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更应把发展生产力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把生产力标准看成是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发展生产力,在现阶段要加快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言而喻,这里所说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标准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区别。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结构,都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即生产力;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等。四项基本原则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但生产力作为社会的物质基础,毕竟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判断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董百泉 《经济问题》1991,(11):13-14
1988年在全国范围内曾经开展了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当时提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用什么标准来检验一切事业的成败呢?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的得失呢?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路线是非、思想是非、理论是非呢?这就是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措施,都必须坚持;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都必须革除。实践证明,这个标准是对的,但是,从1989年制止动乱以来,有些同志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明确地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包括一切理论、政策、措施等等的根本标准,这是理论上的重要进展,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讨论的深入。实践有许多层次,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刘世佳 《生产力研究》1994,(4):23-26,37
本文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即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阶段;要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动力;改革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两种不同方式,改革解放生产力是革命解放生产力的继续和发展,两者根本日的是一致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6.
张江  周玲 《生产力研究》2005,3(12):97-99
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揭示改革是中国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进一步确立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生产力标准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产力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俊奇 《生产力研究》2003,49(5):105-106,110
当代生产力是由基本要素和决定其实现程度的条件构成的系统。主体生产力———客观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路线和规律。精神生产力 ,已经成为推动物质生产过程的最强大力量。而人则是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决定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认为,作为标准衡量社会公正最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既是物质层面的生产力和精神层面的生产力的统一,也是哲学理论层面的抽象生产力与实践层面的具体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标准具有前提性特征,即生产力标准是判断社会公正的前提性条件或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同时,生产力标准具有历史性特征,即判断社会公正既要坚持以具体的历史的生产力为标准,又要以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进的生产力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会孙祯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历史的基础。自然,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出高于...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搞好经济建设,干部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生产力理论对干部人事工作指导意义的实质,也必然回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上来,并以此来体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辩证和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一切权力活动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联。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意识,通过审判活动,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直接有效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为发展先进文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先进生产力”理论具有深刻的道德意蕴:“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确立了经济建设这一主题,使道德进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道德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先进生产力”是评价道德进步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杨玉海 《生产力研究》1999,(6):44-45,106
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就是要加强经济立法,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验,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要加强执法工作,改善执法活动,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有效的执法,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强化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生产力标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但在人们的具体使用中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样理解,认为生产力是检验生产关系是否合理的根本标准,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应该坚持,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应该革除。重申这个生产力标准是又一次思想解放,它将实践标准开创的思想解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说实践标准的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使我们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是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党要从“三个方面”当好“代表” ,而且又要代表“三个方面的先进” ,这实质上是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硬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也指出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 ,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 ,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由我党的性质所决定 ,发展生产力当属自身的天职 ,但党在执政以后 ,能否始终坚持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的物质基础。在人类学术史上历代学者都对生产力作过研究和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生产方标准问题的讨论,生产力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生产力理论的兴  相似文献   

17.
在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中蕴涵着这样一个基本观点:生产力对经济起决定作用。其寓意非常深刻,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生产力是经济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是经济的来源;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检验经济建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 ,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首先 ,提高国民素质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 ,人的素质是一切社会活动成效大小的关键。一个国家的发展 ,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而且还取决于国民素质的程度 ;一个民族的腾飞 ,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 ,而且也表现在国民素质的程度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 ,物的因素固然很重要 ,没有物的因素 ,人的素质无论多高也构不成现实的生产力 ,人的能动性不管多大 ,…  相似文献   

19.
尹辉 《经济纵横》2013,(1):118-121
多年来,学术界关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争鸣,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主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关系或新的生产关系。二是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是认为生产力自身会发展,有自己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梳理并评析了这些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主张以生产力多要素论取代二要素论或三要素论,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构建和谐社会辩证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神生产力是推动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