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入信息产业迎来重大历史机遇金家煌目前,我国邮电通信网的规模已进入世界前列,电信网已成为世界第二电信大网。国家公用通信网已为我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在原邮电部和电子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使...  相似文献   

2.
从行业管理看有线电视的建设与发展崔纪平,朱枫涛一、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为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通信业,国务院批准联合通信公司利用铁道、电力部门专用通信网的富余能力向社会提供电信业务。另一方面广播电影电视部已在全国范围建设有线电视台达744...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用通信网的任务与作用高星忠当前,信息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小平同志十年前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明确指示要大力发展信息事业。近年来,我国正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在现有条件下,国家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产业已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尤其是代表计算机业和电信业相互融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利用Internet的WWW技术组建各种信息服务网络成为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迫切需求。应运而生的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己在我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开通使用,各地都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知名的业务品牌,如广东视聆通、上海热线、北京信息港、浙江信息超市、四川天府热线、福建热线、江苏金陵热线等。特服号为“169”的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国家信息主干道 积极推进信息应用与服务郑思宗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加速人类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过渡。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提出了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任务。邮电通信网作为信息传递与流通的主渠道,是国...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建设现状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In-ternet的WWW技术组建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已成为当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1997年5月,邮电部建设并开通8个公众多媒体信息服务网络,它们分别是:成都960公众信息服务、广东视聆通公众信息网、上海热线公众信息网、海南多媒体视讯信息网、浙江信息超市、湖南信息平台、黑龙江信息网、北京信息服务网,并正式定名为: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地多媒体通信网的发展,发挥全程全网效益,面向未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服务,中国电信在中国公众多媒  相似文献   

7.
从邮政通信网的角度对信息传递时限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弊端提出了缩短通信网信息传递时限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上海管局与大用户共建“用户通信网”随着通信市场竞争加剧和基本通信业务趋向饱和,上海电信部门已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寻找新的通信需求热点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上海邮电与社会大用户、重要用户共建“用户通信网”.就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管理局已先后与华东理工大学等...  相似文献   

9.
牛瑛霞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8):40-40,42,44,46,4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国际上ATM浪潮的推动.我国也开始了ATM的研究和开发,加之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数据通信网已难以支持用户新的需求.ATM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至1997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纷纷建设了本地的宽带试验网络.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为了积累我国宽带网络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通信平台崔纪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对经济信息的开发、收集、传输、交换、存储、处理、再生、分配和利用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我国通信网十多年来持续高速发展,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了网络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公众电话网、公用分组交换...  相似文献   

11.
顾广仁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3):11-11,14,16,18
我国通信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年年有突飞猛进,但距新世纪社会信息的高涨需求,建成一个具有先进技术和大规模容量的现代化通信网,还有漫长的道路。中国的通信产品市场正成为现在及未来数十年间,全球最瞩目,最具潜力的争夺焦点,吸引著国内,外众多企业厂商。光纤网络是国家信息基础结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70年代光通信技术崛起以来,光纤光缆已成为最热门的商品之一,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生产工厂企业蓬勃兴建。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国家通信网的发展业绩举世瞩目,以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和业务综合化的现代通信网迅速覆盖全国城乡,局用交换机容量已达到1亿门成为世界第二大网络。随着邮电公用电话网规模的扩大和电话普及率迅速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终端和数据局域网的广泛使用,社会对信息服务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庞大的技术先进的电信网蕴藏着潜力具大的市场,然而,网上效益没有充分体现。作为在公用电信网上开发的增值业务网,提供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中国电信建设》1998,10(8):106-114
作为互联网在上海的本地网——“上海热线”,是以提供本地信息服务为主,提供互联网接入为辅的中信息网络,该网诞生于1996年9月,截至目前为止,其上网人次已突破1000万,成为我国169多媒体通信网成员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4.
赵强 《中国电信建设》1999,11(4):18-19,22
随著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内计算机拥有量的增加、多媒体通信网的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用户成为多媒体通信网的用户,尤其是在未来的多媒体通信网上,当业务种类投大丰富、高速的用户数据传输、安全的数据保密、骨干网交换能力极大提高之后,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此时上网用户的年递增率约为150%,到了2.000年,我国的多媒体通信网的用户将会达到160万户,这样庞大的用户群,无疑为我国建设多媒体宽带通信网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因特网及多媒体通信网规模逐年扩大,网上用户数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报告显示,到1998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数已达210万,上网计算机数达74.7万台,而且仍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迅速传递,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引言 上一世纪末Internet的成功发展,特别是WWW服务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信息交互的模式,引发了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变革。经过将近十年的学术争论和市场竞争,业界已公认IP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技术,网络业务数据化、网络接入无线化、网络技术IP分组化已成为通信网演进的主流方向。在此背景下,信息业界提出了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一、二十一世纪初的我国光纤通信网 当今信息时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构成庞大的光纤通信网,连接世界各国,并向亿万个家庭延伸,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支柱。展望未来,我国已描绘出了跨世纪的通信发展战略:到2000年,中国电信将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基本建成完整、统一、先进的通信网络。到2010年,中国电信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信规模、容量、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21世纪初,我国的光纤通信网络将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8.
邮政通信网与电信通信网在信息传递、组成形式、网络结构等方面有着若干相同、不同之处。在研究邮政通信网时将其与电信通信网作一系统比较,可以借鉴相邻行业的经验,对邮政通信网的特殊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最终指导邮政通信网的建设。本文仅就通信网的某些方面作些粗略分析和探讨,旨在推进邮政通信网的研究。 这里需要指出的两点:(1)本文是以我国电信通信网和邮政通信网的现状为基础的。(2)以电信和邮政的传统业务为基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19.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良好的态势下,在党和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作为信息化基础的通信业自“十五”以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2年,全国通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9%;通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电话网的跨越,一个覆盖全国、连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已基本形成;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通信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对邮政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组建现代邮政通信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完善邮运体制、组好中心局小网;重划业务种类,抓好全程时限;改进邮政设施,加大机械化程度;改变核算办法,处理好条块关系;统筹网络关系,加快信息传递;推行营投分离,提高终端深度;抓好换袋加码,搞好直投直运;依靠邮电优势,增加网上投资的组建现代邮政通信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