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我国农业发展到历史新阶段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农业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选择。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程度,是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发展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出了几点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直面到来,农村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将得到迅猛异常的发展。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总要求,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把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认真解决好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对于实现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居委会发展经济的职能是我国乡村自治制.度的重要特色,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与我国农村发展的模式选择有关,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后以“双层经营体制”为核心的农村整合发展模式而设计的。随着“双层经营体制”在九十年代的衰落和农村整合发展模式的解体,“三农问题”凸现出来,乡村自治制度的调节功能遭受挑战。近年来开始的新农村建设可以看作另一种农村发展模式,该模式同样考虑了村委会发展经济的职能,因此,不能忽视对新农村建设时期村委会经济职能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静文 《活力》2011,(13):50-50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加大。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将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滕玉龙  张俊华 《活力》2011,(1):53-5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这个基本精神是目前我国农村工作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和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张春霞  滕玉龙 《活力》2011,(6):164-164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组织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原则发起设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经济组织的总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经营组织的主要模式是合作经济。因而,论及我国农村经营组织实质上是指我国农村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属于弱质产业。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增大,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等将经受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为此,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研究分析我国农村经营组织的现状与问题,并对我国农村经营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建立起真正符合市场要求,与国际…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经济保质增速的关键,作为立国之本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现阶段所遇到的“瓶颈”是否可以借数字经济的“东风”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其应用优势,对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困境和机遇进行分析,进而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金融 农业农村经济”和“互联网 农业农村经济”两种融合发展模式,并适时地提出了促进两种模式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列入全党工作重要议程。在西藏自治区“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农牧业经济效益和质量差,农牧民增收乏力,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更为突出。如何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成为当前西藏自治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西藏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扩大农牧民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增加现金收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演变来看,龙头企业的成长壮大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的关键。因此,在我国加入WTO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靠一项措施来完成,必须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越 《城郊发展》2000,(6):29-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各级政府如何从转换经营机制入手,调整工作方法,突出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都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散的流转形式、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虚化的利益主体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土地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农村经济要想实现体制转型,就必须要在肯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来发展适度规模经济。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转型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以新农村经济体制目标和内容为依据,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和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影响以及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方式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李玥  张秀芳 《活力》2004,(8):132-134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在五十年代成立“三社”(即农村供销合作社、农业互助社、农村信用社)时成立的农民集体组织。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方针,以“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经济)为服务对象,是政府与农民沟通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的渠道之一。从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它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维护农村金融秩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岐山 《活力》2005,(7):72-7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落实好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小康”,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要想有长足发展,交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面。农村公路属于经济基础设施,我国农村一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现阶段,针对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水平低的现状,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转变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以政策支持、科学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体制支撑为基础,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时期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论述了新时期下我国惠农政策的支持与强化,并详细的分析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都予以反复强调。实践证明,发展农村经纪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大力扶持、培育和规范农村经纪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