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兵团南疆垦区棉花成本收益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棉花是最具规模种植优势的经济作物,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数据的汇总,分析近几年阿拉尔市十一团植棉业成本与收益变动趋势及其主要特点,并提出解决南疆植棉成本过快增长及确保棉农增产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新疆农业的优势产品,植棉业是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就新疆棉区与黄河棉区、长江棉区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射阳县棉花收购基本结束,植棉收入亦已见底的时候,我们参照往年的做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全县有代表性的8个镇10个村13个农户2009年植棉成本和收益状况做了一些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县植棉成本、收益的总体状况是:单产减少价格高,成本下降收益增,但比照粮食种植,收益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稳步攀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过高,加上新疆棉花销售回归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棉花生产风险增大,棉农种棉积极性降低。文章通过对新疆棉花成本收益及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的研究,为棉农生产决策和政府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新疆棉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棉花种植规模变动下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在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寻找生产要素投入成本较低,收益最大的植棉规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棉花生产要素投入对植棉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同植棉规模下生产要素对棉花产量增加的贡献程度。结果 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单位面积成本和收益随着户均种植规模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变化;单位面积成本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先下降,超过一定规模后上升,成本最低植棉规模为3.56hm2;单位面积收益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先增加,超过一定规模后下降,收益最高的植棉规模为4.67~5.33hm2。研究发现,户均种植规模在2.5~4.5hm2时,土地费用、机械作业费、水电费、雇工费用投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较大,规模在7~10hm2时,化肥投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较大;农药、地膜、滴灌带等物质投入未体现规模趋势。结论 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成本和收益随着种植规模不同而变化的趋势符合规模经济原理,存在最优种植规模;在不同种植规模下,各种要素投入对新疆农户棉花产量的影响差异明显。因此,要引导棉农合理投入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近年来新疆棉花成本和收益现状的基础上,以棉花生产成本为对象,分析了新疆棉花生产成本具体项目的同时,对新疆棉花成本变化的总体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促使棉花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疆牧区不同绵羊品种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新疆不同绵羊品种的成本收益,并与全国主要牧区绵羊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了新疆牧区绵羊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今后新疆牧区绵羊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继2014年国家在新疆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之后,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新疆深化此项改革。基于此背景,文章在分析全球及国内棉花市场的基础上,以新疆八个棉花主产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农业部门,并对306户棉农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2017年新疆棉农棉花种植意愿上升,主要原因是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稳定棉农收益预期,种植收益上升,且棉农对未来种植收益持乐观预期。新疆棉花质量提高,机采棉占比扩大,有利于降低植棉成本,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资金发放晚,部分棉农存在盲目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的冲动等问题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2007年度棉花生产情况1.棉花种植成本略增。据棉区供销社调查统计,2007年度,植棉平均物化成本为240~260元/亩,劳动力成本约为750元/亩。每斤籽棉价格在2.4元可收回成本,与前几年植棉投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疆植棉业中突出的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影响到植棉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植棉业人力资源紧缺的背后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通过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培训,推广科学植棉模式,大力引进和培养棉花品种研发人员,改善和提高外来工待遇,广泛应用采棉机械等措施,保持植棉业的长期兴盛,促进新疆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疆植棉化肥投入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棉花生产的可变投入中化肥所占份额最大,1996年全疆平均化肥亩投入110.74元,占总物质投入(403.93元)的刀.4%,较全国平均(90.77元)高出22.0%。兵团主要植棉师1998年成本调查,化肥投入149.34元,占总物质投入(391.12元)的38.18%。因此,在当前棉价下跌情况下,分析化肥投入现状、寻找提高投肥效益的途径,对于提高我区植棉效益、增加棉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疆植棉投肥现状分析(-)化肥费用增长是物质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分析,1990年与1985年比新疆植棉增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们深入企业、农户、田头,对射阳县2008年的棉花生产情况、植棉成本、市场价格和棉农收益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总的看,虽然该县2008年的棉花生产形势喜人,单产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国家和江苏省实施了多项补贴政策,但由于植棉成本大幅上升、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导致植棉效益明显下降,棉农收益极少。一些利用外包农田植棉的大户,更因地租高、叫工多,不要说赚了,能平账就成了天大的好事。目前,许多棉农正在盘算2009年种什么、怎么才能提高农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2.
提升兵团植棉业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种植在兵团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加快兵团植棉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提高兵团植棉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该文主要就兵团植棉业的现状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降低棉花单位生产成本;加大植棉业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原棉质量;实行差异化竞争,适度发展特色棉花种植;加快棉花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兵团植棉业安全的抗风险保障体系等提高兵团植棉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农户植棉收益大幅下降,棉花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在国家棉花临时收储、良种补贴、高产创建项目支持、纺织业振兴计划以及纺织服装出口退税上调等项政策支持下,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仍有12.9%的下降幅度。目前大部分棉区棉花长势良好,但影响棉花市场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今年6—8月在河南、江苏和新疆调查发现,对今年的植棉收益农户仍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历年棉花的播种面积、产量及价格,对棉花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也影响着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棉花种植成本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棉农的经济收益。为对我国棉花种植收益的演变进行探析,文章基于1990~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棉花种植成本由1990年265.63元/667m~2,增加到2013年2 177.5元/667m~2,增加了1 911.87元/667m~2,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率9.58%;(2)成本利润率由1990年的最大值102.87%,下降到2013年-9.87%的最低值,未来提高棉花成本利润率压力较大;(3)棉花出售价格变量与棉花种植的长期平均成本变量对棉花成本利润率影响显著,未来我国棉花种植是否能够获利,价格将成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正处于"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棉花出售价格变量与棉花种植的长期平均成本变量,是影响我国棉花成本利润率关键变量,且棉花出售价格变量的影响更显著。研究建议:(1)完善我国棉花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避免棉花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2)通过优化棉花生产环节,降低棉花生产成本;(3)贯彻落实国家生产补贴政策,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棉花总量增加、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棉花市场也潮起潮落.本文拟就棉花出现买方市场和价格下调后,新疆植棉业的战略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全国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按照统一要求,统一表格,于2005年11月调查了湘、鄂、苏、皖、冀、鲁、豫、秦、晋、辽和新疆11个省区60个县,750户农户,其中含植棉面积300~5000亩的大户10户,得到全国棉花主产品的产值、成本和收益结果,供决策参考。一、2005年全国棉花主产品的产值和收益大幅增加2005年全国籽棉产量233千克/亩,比2004年243千克/亩,减少4.2%。其中,长江流域218千克/亩,比2004年减少14.0%;黄河流域229千克/亩,比2004年增加13.4%;西北内陆308千克/亩,比2004年增加3.8%。2005年主产品产值1303.4元/亩,比2004年增加243.9元/亩,增幅…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主要棉产区棉花生产滑坡0的原因及对策王庆功,刘法力一、棉花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植棉比较效益低,棉农收益下降棉花是高商品率的产品。因此,棉花的价格直接影响棉农的植棉收益。而植棉收益是决定农民植棉意向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棉农的植棉投入不断提高,而...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兵团第八师134团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棉花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的成本收益及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发现:采用化学打顶技术有助于节约劳动力、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同时有助于推动团场第二产业发展,增加植棉团场经济收益;并通过减少甲苯和二甲苯的使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依据方志资料,分四个时期描述和分析了从清朝入关到解放前夕三百年间陕西植棉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清代陕西植棉业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陕棉种植经历了一个由关中向南北普及的过程;后期是陕棉生产的大发展时期。清代陕西植棉业的发展与清朝政府及地方官员的提倡有极大的关系。但是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纱的侵入对陕棉生产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清末民初到抗战前期是陕西植棉业的持续发展时期。抗战期间的陕棉生产,在国统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的行政干预,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及其周围地区则创造了中国植棉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通过对近三百年陕西植棉史的考察,最后得出陕西植棉业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棉花商品率一直很高;二、棉花生产一直持上升趋势;三、政府的棉花政策对棉花生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在《棉花》1980年4期上发表“对我国植棉史分期的探讨”一文,将我国植棉史分为边疆植棉时期、岭南植棉时期、长江黄河流域植棉时期和近代植棉时期等四个阶段,並谓到后两阶段,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上始渐占重要地位。而此两时期的植棉业和棉花纺织业又都从上海开始。即在此两时期中,上海都起了带头作用,故有对上海植棉史作进一步考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