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市长许勤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把"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201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大特区,新前海"。"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有两大标志性意义的建设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二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态势,已经显现了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一个等级差别,加上深圳毗邻香港,致使大量港币在这块土地上流通,目前深圳是否要发行特区货币的议论又一时升温。不少人士本着保卫中国货币流通权威的责任心,同时也是对特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着眼点,建议深圳经济特区发行特区流通货币,用以“驱逐”在深圳肆虐的港币,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使特区再次“特别”起来.(见《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0月14日第四版张晋元先生文)显然,这种考虑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发行流通特区货市弊多无益。  相似文献   

3.
自1982年开始,广东经济学会与有关单位、团体联合举办“经济特区系列研讨会。”1990年在深圳举办的是第4次。会后出版了研讨会的论文集《迈向九十年代的经济特区》。本文对此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介。论文集遵循“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宗旨,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的成就,同时探讨了特区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对特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1984年底我调离母校复旦大学时,开始认识并关注《特区经济》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理论刊物。 15年来,我目睹了深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轨迹,也目睹了《特区经济》杂志如何由稚嫩变得成熟,如何由弱小变得壮大。……  相似文献   

5.
深圳金融:产业进化与发展趋向王奇岩深圳经济特区经历十四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同国外特别是港澳经济联系最广泛的地区。纵观深圳特区发展的诸多支撑因素,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特区经济建设所作...  相似文献   

6.
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价值5.78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让世界惊呼深圳速度。30年后,深圳作为经济政策试验田的模板意义似乎正在减退,有人认为特区不”特”了,甚至发出“今后还要不要特区”的疑问?我认为,深圳特区之“特”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7.
<正> 深圳经济特区从创建到发展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之中,商业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与内地不同的道路。在特区成立10周年之际,回顾商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化,总结经验,研究今后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的措施和方针,对于今后10年特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深圳商业的基本状况和特征推动深圳商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央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它使特区商业贸易活动一开始就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中流通领域条块分割、三级批发的呆板格局,开创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行的少环节、开放式新局面。由于受计划机制制约少,企业有较大经营自主权,活力不断增加,深圳商业贸易活动取得长足发展。深圳商业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三种市场要素并存。深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商品市场处于国际、国内和深圳本身三种市场因素并存的状况。由于采取鼓励外资的政策,海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问题,创造新优势四年前,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深圳时,向特区人民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四年后,江总书记把这个对特区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到广东全省。广东要在新形势下,要在迈向新世纪的征程中,继续先行一步,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昨天,广...  相似文献   

9.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特区建立之初,中央就指示深圳要跳出现行体制,使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之始就成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试验场。深圳在17年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握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总方向,经过几任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吸引外资与扩展外贸,是中国开办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一项战略目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开办最早、最成功的深圳经济特区为背景,总结特区引进外资和扩展外贸的经验,探讨吸引外资与扩大贸易的关系,提出运用这些成功经验需要采取的重大措施,以求未来能取得更大成果,并对前景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供讨论研究。一、深圳吸引外资的基本情况从1979年至1993年,深圳从境外引进外商投资项目累计13,489项,协议利用外资14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8亿美元才滴在深圳市直接投资兴办企业9326家,占全国外商企…  相似文献   

11.
宋丁 《特区经济》2000,(6):56-56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创立20周年日子,也是《特区经济》杂志公开发行15周年的日子。伴随着特区的迅速成长,这本拥有“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之首”称号的经济理论刊物也走过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道路。看一看《特区经济》创刊以来出版的一百几十期杂志和其中发表的数千篇充满改革开放新思潮的文章,我们就不能不为这本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刊物所取得……  相似文献   

12.
深圳经济特区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自设立以来一直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每当面临争议、彷徨、迷茫时,历届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会亲临深圳,重申改革开放的决心,赋予特区新使命,指明特区发展新方向,从而使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事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本文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为背景,以四代国家领导人赋予深圳不同的历史重任为视角,来全面解读特区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为了建设经济特区,国务院、中央军委从广大的基建工程兵中挑选了两万名精兵强将开赴深圳,于是就有了两万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壮举!随后,又有了大批的复转军人参与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26年前,深圳作为沿海边陲的一个荒芜人烟、偏僻落后小镇。短短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区一代又一代“拓荒者”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刷新闻名世界的“深圳速度”,以科学的发展观,打造了一座神奇的城市,打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杨立勋 《特区经济》2005,(12):375-376
今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由王京生同志主编,由深圳众多文化学者共同创作的宏篇力作《文化立市论》,全书洋洋洒洒20章43万字,这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年来第一部全面总结深圳文化发展成绩与经验,系统研究深圳文化发展轨迹、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定位、文化体制改革、文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举足轻重的深港穗地缘经济深圳的发展和巨变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二是改革开放办特区。以地理位置而论,深圳地处我国南方边陲,扼珠江口东岸,毗连香港,背靠广穗,是我国经香港迈向世界的必经之地。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深圳又成为一国两制的衔接点。以改革开放办特区而论,是指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起决定作用。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办特区的政策,深圳不可能扬地理位置之优势而发生巨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  相似文献   

17.
正1金融创新的现状2008年3月17日,天津市政府递交国务院的《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得到了最终批准。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对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探索,作用相当于当初深圳开放特区,可以说是我国又一个"特区"。在国家政策和天津市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滨海新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金融创新结果令人瞩目。1.1 OTC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特区经济》是我到深圳之后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一份经济理论刊物。而且,她也是我与之有笔墨联系的第一份刊物。因此,我始终对《特区经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谓亦师亦友。也因此,当她公开发行15周年之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心情有如参加师友的生日会。而与《特区经济》的编辑们相识交友,其间所得到的鼓励、鞭策和启发,尤其让我觉得荣幸。……  相似文献   

19.
“特区今日之‘特’与昨日之‘特’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已经明确,特区还要继续办下去,但‘特’的具体内容就要我们自己去填写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于2006年3月14日在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是中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条例全文贯穿着鼓励改革创新的主线,体现深圳“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4月2日召开的“深港河套地区开发学术研讨会,是由深圳社科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承办,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1楼东厅会议室召开的一次开放式、非正式学术交流会。此次参会的新闻媒体有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香港商报、大公报、深圳电视台。与会专家、学者、媒体工作人员约有五十人左右。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就深圳河套地区1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和定位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