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放到其协调发展理论中加以研究时,不难发现,"三个面向"实际上也是邓小平同志协调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实践要求面向现代化,就是要处理好教育与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面向世界,就是要处理好教育与国际发展协调共进的问题;面向未来,就是要处理好教育与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句规定教育的任务和方向性质的题词。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第35  相似文献   

3.
“三个面向”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李正图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上来看待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4.
孔小霞 《魅力中国》2009,(29):31-31
二十一世纪将是国际激烈竞争的世纪,它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示也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步伐,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咸阳中学是陕西省重点高中,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与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整体工作全面优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该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根据社会长远发展要求,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在扎实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相似文献   

6.
陈守祥 《唐山经济》2004,(10):42-43
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  相似文献   

7.
付荣武 《魅力中国》2010,(16):151-15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和现代化服务。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某样东西不感兴趣,无论你怎么去强迫他,他学起来还是一无所成的。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21世纪,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9.
舒伟文 《魅力中国》2013,(8):186-186
早在一九八三年邓小平同志就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做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三个面向明确而精辟地阐述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和功能。高度概括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人们惯于称道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很少有人论及培养学生的举三归一的能力。我以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这一点出发,培养学生举三归一的能力更为重要。举一反三,出自于《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培养跨世纪人才在提高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开发国防智能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会议介绍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表十周年,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于今年10月22日在北大方正大厦举行了“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高科技产业化研讨会”。在京理事、研究会及分会有关人员约60人出席会议。会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金融英语"教学对社会的不适应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从上述几方面讨论高职院校"金融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重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还有5年,人类历史将跨入21世纪。在新的一轮百年竞赛的世界竞技场上,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的实力。面对新世纪冉冉升起的太阳,那些被喻为“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群体,将会有什么样的素质与实力?那时的青年人,正是我们现在培养的对象。每一个担负此时教育任务的教育工作者都该们心自问,我们培养的将是跨世纪的人才,任务艰巨,关系重大,我们将如何完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同志12年前的指示,在我们即将送走ZO世纪最后5年时,格外感到它的份量的沉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相似文献   

15.
张华 《魅力中国》2010,(1):83-8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句永不衰老的名言,要想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老师的教学教法也要“面向学生的现代化,面向现代的世界,面向美好的未来”。“素质教育”、“减负”等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并非简单地减轻作业量,更不是降低学习要求,而是更高的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高质量、低负担。  相似文献   

16.
赵晓燕 《魅力中国》2010,(31):320-320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外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掌握外国语言,增进彼此间理解,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基本上是一个单一语种的国家(除了少数民族语言外),缺乏外语交流的社会环境,学生接触外语的时间主要在外语课内,  相似文献   

17.
微故事     
<正>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西周即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4年北师大原校长王梓坤倡议国家应设立教师节,记者黄天祥立即将倡议刊发在了《北京晚报》上,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之后,北师大多位教授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设立教师节的建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由此,中国有了第一个教师节,而今年已是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撤县建市以来,晋州市认真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事业阔步前进,取得了长足发展,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  相似文献   

19.
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教育确实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就广大的农村来说,发展还不平衡。在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科技素质方面,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还应该把学生的科技素质放在较高的位置来考虑,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应该考虑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来加以调整,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还值得我们认真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音乐审美教育是高校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加强对非艺术院校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音乐艺术的特性赋予了音乐审美情绪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反映出音乐审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