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守纪 《公司》2002,(1):21-22
国外的管理专家在对一企业的成败、沉浮进行研究之后,将一些大型企业中机构臃肿、沟通困难、信息失灵、官僚主义盛行等现象总结为“大企业病”。“大企业病”的出现,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削弱了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甚至可能因此而一蹶不振。曾经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三株集团都可以算作是“大企业病”的牺牲品。大企业病的症状机构庞大是大企业病的第一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的科室“叠床架屋”、总公司机构庞大。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强调的是上下对口,有事就得设机构。于是,除了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向质量可靠的丰田汽车最近却爆发了全球性的“召回事件”,“品质神话”引发公众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丰田”将成为实体经济方面的“雷曼兄弟”。笔者认为,“雷曼兄弟”的破产源于金融业的贪婪,而“丰田”则出于管理上的“大企业病”现象,只把一些生产技术移植到海外企业中,却没有把相应的管理方法也灌输进去。“丰田”尚且如此,还在追赶工业化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应警惕“大企业病”问题。否则实现制造业升级、进军海外将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3.
张玥 《工业审计》2003,(6):14-14,38
企业像人一样,都要得病,小企业有病,大企业也会有病,这跟中国人所说的“富不过三代”一样。所谓“大企业病”,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方面,滋生出阻滞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但企业病本身是正常的,没病才不正常;关键的是,病了之后,要及时了解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容易患上“大企业病”。从企业来讲,每个部门“强大”了,但部门间的“壁垒”也“强大”了,导致企业内部沟通成本不断上升,运营效率不断下降。受累于沟通不畅、协调很难的“隐性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大企业病”。这种状态,与企业追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因此,祛除这一“亚健康”状态。乃是我们面临的需要着力要解决的首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迅速缩小与世界企业500强差距的同时,诸如“国进民退”、“大企业病”、“环境压力”、“高耗能”、“重污染”之类的阴影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6.
治“大企业病”的“模拟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大企业病”的“模拟公司”市场竞争加剧,大企业深感自身活力缺乏:企业规模大,管理层次繁多,组织机构僵化,经营机制不灵活,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创新意识淡漠,“大锅饭”式分配制度,安于现状,懒了职工散了企业。西方的学者们称这为“大...  相似文献   

7.
一度退至幕后而又复出的四川长虹电器集团公司总裁倪润峰坦言:长虹得了“大公司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一是“高烧”,企业的高速增长让管理者头脑有些发热,缺乏冷静;二是“肥胖”,企业组织结构膨胀,管理层次增多,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馨渝 《中外管理》2006,(4):116-116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上海分公司董事长张曦轲发出了另类的、有分量的声音:“如果说国外一些大公司存在‘大企业病’的话,中国倒是有不少大公司患了‘小企业病’。”  相似文献   

9.
大企业病是“大”的专利吗?大企业病有三个症状第一,信息传输通道不通畅,主要原因是管理层次太多。第二,左右信息不互通,原因是各自为政.形成一堵墙。第三,见领导难,主要原因是领导忙不过来。综合起来一句话,大企业病就是本应该畅通的信息通道发生了阻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就像马路上堵车,大家的感觉过程通常是从开始着急,到抱怨,再到无奈的适应,到最后习以为常。一旦企业员工对大企业病习以为常,企业也就岌岌可危了。  相似文献   

10.
扁平化的误读与盲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扁平化管理被众多企业视为医治“战略迷失”、“组织臃肿”与“管理失控”等“大企业病”的良方。一些企业集团试图通过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一谈到企业诊断,人们就会认为企业诊断就是企业咨询,两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这里面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引进企业诊断时,曾经使用过“企业诊断”这一词汇,但是,考虑到国有企业不承认本企业有病,使用“企业诊断”一词,可能会使国有企业难以接受;二是认为日本的“企业诊断”,最初也是从美国引入的,而且与“企业咨询”从概念上也没有什  相似文献   

12.
所谓大企业病,主要症状就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和组织机构的膨胀,企业内部潜伏着被各种疾病侵蚀的种种危机,诱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大企业病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长期存在于正常经济发展状态下的发达国家的典型大企业病;一种是亚型大企业病。典型大企业病的主要症状———典型大企业病的特点之一: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患病,并诱发其它病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丧失活力,甚至有可能破产;特点之二:由于治疗这种慢性综合病非常困难,因而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特点之…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认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是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主要原因,其实,金融危机只是压倒通用汽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用汽车落到今天这一步,“大企业病”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古话:“命轻鸿毛,责重泰山!”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企业责任研究在现代企业理论中的地位,历来与企业目的和企业权力研究的地位相当。人们通常的理解是,企业权力是实现企业目的的“双手”,企业责任则是实现目的的“双腿”。不负责任的企业,在实现企业目的的道路上,要么不能动弹,要么会走错方向。这些年来,理论界研究企业权力的热情颇高,先是大讲“搞活放权”,后来又是“明晰产权”,最近热点又转到“保护私有产权”方面。  相似文献   

15.
存在的现象,世界上一些知名企业也出现过大企业病现象。大企业病阻滞了企业发展,它的发生是企业管理不善的必然结果,那么解除大企业病的困扰,就应当在管理上寻找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正竭力寻求新的定位,思考、矫正以前所肯定和效仿的“管理模式”。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企业家关注着这场风起云涌的“速变”,并创造出“模式转型”、“三次创业”、“激活”等概念来概括、解释这场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企业管理平台的重构。其中,某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做了一次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大体验》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许多弊病。现实警示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呼唤“企业诊断业”□熊勇立周汪丽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步履维艰,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亏损。为此,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界人士强烈呼吁:中国需要大力发展“企业诊断业”,为患“病”企业“诊脉开方”,使其踏上快速、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宫王帅发布微博说,“如果坚守企业文化是一种‘病’,我们愿意病入膏盲;如果打击腐败是一种‘锚’,我们愿意一错再错!”,而在这条微博下面,他转发了此前一篇媒体报道,“阿里巴巴的文化病”。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得了文化病,且“病得不轻”,文中把海归高管水土不服、淘宝小二滋生腐败等问题根源都归咎于其企业...  相似文献   

19.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一家名为“欧典”的地板生产企业被公开曝光。据媒体披露:这家欧典(中国)有限公司委托国内某地板生产企业生产出产品后,贴上“欧典”商标,然后大做广告,标榜其产品是来自一家德国的“百年老厂”的进口货。该事件一经曝光,全国舆论哗然,各大媒体对该企业的欺诈行为一片声讨之声。一夜之间,“欧典”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公敌”,一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地相关职能部门也伺机而动,像寻找“禽流感”病鸡一样在市场上搜寻“欧典”的踪迹,大有不将其致于死地而誓不罢休之势。其实,就在众多职能部门对“欧典”围剿之前,市场就已…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10,(2):16-16
思美传媒获得“2009年杭州市上规模大企业大集团”殊荣日前.在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召开的“杭州市大企业培育总结表彰大会”上,评选产生了“2009年度杭州市最大规模工业企业百强、最大规模服务业企业百强以及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百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