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生 《金融博览》2011,(16):42-43
近些年来,金银币市场中的“老、精、稀”品种持续走强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在“老、精、稀”金银币中,“老”是指发行年份早的金银币,一般指发行时间在2000年之前;“精”是指题材优秀,铸造工艺精湛的金银币;“稀”则表示发行量稀少,发行量一般应小于10000枚,要求更苛刻者为小于3000枚。  相似文献   

2.
“老、精、稀”金银币的投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生 《金融博览》2011,(8):42-43
近些年来,金银币市场中的"老、精、稀"品种持续走强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在"老、精、稀"金银币中,"老"是指发行年份早的金银币,一般指发行时间在2000年之前;"精"是指题材优秀,铸造工艺精湛的金银币;"稀"则表示发行量稀少,发行量一般应小于10000枚,要求更苛刻者为小于3000枚。金银币价值仍被低估目前的金银币,尤其是其中的"老精稀"币的价格仍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玉 《理财》2012,(11):68
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还是金银币的价值变动,这可以从影响金银币价格的因素去权衡。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金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银币的发行价格,因为金银币的发行价格一般是以国际金银价格为基础,同时也受设计制作水平、发行量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而且在发行初期,金银市场相对较大的价格波动也会左右金银  相似文献   

4.
狄文琦 《金融博览》2021,(24):49-53
黄金和白银从古到今都被视为财富的象征.而金银币凭借精美绝伦的图案设计、高超精湛的铸造工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青睐. 金银币都是限量发行的,一般发行量在几千到几十万之间,部分大规格币种的发行量更是少到只有几十枚,因此金银币具有较高的稀缺性和权威性,并且其还有法定货币的特殊身份,这是金银币作为收藏品所拥有的天然优势. 那么,收藏者应该如何选择有升值潜力的金银币品种?其购买和变现渠道有哪些?投资金银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5.
央行于日前发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第一组金银纪念币(简称世博会金银币),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1/3盎司金币最大发行量5万枚,2枚1盎  相似文献   

6.
现代贵金属币收藏市场长期趋势向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敏 《金融博览》2012,(5):47-49
近年,现代贵金属币收藏市场“ 老精稀”板块(泛指2000年前发行的发行量少,题材受欢迎的经典金银币)尽管在近年持续出现5倍甚至10倍以上的暴涨之后出现了20% ~50%不等的下跌,但总体的趋势还是继续向上的.2000年后发行的金银币尽管总体涨幅远远不及“老精稀”币,但由于其市价的上升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消化,沉淀等方式实现的自然增值,故此更让收藏者们感到非常踏实.而近年发行的金银币市场表现则总体上显得比较温和,没有大起大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钱币在流通领域是交换媒介,退出流通领域后则成为各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忠实记录了历史、文化,工艺的进步等信息,并因大量制作、广泛流通而成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交流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为了充分展现我国金银币的风采,推动中外钱币文化交流,自1 995年举办首届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以来,中国金银币文化从此拥有了一个新窗口,中外金银币文化交流也具备了新平台.特别是在2007年,中国金币总公司确定了发行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币规划,计划每年发行一枚中外文化合璧的银质纪念币.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之举,再次开启了金银币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回顾2007年以来发行的若干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一睹"中外合币"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8.
投资币是金银币的一个大类。投资性金银币与纪念性金银币不同,后者一般具有明确的主题内容,限量发行,质量为精制,价格较贵;而前者不一定有明确的主题内容,一股采用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图案,每年可不换图案,发行量不限,质量为普通质量,技术规格标准,含金量明确,价格是国际贵金属价略加较低的升水,易于投资,可自由买卖,可随时向指定银行或金店兑现。  相似文献   

9.
世博会的召开让世博会金银币的发行受到了中外泉友的关注。2010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一套。在项目发布会上,中国金币总公司董事长李龙为该套纪念币揭幕。据介绍,该套纪念币共4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相似文献   

10.
纪念币是一个国家发行的专门的纪念性货币。我国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造币公司负责铸造和经销。根据国际上的惯例,由于纪念币系采用金银等贵金属精工铸造,其销售计价不是按所标面值计算,而是按每枚金银币的金银含量的国际价格,加上加工费和利润等合成计价。因此,一枚金质纪念币的零售价一般要高出国际金价的100%左右,而所标面值只起到法定货币的符号作用。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  相似文献   

11.
近阶段,一度被投资者所广泛看好的奥运系列金银币似平走入了一个艰难的“瓶颈期”,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许多市场人士和投资者认为,这种走势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无论是国际黄金价格回落,还是奥运系列金银币发行量较一般品种为大。总之,奥运系列金银币近期的表现让人难免会想到《香港回归》系列金银币当年盛极而衰的情形,甚至有人断言,奥运系列金银币必然会与《香港回归》金银币一样遭遇“滑铁卢”。那么,这样的论断是否准确呢?究竟该如何看待奥运系列金银币的投资意义与价值呢?  相似文献   

12.
殷敏 《金融博览》2012,(9):47-49
近年.现代贵金属币收藏市场”老精稀”板块(泛指2000年前发行的发行量少、题材受欢迎的经典金银币)尽管在近年持续出现5倍甚至10倍以上的暴涨之后出现了20%~50%不等的下跌,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博览》2011,(8):26-27
一枚金银币,体积不大,但方寸之间,内涵之丰富、系列之多、品类之繁,对刚入金银币领域的人来说如坠五里云雾中。但当你真的走人其内,拨开云雾,窥其全貌,你会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并不深,只要你先知晓下面的几个问题。金银币是什么机构发行的?金银币由哪些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5,(4):59-59
我国于1993年12月26日发行了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1元面值流通纪念币2000万枚。名为流通,实已沉淀。现市场价格是3~5元。除此,我国还发行过毛泽东纪念金、银币一组四枚,金币面值50元,500元,银币面值10元,50元。发行量为100~30000枚。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近期邮币卡市场却出现全面调整走势,前期走势强劲的金银币也突然失去了方向,出现了回调走势。从2006年至今年一季度,金银币稳步上涨,很多金银币品种更是创下上一轮行情结束以来的新高,特别是老精稀和一些题材优秀发行量适中的次新品种呈强势崛起之势,稳步上涨,涨幅较大。纵观整个金银币市场,基本面形势依然良好,行情目前的停顿和调整应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于1979年10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是我国当代的第一套纪念金币.同年发行的"国际儿童年金银纪念币",也是我国当代第一次发行银质纪念币.1982年开始发行的以熊猫为主要图案的普通金币,则是当代中国发行的第一种投资性金币,逐年发行,形成系列. 1979年至2000年是中国当代贵金属纪念币的开创时期,开始发行贵金属纪念币的主要目的是换取外汇,不仅发行量小,而且主要推销到国际市场,国内销售数量极少,在市场上很难寻觅,所以业内有"老精稀"之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贵金属币又是钱币文化的闪光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金银币的铸造、发行汲取历史的营养,进入了真正辉煌的时代,形成了金银币的规模性生产与发行,并逐步走向世界,赢得了国际声...  相似文献   

18.
《河北金融》2011,(12):68-68
作为贵金属钱币的金银币,其成色、重量和规格的标准化,是它的生命,即金银币的信用性。因此规格的标准化是金银币发行的首要条件。否则就难以销售、进入市场。中国现代金银币规格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品种分类、成色、直径、面额等主要项目。(一)品种分类。  相似文献   

19.
进入阳春三月之后,2015年金银币新品发行又拉开了帷幕,金币市场人气迅速回升.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发行了两个重量级的项目,其中一个是中国近代国画大师系列徐悲鸿金银币,还有一个是中国佛教圣地系列的第四组九华山金银纪念币. 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7年和1999年发行过中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金银币及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金银币,时隔十几年后,中国近代国画大师这一经典系列题材的金银币又和广大藏友见面,市场兴起了一股“徐悲鸿”热.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金银币市场在这一年里也经历了成熟有序地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相较于周边的投资市场2001年的走势,币市稳步上扬的运行态势也引起了包括机构在内投资群体的关注,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911"后国际金价的飙升、黄金交易所的"呼之欲出"以及百姓对于金银币集藏投资理念的进一步确立, 2002年币市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金银币专栏,从政策、行情走势来为投资者了解这个新兴的投资市场"添砖加瓦",并邀请部分专家进行细致的评论与分析,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