”且不断优化,耦合系统先后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甘肃省耦合协调水平与相对发展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当然,当前社会治理问题能否彻底得以解决关键在于生态伦理秩序是正常有序,这势必会加强将伦理秩序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与践行。因此,研究社会治理问题的深层意义,弄清其背后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助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对标德国制造,打造"浙江制造"区域综合品牌对浙江实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国标准化战略具有高度系统性的标准化体制,注重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大力开展和标准化人才培养,是树立"德国制造"形象的加速器。浙江是国内最早开展标准化建设的省份之一,但也存在标准供给能力较弱、标准协调机制缺乏、国际标准化发展亟需战略转型、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薄弱等系列问题。借鉴德国制造经验,从标准化的理念先行、标准化体制和管理流程的创新优化、标准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因势利导、国际标准化战略的积极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的战略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浙江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战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平衡计分卡对组织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组织长远发展的理念受到企业、政府以及高校的充分重视。以平衡计分卡作为高校战略规划及实施的工具,从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平台构建、战略规划四个维度,构建高校战略执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法,选取湖北省17所大学在“十二五”末期的战略执行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参照高校各单项因子与综合因子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湖北省高校战略执行能力呈现非均衡性,战略规划与实施过程存在脱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高校“十三五”时期战略执行能力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阮爱君  洪伟荣 《特区经济》2008,8(4):125-127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学者、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需要进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究。本文在介绍国际最新有关可持续发展治理的概念和理论,并分析欧盟、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治理的研究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