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子元  邓雁 《经济论坛》2007,(2):107-108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中所必须考虑的主要风险,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笔者把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定义为: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本金,从而导致银行贷款本息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主要是由于借款人不愿或无力归还借款,所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来源于借款人。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考虑到了风险环境的变化,不仅包括传统定义上的贷款违约风险也包括借款人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本文在研究目前较为流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后,提出BP神经网络预警系统来预警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个人房贷违约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作为贷款人因借款人无力按期还本付息,或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不按照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合同中规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遭受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文章探讨了商业银行个人房贷违约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孟娣  赵兰振 《经济论坛》2006,(11):122-123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在追求营利性目标的同时,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司利害关系人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除了股东以外,还存在着诸多相关人的利害关系,包括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等,他们无论是以个体身分出现,还是以组织身分出现,都有着各自的利益需求,且这种利益与公司及其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这些利害相关人的利益与公司息息相关,因此公司必须体现并保护他们的利益,而不得损害他们的利益。一、我国新公司法注重保护公司职工的利益(一)新…  相似文献   

6.
借款人约文借款人约文(Borrowers Covenants)分成肯定性约文(AffirmatiVe Covenants)和否定性约文(NegatiVe Covenants)。前者规定借款人“必须作哪些事”,如遵守有关的法律、规定,维持适当的流动资产比率,保持足够的净资产,按期提供有关报表、资料等;后者规定借款人“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10)
强制储蓄和低存低贷虽然是我国住房公积金互助性和政策性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储蓄者和借款人是不对称的,大量中低收入参缴者低息存款的损失不能通过低息贷款的收益得到弥补,有悖公平性原则。为了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在制度内设立额外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推行中,供方即贷款机构和需方即借款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确定,政府又应当在其中担负何种功用,应当是至为关键的.政府、房地产商、老年户主与金融四个部门间的利益矫正,必须有国家的介入才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9.
王辉 《经济问题》2005,(12):22-24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成功或失败的路径依赖,而这种依赖机制往往是通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而产生的。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作出的,因此,经营失败的企业为了避免陷入失败的路径,比成功的企业更倾向于向其利益相关者提供虚假信息,即信息造假。  相似文献   

10.
防范个人房贷风险有五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锋 《经济论坛》2003,(15):74-75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当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或者发生借款人死亡、失踪而无人代其履行合同,或继承人和代管人拒绝履行合同等造成借款人违约的风险。目前主要有下列表现:一是还款能力的收入证明水分较大。目前,收入证明一般由工作单位出具,而单位基本是按照职工的购房要求来“填”数字,甚至拍卖、倒闭企业的下岗职工仍能开出收入证明。二是购房者利用银行间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用一式多份的收入证明在不同银行按揭贷款,在多处购房。三是个人信用程度不明。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等级制度,对个人资质评…  相似文献   

11.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鸿  高宇 《经济论坛》2008,(8):97-101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即贷款者违约风险,指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在贷款到期时发生财务困难,不归还贷款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方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利益有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而经济利益是最主要、最基础的利益。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经济利益关系交织,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利益关系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打破传统分配模式的格局,构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信息与商业银行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由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主要是由于银行难以完全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因而只能根据市场的平均利率发放贷款。这种定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最终使低风险和预期收益低的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留下来的全部是高风险的借款人。  相似文献   

14.
国外利益公共补偿的实践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补偿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缺陷和政府对经济干预导致的政府失灵,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直接的利益补偿由于补偿界定的困难和信息成本太高而不可行,因而提出了利益公共补偿的要求,依靠政府由政府代理实施利益补偿,即公共补偿。西方国家的利益公共补偿的实践主要有英国的济贫法、美国的肯定性计划、韩国的新村运动。深入研究这些国家的补偿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益补偿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发展暴露出来的缺陷和政府对经济干预导致的政府失灵,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直接的利益补偿由于补偿界定的困难和信息成本太高而不可行,因而提出了利益公共补偿的要求,依靠政府由政府代理实施利益补偿,即公共补偿。西方国家的利益公共补偿的实践主要有英国的济贫法、美国的肯定性计划、韩国的新村运动。深入研究这些国家的补偿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之诉属于消极的确认之诉,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应当从是否具备消极确认之诉的利益和起诉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审查。关于诉的利益审查主要注重权利人的警告或威胁是否存在,而不应注重是否已给被控人带来实际不利益。关于起诉条件,原告既可以是被警告人本人,也可以是利害关系人;既可以是已经进行生产、销售相关产品的人,也可以是正在投资建厂或准备投资建厂的人。当专利权利人已经在合理期限内寻求行政救济时,人民法院不能受理确认不侵权之诉。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开展,在改善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学术界有不少文章进行了分析,但这些文章几乎都是从保护银行的角度出发,对侵犯银行利益的诸如骗贷等行为进行研究,而从保护借款人利益的角度,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鲜有人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银行在与借款人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前后,利用垄断地位与格式条款等侵害借款人正当权益。本文从法律与金融两个角度,对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按揭贷款的捆绑销售问题,格式合同中剥夺借款人对抵押物的合理使用权、加重借款人的责任与义务、剥夺借款人对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权、银行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随意性过大、以及在贷款类别上设置的缺陷,还款方式上的缺陷,提前还贷上存在法律缺陷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剖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对策建议:一方面需要修订现行相关法规,加强法律监管;另一方面借款人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使其影响对象非常的广泛,而在这些影响对象中存在着相关利益群体。本文主要探讨公共政策和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三种模式:对抗模式、冷漠模式和互动模式,分析这三种模式各自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指出互动模式是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个人经营性贷款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有效突破口,但也是风险系数较高的贷款业务。在开展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时,银行对其风险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贷款的事前审查更是控制风险的关键。银行必须在贷款事前审查时,对借款人、行业、企业、抵押物、贷款用途等进行详细、认真的审查,把握其关键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努力改进银行内部管理,严谨而灵活地处理好每一个贷款细节。  相似文献   

20.
落志筠 《经济论坛》2014,(10):142-144
矿产资源利益是指矿产资源具有的能对人们包括物质、精神、生态需要在内的各种社会需要的满足。矿产资源利益分配中对私人效率的追求促使财富快速增长。然而私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冲突,使得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社会环境代价和生态环境代价。公平分配矿产资源利益既能矫正片面关注"效率"的偏差,又可降低或杜绝社会代价的继续付出。公平分配矿产资源利益是使各应然主体得到其应得利益,而不是简单地平均分配,它包括矿产资源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