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福建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提出的发展福建地方经济的新战略构想。从服务于全国对台战略需要的角度看,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闽台区域经济合作,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同时提升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水平与层次,缩小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最终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为促进祖国和平的统一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福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客观全面地分析经济发展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重点,对实现福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形态上一般经过点状表征阶段——线状表征阶段——面状表征阶段的进化过程。福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经济单元,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基本验证了由点到线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4.
曾志兰 《发展研究》2011,(11):41-43
以文化和亲缘为纽带两岸共同培育“海峡文化旅游”是福建的文化旅游业的主要特色,所以全国视域的福建文化旅游业的作用与地位的分析,必须从福建在两岸文化旅游交流与对接中的作用分析入手。从“小三通”到“大三通”再到ECFA签署,福建已成为对台旅游政策措施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成为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前沿平台,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前沿平台、重要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成为台湾同胞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发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区域经济板块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中国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内部业已产生启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背景下,如何确立符合福建发展实际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林晓琴 《发展研究》2005,(8):99-100
福建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东南沿海省份,其外向型经济比例占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构建,福建的外向型经济比例还将继续扩大,这意味着福建对外开放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再一次掀起福建对外开放的高潮。作为人才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奋力前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发展开局良好,总量壮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经济增长持续加快.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7360亿元,增长12.3%,是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二是增长质量持续向好.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26.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吴元兴 《发展研究》2004,(12):23-26
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提出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时,把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经济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体系。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项目带动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新形势下福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福建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分类发展、分层面推进、分层次管理、分阶段实施和分区域布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严正 《发展研究》2010,(1):60-63
“十二五”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阶段,要完成先行先试、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艰巨任务。值此编制规划之际,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现新世纪福建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速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客观正视城镇化这个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立足省情,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失时机地实施科学的城镇化战略,以城镇化促进和保障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镇化过程,这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换及比较优势退位问题,本文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目前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国内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所决定的,因此应当继续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和贸易。当资本积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优化劳动力就成为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效益化增长道路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可能的政策性建议,包括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生产地区转移和降低制度成本等。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率上涨,最终达到增强本国产业和贸易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深刻认识当前两岸关系新形贽,建设好海峡经济区 1.当前,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关系的主轴,标志着两岸关系步入重要历史新起点。正如胡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对台经济工作已成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就是两岸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实现两岸的“共同繁荣”,最终形成“共同家园”,这一历史性契机已经来临。这是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恰逢战略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宏伟蓝图的历史性变革中,着力描绘清晰的发展轨迹是实现“大而强,富而美”强省之梦的前奏。而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均占较大比重的沿海省份,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在于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驱动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一轮高潮。近年来,为改变劳动力无序流动状况,探索合理有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福建各地着手拓宽转移渠道,采取向经济发达地区、向城镇、利用侨乡优势向海外转移、向庭院手工业、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由此,福建迎来了新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大背景下,总体上把握福建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思考与探讨福建在此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向对发展两岸关系、整合两岸经济资源、发挥福建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齐瑞福 《经济导刊》2007,(11):61-62
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被视为"最佳经营商城市和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基地",被公认为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进入中国的最佳桥梁和中介.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香港特殊的优势逐渐受到威胁,调整香港经济的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地方志中的畲族以“刀耕火种”的游耕经济形式为人所知,但明清时期的畲族契约、账簿等文书资料,却展现出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图景。福建屏南巴地村,来源于明代设置此地的“包地屯”,该村蓝氏畲族形成了以定居农耕为主的经济形式。对巴地村蓝氏数十份土地契约和家族账簿的分析,可以看到巴地村蓝氏定居该地的契机来自明代军屯的设置,在清代,其土地交易和赋役承担情况已经与周边汉族村庄基本一致。从经济模式来看,巴地畲族已经深深地融入东南汉族社区中,经济层面的融入构成了民族融合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