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洱海流域人口增加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洱海水污染与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从洱海流域的城乡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两个方面,系统解析了这个两个因素与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定量关系,并构建相关数学模型,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求出模型中的相关统计检验值,得到流域的城乡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对污染的贡献度,为进一步探讨和设定流域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资本概念出发,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定量测度了黑河流域10县区的社会资本,构建了包含社会资本要素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黑河流域2004年10县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以及2002~2004年张掖市5县区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定量测算了社会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这对定量验证社会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流域面临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共识,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社会问题面临的挑战。文章试图以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从破解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入手,尝试对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旨在阐明生态管理是解决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社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4.
体现水资源自然特性和行政区域社会管理和谐关系的流域管理要求法律应着重调整跨行政区域的涉水利益关系,在较高的流域层面进行制度安排,以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等瓶颈问题。流域管理立法应当以完善的体系为目标,在流域管理体制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流域管理制度建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流域立法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挖潜相结合等原则指导下,构建主体与配套相协调的两体两翼型流域管理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5.
焦跃辉  王锡莲 《经济论坛》2006,(15):52-52,58
流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具有跨行政区域的自然整体性。上下游、左右岸之间不会因人为的区域划分而受到割裂。流域资源同时具有多种经济与社会功能,既能带来多方面利益,也会造成多种危害。流域水事管理要做到兴利除害就必须尊重流域的自然整体性和功能统一性,从流域全局出发,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协调一致,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事管理需要一个跨越行政地域,具有实体地位和协调能力的流域管理机构。但是我国水事管理采取了统管与分管、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体制,中央与地方及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商决策和协调议事机制。  相似文献   

6.
跨流域调水之水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流域调水乃21世纪我国水利系统工程的一大特点。在现实层面,我国跨流域调水确乎存在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浪费现象。按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首选路径应是"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因此,欲实现符合国情的节水型社会的理想化建构,首要前提应是对我国跨流域调水的水权制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流域水污染受害者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受害程度深,应对能力差,如何使这一弱势群体走出困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我国国情以及国外救助经验分析表明,当前必须尽快构建农村流域水污染受害者的社会救助机制,包括救助对象确认和监测机制,救助需求揭示机制、救助主体分工协作机制、救助资源筹集机制、救助保障机制、救助效果评价机制等.解决农村流域水污染受害者困境是一个长期、多方利益协调的过程,因此文章呼吁尽快建立这种社会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8.
流域生态经济是以河流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是生态经济理论在流域范围的特定研究和区域落实。通过发展流域生态经济,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一直是政府、社会、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归纳和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的提出缘由、内涵机理、模型开发、实践探索、存在问题等,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9.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日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社会进步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凸显出资源无价论的错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将生态补偿提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选取了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分析了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对补偿标准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以实现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时的治理成本作为补偿标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耦合流域社会经济要素:人口、GDP和产业构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流域社会经济–水环境–水资源的时间响应关系与作用机理,使用VENSIM_PLE软件作为工具,建立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总量预测模型,以抚仙湖为例,定量预测分析流域污染负荷入湖量,为湖泊流域水污染防治、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