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辖区动态     
《广东金融》2008,(1):71
中国(海南)农村小额信贷国际论坛召开;农行广东省分行实施财务资金管理改革;广东省农信社统一品牌银行卡“珠江平安卡”首发仪式隆重举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各二级分行全部挂牌成立;中国信保进驻广西支持企业开拓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2.
《济南金融》2000,(3):45-49
当前,着力改善农信社经营状况,提高其经营效益是广大信合经营者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从自身管理入手,突出经营特色,摸索出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是农信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市场占有份额,扭亏增盈的根本。为此,本刊选取了4家农信社,从当前农信社如何管好用好信贷资金,开拓市场业务,大力支持“三农”产业,吸收低成本存款四方面入手,介绍了他们的成功做法,以便能为今后农信社的经营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融机构内部盗窃案件屡屡发生,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更充分证明了风险防范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从邯郸案件(邯郸农行特大盗窃案件)的教训中谈几点县级农信社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农信社面对的主要竞争 (一)来自农业银行的竞争。目前,农行股份制改革方针已定。从其“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改革十六字方针中可以看出,农行已把市场重新定位于“三农”,已经为重新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信社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这项改革是我国农金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几十年来,农信社的合作制一直没有体现出来,至今也没有很好解决,鉴于目前农行,农发行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环境,建议成立包括农行,发农行,农信社在内的股份合作制银行,增强服务“三农”的实力,不论农金体制如何改革,服务“三农”的方向不能变,强化农业发展基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强农业持续发展后劲这个根本不能变,此外,努力减轻农信社负担,切实加强经营管理,也是农信社发展中应给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襄樊市银行业机构票据业务发展状况,进一步分析襄樊市辖内票据业务市场动态,努力做大做强襄樊农行票据业务市场份额。日前,我们对襄樊辖内银行业机构(工、农、中、建、农发行、农信社、城信社,下同)自2002年以来至今年6月的票据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农行与金融同业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并就促进农行票据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参阅。  相似文献   

7.
董伟 《上海金融》2001,(9):23-24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资产、负债及员工规模等各项综合实力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规模甚至已超过了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历次农信社改革都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权及法律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自身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文就经济发达地区继续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农信社在支付结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观念滞后。长期以来,农信社管理层存在“重存款、重信贷、轻结算管理”的思想,对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农信社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内控制度发挥功能,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内控制度建设涉及到制度,措施的制订,执行,评价和完善四个层面,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切实加强经营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当前农村内控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不足,从制订环节上看,由于没有垂直的领导体系,大部分基层农信社是沿用以前农行的那一套内控规章制度,死搬硬套农行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在执行方面,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一五”时期吉林省金融部门发展情况(一)一五期间吉林省金融部门存贷款情况存款方面:1952年末,吉林省各项存款余额11501万元,1957年末,吉林省各项存款余额25839万元,一五时期全省存款增加14338万元,增长124.7%。贷款方面:1952年末,吉林省贷款余额35189万元,1957年末,贷款余额62537万元,一五时期全省贷款增加27348万元,增长77.72%,其中,工业贷款增加3781万元,占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二)一五期间吉林省金融机构建立情况一五期间,吉林省金融机构逐步形成了银行业、保险业为主体格局的金融体系,银行业方面建立了人民银行为主,农行、建行、交行、农信社为辅的银行体系,人民银行即承担管理职能,也承担对单位个人放款、吸收存款、办理结算的职能,人民银行、农行、农信社在全省各县市、各乡镇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建行、交行由于农村金融涉及较少,因此网点主要开立在城市,建行主要承担对工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职能,交行承担的主要职能为协助开展公私合营改造。  相似文献   

11.
梨树行记     
袁博  胡青 《中国金融家》2009,(6):146-147
吉林省梨树作为全国的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一直受到全国的关注。2009年5月24日,记者一行来到这一县城,走访了为当地“三农”发展提供巨大支持的农行.农信社.百信资金互助社等县域金融机构,他们的服务和热忱,他们的敬业和执著,他们对农民的情感让记者感动。  相似文献   

12.
7月上中旬,我们就当前绍兴市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业务发展,信贷支农及体制改革等问题,深入上虞、嵊州、新昌、绍兴县等有代表性的农村信用社及县(市)联社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农信社经营管理状况开始好转,农民有效贷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农信社仍问题较多,困难很大,需要人民银行的严格监管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助。调查同时表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实行一级法人,地(市)联加强行业管理、省协会主要发挥结算等服务功能,不失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信社管理体制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强化内控与合规管理、巩固拓展乱象整治成果、厚植稳健审慎经营文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在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实施风险内控管理的目标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监管部门金融工作部署及政策规定的工作要求。文章分析了农信社在内控与合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更加系统、完善、有序、高效的内控与合规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行储蓄存款江武成(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农行储蓄存款面临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对储蓄存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条件来说,农行的储蓄工作还有很多方面未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主要表现在:1、思想观...  相似文献   

15.
我是黄山市农行的退休干部,今年79岁。1950年我在芜湖市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1961年调至人行徽州中支行,后人农两行分设到农行,先后在农金、信合等业务部门工作,直至1987年退休。几十年来,我与《安徽农村金融》一直有联系,且情谊深长,是我难忘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6.
担任蚌埠农行法律顾问已经十年。这十年农行经历着重大的变化,不仅面向市场和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及各项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和创新的态势,农行的经营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也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十年的服务历程给我最深的感受有二:一是农行对法律服务的一贯重视,二是农行从事后法律救济向事前法律防范的转变和从单一个案风险防范向整体系统风险防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合浦县农行依法收贷的调查罗世平近两年合浦县农行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依法收贷工作,打开了收旧贷难的局面。两年来,该行共向法院(庭)立案诉讼87件,诉讼贷款金额4100万元,已结案55件,结案率63.2%;收回催收贷款2733万元(合收回实物折款),占诉讼...  相似文献   

18.
黎珲 《青海金融》2008,(4):57-60
本文通过农牧区农信社内部控制不足的普遍表现,以黄南州农信社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为例,认真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农信社必须尽快改革内审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确保审计稽查部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遵循内控五原则,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根据“管内控”的监管要求,加大对农信社内控制度的监管等建议。希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以使农牧区农信社内控建设得到完善,促进农信社安全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并购重组:农信社改革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全面展开,从农信社改革的最新动向入手,探讨农信社改革的新途径——并购重组。通过对农信社并购重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找出农信社并购重组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建立法律体系、重塑政社关系、培育中介机构、完善产权市场、健全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保证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加速农信社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刘斌 《上海金融》2001,(11):19-21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农信社管理经营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农信社转归人民分行监管、进行合作制规范、清产核资等。然而,农信社资产质量差、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违规经营屡禁不止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地区甚至还呈严重恶化之势,给我国的金融和农村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国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也进行了许多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一些方案,如统一法人制度、成立地(市)级联社等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进行试点。这些方案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认为农食社应实现规范化的合作制(龚方乐,2000);另一类认为农信社应实行股份制,向商业银行转化(谢平,2001);第三类认为应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以多元化模式为主。而所有这些方案又可以归为一种思路:通过“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期制度性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问题。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些方案进行详细评论。问题在于即使各个地区或各家农信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宜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否就能够使我国农信社彻底摆脱困境呢?笔者认为否。在此,本文将集中讨论国内学术界比较忽视,但又非常紧迫和十分重要的农信社的市场监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