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社会处在重要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过去的"全能"政府向"有限能力"政府转变;过去的"单位办社会"向现代企业转变。从总体格局来看,我国城市社会正在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区权力是社区管理的核心。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主体之间权力相互冲突比较严重、权力结构不合理,这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社区文化的内涵、功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管制的措施来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问题,形成了兼具规划控制和发展诉求特征的"管制社区"。本文从"管制社区"的发展转型问题出发,介绍了目前深圳"管制社区"发展模式,并分别从"管制社区"的社会关系调整与社区空间重构分析社区转型发展难点。研究认为,社会关系调整与政府引导力度不足、利益补偿机制缺位、产权界定不清以及用地功能布局混杂导致"管制社区"转型发展难以实施。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管制社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许丹梅 《理论观察》2014,(10):42-43
在我国管理体制走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城市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区上要为政府分忧,下要为百姓解愁,社区所承担的工作责任越来越大,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初以来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创新理念和实践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发展和深入推进,作为智慧城市的重点组成部分——智慧社区的发展,也成为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企业乃至社区工作参与者的关注焦点.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提出了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建设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的社区,从而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所以,在目前社会治理格局之下,如何打造"智慧社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的管理,提高政府执行效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我国社区管理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某种产物,这就决定了社区管理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的过程.数字社区正是直面我国传统城市社区管理的困境,突破原有管理方式的瓶颈,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社区管理的深入开展和预期成就的取得有赖于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然而,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因此本文就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讨论,力图为社区管理者的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社区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它的治理效果及公共服务质量优化与否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的快慢.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以及公共服务质量优化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对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该如何具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实施,异地搬迁安置点、安置楼等一系列居民社区得以形成.这个"社区"是村委会改为居委会的特殊城镇社区,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由农村过渡为城镇社区,居民有城市户籍之实,无城市居民之内涵."过渡型"社区将何去何从?本文从关注社会问题,民生发展之视角,选取"异地搬迁"社区转型发展文化内容,聚焦转型发展中"过渡型"社区的现实意义,从失地后的人、物和文化变迁三层面剖析"过渡型"社区面临的困境,借此提出过渡型社区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转型,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的作用日益重要.社区15分钟生活圈概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和城市的发展的需求,在了解社区15分钟生活圈背景、相关概述和实践、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对社区生活圈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点构建优质生活圈的对策,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一起建设便民利民的优质生活圈.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资源的整合、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热情等方面,但对社区文化建设创新模式的探究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社区文化既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支撑。开展创新型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对于加快城市文化建设以及提升城市整体文明都有很大的促进意义,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实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立高效、合理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当前城市社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武汉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为探索和研究以体制创新推动社区治理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享受农民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农民工的城市"边缘人"地位,首先必须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区参与权.但是,农民工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和市民心理方面的社会排斥是诸多因素中的更深层原因.因此,我们要改变农民工低度社区参与问题,首先要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排斥人手,同时也要从农民工自身解决他们城市融入问题.反社会排斥,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享受农民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农民工的城市"边缘人"地位,首先必须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区参与权.但是,农民工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和市民心理方面的社会排斥是诸多因素中的更深层原因.因此,我们要改变农民工低度社区参与问题,首先要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入手,同时也要从农民工自身解决他们城市融入问题.反社会排斥,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政府培育社区与转变自身职能同步进行构成这种建设的显著特征.文章力求从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为出发点,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政府与社区合作的先进做法及经验,并剖析我国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存在的若干问题,对我国社区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的角色重塑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是西方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是,我国的城市社区建没是一种"外推型而非内源型"模式,行政推动色彩突出,表现为社区建设之初的政府发动,社区运行之中的政府监控和社区工作开展的政府指导。与此相对应的是,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归属和认同,更谈不上社区参与的传统和习惯。居民对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持疏离和冷漠的态度,由此造成居民社区参与不平衡的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也逐渐进入了社会改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各个区域普遍存在的"农民工进城"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其及时、有效、科学的处理,将会深刻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文章以社区治理为切入点,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具体要求,探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实状况,就如何有效融合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社会性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下,理论界及其实践中都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问题以及实现城市善治的一剂良药。以"互联网+"时代为起点,在分析"互联网+"模式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即社会治理智慧化。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智慧化是社会治理智慧化的缩影。"智慧城市"建设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有多种建设路径,提出"智慧社区"的建设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之一,并结合湖北省Y市S物流园社区建设"智慧社区"的实践,详细探讨"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文化建设状况,找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探讨了发展趋势.指出大众性仍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核心,特色文化将是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下,“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使得城市社区组织承担了过去由单位负责的安全保障职能,社区已成为我国协调城市治理和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性载体.尤其是面临各种难以预知的突发灾害时,其社会防灾救灾功能就显得日益重要.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城市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理应成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优先发展的方向.针对当前我国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现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作用,采取多种对策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