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沉寂后,各大商业银行再次向房地产企业频频抛出“橄榄枝”、 无论是中信银行REITs“微观”实验、夹层融资,还是建设银行的“个人房贷证券化”、农业银行的“接力房贷”,抑或中国银行的“直客式房贷”、招商银行的“个人循环授信业务”、深发展银行的“双周供贷款”……个中无不渗透出一个信号:房地产信贷再次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抢的肥肉。 各大银行的垂青能否令笼罩在地产商头上的黯淡色彩逐渐消退?地产“钱途”会否柳暗花明? 《房地产导刊》近日联手中信银行,并邀请了银行界、地产界重量级人物,从不同角度,详细剖解各大银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屋按揭贷款、融资平台等方面的多元化创新之举,破解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之困局。 在实务操作者与专家的谈锋中,不难发现,银行高高筑起的融资门槛正在悄悄下降,而“嫌贫爱富”的银行将更钟情于优质资信企业,那些发展能力强、开发业绩好、有一定品牌优势、经营规范、信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更将“钱景”辉煌!  相似文献   

2.
每月盘点     
《东南置业》2010,(5):12-15
房地产时代正在终结 银行正在开始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的清算。银行一再展开针对房贷的压力测试,意图证明银行对于房地产坏账的承受能力。今年3月,监管层全面叫停渤海银行北京分行及支行的房贷业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房地产抵押贷款也逐步增加了。房地产贷款抵押,一方面可以减少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另一方面又加速了资金的融通,因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融资方式。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上问题不断出现,这既损害了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利益,又扰乱了房地产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秩序。因此,有必要对其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产市场》2007,(6):109-109
在部分城市房价高企之时,银行对房贷业务的风险警惕程度正日益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提出,要“密切关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地产价格走势,加强房地产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金流向监控”。  相似文献   

5.
李焱 《民营科技》2010,(12):84-85
随着房地产行业及金融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信用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泛采用。近年来,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愈来愈大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余额,我国银行体系面临的巨大风险也在不断积聚中。在此拟通过对房地产抵押贷款中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证,进而希望总结出能够有效处理并减少这种风险的产生、缓解银行压力并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静 《企业研究》2007,(8):52-53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其他金融方式如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基金融资等所占比例较小。银行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大约7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这样一种结构决定了房地产贷款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新增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中的比重将快速上升,会对银行产生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各商业银行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开始着手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并没有列入限制范围,一些开发商便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通过“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购房者也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的供求秩序,商业银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政以来,政府重拳出击楼市,楼市下行趋势渐渐显山露水,而以房地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放贷风险也随之升高。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房贷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扩张,至今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楼市波动周期的考验,因:此,增强对房贷风险的判断和防控被提上银行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房贷金融衍生产品作为近些年才开始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其表面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使其受到国外市场的追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房贷金融衍生产品隐藏的负面效应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以金融衍生产品CDO为例,分析了房贷金融衍生产品在此次危机中体现出的负面作用,同时分析概述了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就未来中国房贷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作者认为,不能因为房贷金融产品的负面作用而全面否定这种金融创新,特别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趋势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要死一起死,银行肯定先死",在今年的亚洲博鳌论坛上,房地产界著名的"大嘴",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再一次语出惊人,此话一出,业界顿时一片哗然。随着各地房市行情持续走低,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开始紧绷,房地产最大的债主——银行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将房贷风险防范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融资风险是房地产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过多依赖银行的贷款,使得其融资活动面临严重风险.文章从分析融资风险的相关概念入手,剖析房地产融资风险成因.房地产融资风险因素为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控制房地产融资风险,应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多元化,理性融资,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融资风险预警体系,提出房地产融资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为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的监测和防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房地产评估业务总量中,其中抵押房地产价格评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评估人员技术水平和执业素质及银行贷款门槛偏低等因素导致银行面临风险。因此分析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对降低银行抵押贷款风险,促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业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十分重要。抵押物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发放贷款额度,因此科学的评估技术和规范的贷款政策构筑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屏障,对有效规避和降低银行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迅 《上海房地》2005,(4):38-40
在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为了控制贷款高速增长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紧缩贷款规模。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则由于风险较低、收益较高而不在限制之列。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漏洞,进行“假按揭”,为房地产开发融资;部分不良购房与房地产中介合谋,通过抬高房屋单价等手段,骗取银行资金。“假按揭”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商业银行正在紧缩包括房地产开发等多个产业的贷款规模,但对于个人按揭等低风险业务不在限制之列.于是一些开发商抓住银行政策的空隙,大势进行"假按揭"融资.所谓个人住房贷款"假按揭"是指不以真实的购买住房为同的,开发商以本单位职工及其他关系人冒充客户作为购房人,通过虚假销售(购买)方式,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现状(一)银行信贷规模有限据相关统计,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至少6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这表明我国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过高。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年高位,银行贷款规模有限,房地产贷款首当其冲受到压缩,且银行提  相似文献   

16.
媒介视点     
银行收紧房贷 在房贷收紧趋势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暂停房地产个人贷款、延长放款期限,收紧开发贷等行为,似乎已成为各家银行机构的“规定动作”。  相似文献   

17.
赵江 《上海房地》2004,(4):37-38
现阶段的上海房地产交易,仍以新建商品房预售为主。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开发贷款,向个人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沪上个人住房金融的主要形式。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辨清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中的法律关系,而后方能识别和防范住房金融风险。本尝试分析如上法律关系和风险隐患,并提出几条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杭川 《房地产评估》2003,(1):16-16,18
房地产抵押贷款现已成为市场经济中较普遍的一种间接融资方式(特别是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业务),是抵押人用其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 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履行债务担保的行为。在房地产抵押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考虑各种因素,确定相应的评估基准日,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正减少房贷可以降低银行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传导,可以逼出民间真金白银的存量资金进入市场。但市场投资者是精明的,如果银行贷款资金不进入房地产市场,贷款成本节节上升,民间的真金白银也就放慢了进入市场的脚步。幸运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杠杆率不算高,不会出现美国式因房地产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式崩盘。  相似文献   

20.
任何金融业务的核心问题都是风险问题,个人住房贷款也不例外。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检讨住房按揭贷款质量及风险,可以说,如不全面检讨中国的银行体系按揭贷款,不打破目前国内的银行体系中“住房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那么中国金融体系将可能会面临类似美国次级抵押债券危机。由于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一旦房地产抵押贷款潜在风险集中暴露,将对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