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飞 《财贸研究》2019,30(7):1-14
构建带有利率双轨和利率并轨情况的DSGE模型,研究在双支柱框架下利率"两轨合一轨"过程中,宏观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在取消利率管制后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利率传导渠道更为顺畅,市场利率的调控政策能更深度地影响经济动态;利率并轨时,宽松的贷款价值比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激励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发放贷款,但存款利率降低相对较少,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降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款管制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利率并轨后,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传导效果更好;当发生利率冲击时,利率并轨在短期内加剧社会福利损失;面对贷款价值比冲击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冲击,利率并轨可以有效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双轨制利率格局在过于一段时间里为我国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和逐步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双轨制利率对于利率传导和资源配置产生的阻滞越发明显,解决双轨制带来的弊端,推动利率"两轨合一轨",是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旋律。文章从双轨制利率的弊端出发分析利率并轨的必要性,结合利率并轨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利率平稳并轨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2年,我国提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1996年,我国放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表;2003年,央行公布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思路;2004年,央行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2013年,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同时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其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大背号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从利率市场化的概述及影响来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商》2013,(10):8-8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昨日在“2013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上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本方向在于完善利率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建议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将贷款风险定价自主权交给银行,有利于促进银行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是打通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里程碑,此次改革对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以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面都做出来重大贡献,本文通过整理此次改革前的背景,梳理出存在的缺陷,从而得到此次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LPR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简称,是指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根据银行贷款发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具有自主定价能力的银行提供合格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完成,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开始启动。LPR的改革对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优化信贷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约束的分析,指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投资的减少,引起通货膨胀;也可能出现“人情利率”或提高贷款利率;或导致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等风险。并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实施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商》2013,(10)
<正>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昨日在"2013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上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本方向在于完善利率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建议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将贷款风险定价自主权交给银行,有利于促进银行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李礼辉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2011年,这一阶段外币存贷款、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完成,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有关官员透露,利率市场化将一步步推进,年内可望通过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等措施。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要在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以适应加入 WTO 后外汇业务对外资银行的要求。外币贷款由金融机构参照国际市场利率确定,外币存款利率由  相似文献   

10.
《财经界》2001,(7)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有关官员透露,利率市场化将一步步推进,年内可望通过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等措施。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体系。要在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以适应加入 WTO 后外汇业务对外资银行的要求。外币贷款由金融机构参照国际市场利率确定,外币存款利率由  相似文献   

11.
夏铭 《江苏商论》2023,(5):83-87
201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拉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银行机构能否使资金的使用更加市场化,能否更加灵活地使用利率杠杆,是中国银行机构能否在本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同样关系到银行业、企业与个人的利益。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利率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特点、对市场的影响等深入研究,分析改革带来的实际效果,为目前中国企业和居民应用贷款利息定价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频出,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并明确了近期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的三项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梅雪 《市场研究》2013,(10):71-72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一举措可以视作利率市场化的重大改革,无疑会带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本文仅限于资本市场来谈谈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最突出影响将是有助于提升资产的估值水平。  相似文献   

14.
段海东 《中国市场》2014,(39):97-98
根据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放开的顺序: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目前我国已到了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头,现阶段除人民币存款利率还受到央行管制外,其他利率都已实现了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具体财务措施进行研究以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相对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整体步伐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还是较慢的,现有贷款利率浮动政策越来越不能够适应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洪丹丹 《商场现代化》2007,(8X):354-357
我国民间利率不完全具有市场利率的特性,它是市场外的“市场利率”。在当前市场中,它可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参照系,但是其市场缺陷性却不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尽管民间利率的高利率水平已有所降低,但民间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偏低现状及民间利率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决定应对民间利率进行“市场化”:形成仍是以民间借贷市场为主体,但辅之以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来规范引导的民间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机制变迁的过程。文章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个人存款以及消费贷款等角度出发,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个人金融的影响,并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奕 《商》2015,(4):165
一、我国利率管制的弊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此后,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先后实现了市场化。目前,我国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还处于管制状态,其他利率均实现了市场化。我国中央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银行业过度竞争,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首先,由于存款利率较低,甚至是负利率的存在,使得银行吸收存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实现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确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及转贴现利率对利率市场化分别呈现出不同变化和特点,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企业、借贷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同时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促使银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加强流动性及负债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已基本实现资金价格的市场化确定。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及转贴现利率对利率市场化分别呈现出不同变化和特点,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企业、借贷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同时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促使银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加强流动性及负债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