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研究方法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旅游学科缺乏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制约了旅游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旅游研究方法体系的提出,既是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旅游研究方法体系创新的要求。从旅游现象的综合性特征出发,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对前人研究方法成果作系统归纳、总结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和构建符合旅游理论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我国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文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当前国内社区型文化遗产地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开发、文化遗产地保护、旅游影响、旅游规划、旅游营销和社区参与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仍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焦点与走向: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国创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随着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有关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研究活跃,就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名城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等,在理论与技术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理论研究缺乏创新、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个案研究冷热不均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世界人口的激增等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旅游时代。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旅游行业的需求,智慧旅游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是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且目前尚且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主要通过对智慧旅游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明确智慧旅游的应用意义,从而提出有利于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有8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促进四川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和保护,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省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概况以及困境,然后建立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8处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平均得分为7.89分,有5处遗产未达到平均分,但这5处遗产的得分距平均分差距并不大;大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开发利用程度、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没有与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结合。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种促进四川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模式,包括实景体验模式、遗产展馆模式、研学旅游模式和联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地、自然保护区等“纯旅游地”或“旅游飞地”,缺乏对由若干景点组成的旅游区域的研究,尤其缺乏对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综述已有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基础上阐释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此确定了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体系,并以新疆吐鲁番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强化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价是建设高质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存在“重建设,轻效果评价与反馈优化”的问题,造成了政府资源的低效使用。鉴于目前尚缺乏关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的研究,探索将模糊综合评价和重要性-表现分析方法应用于上述议题,通过选择我国最发达的城市旅游目的地上海,构建了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与绩效改进策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绩效属于“较好”水平;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旅游管理部门发布旅游信息的及时性、旅游安全与应急宣传教育与培训、旅游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是当前上海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需加强的方面。本研究为旅游目的地政府提供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的定量工具及详细案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推开、旅游研究的逐步走向深入和旅游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旅游结构中的文化底蕴得以充分地释放,“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日渐密切。在宏观旅游体系构筑中实现“旅游”与“文化”结合,既是现代旅游实践的本质体现,也是旅游研究创新的突破口。更是构建旅游文化学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体验经济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文化方面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满足游客体验异地文化的需求。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且体验性强,具备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条件。体验视角下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对游客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体系、设计不同主题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最佳途径,通过旅游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本文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类别进行了整理和统计,然后分析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遗产旅游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起初阶段的遗产旅游研究起源于对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近几年的研究更多的是出于遗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冲突。国外有关遗产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从遗产旅游的概念体系、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与开发、遗产解说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以给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和发展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遗产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及其塑造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产旅游地的商业化趋势及遗产旅游与当地文化脱离的现象日益严重,直接导致对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关注激增。目前遗产旅游体验的真实性陷入了“符号与内涵”,“通俗与高雅”和“商业化与地方化”的困境,不利于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塑造。以“存在性真实”为出发点,总结出4种塑造遗产旅游体验真实性的途径:(1)旅游对象价值感觉化;(2)居民意见主导化;(3)体验形式参与化;(4)旅游解说全面化。  相似文献   

13.
文物型社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文物型社区概念的基础上,以文物型社区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若干困境为研究重点,试图通过对这些困境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化解这些困境的对策。一方面,试图在理论上构建文物型社区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需要处理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的框架,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力图为文物型社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具体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仅珍稀,而且不可再生,对未来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属性。因此,政府必须利用法律法规和财政补贴的手段,通过法制建立、集权制改革、资源补偿机制建立和监督机制健全等途径,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有效规制,从而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不仅能有效保护工业遗产,还能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诸多价值。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文化基础,依靠人类的创意思维,将把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带入新的领域。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关系和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和改进的相关对策,以推进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世界各国文化遗产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遗产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以新千年第一个十年为限,梳理了国外主流旅游研究期刊中遗产旅游动机的相关文献,主要内容包括遗产旅游动机的分类、影响因素、理论视角、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并加以评述和展望,以期为新时期国内遗产旅游,特别是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当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具有可敬畏性及匠心特征,旅游者通过对其观赏能够普遍获得很高的满意度。古温泉文化作为遗产旅游资源的一个分支,有待于做深入的具体研究。开展关于古温泉的文化旅游,有助于平衡现代大型地热温泉度假村的快速遍及现象。在给出温泉文化遗产概念和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以山东临沂温泉为例,就汤头、串汤降温、里汤与外汤、时间与季节汤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内容挖掘,讨论了温泉与汤头的视角差异强调了古温泉水工范畴,指出温泉文化遗址公园、为教育功能的修复或复原、温泉利用应保证文化真实等有实践意义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