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震 《西部大开发》2011,(3):51-51,53
本文根据秦岭终南山隧道的施工,并结合隧道内塌方松散体的特点,对目前常用的管棚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采用跟管作业法进行管棚施工的优缺点和跟管作业的施工工艺,同时提出了对施工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雷家坡隧道管棚施工实例,对长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在浅埋软弱隧道中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总结,可为类似工程超前预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砒霜坳隧道LK63+129处侧壁溶洞的处理过程。在处理中运用管棚施工技术,固结溶洞填充物,加固溶洞口,安全经济地对溶洞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李攀 《魅力中国》2014,(10):276-276,223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9标朱家泉隧道施工至DK1114+534处时,拱顶发生坍塌,继而地表塌陷,经现场勘查,方案比选,确定采用推土反压、锁脚锚杆结合管棚压浆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结合现场施工实际,介绍塌方处理方法,供今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承建的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是北方地区第一座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过河隧道,是沟通滨海新区中心商业区海河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是滨海新区的中轴线,是滨海新区"十大战役"工程之一。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一、二标段工程,线路全长4.2公里,隧道长3.38公里,总投资22亿元。作为国内第一座沿海高地震带沉管隧道,具有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沿线隧道等采用无中隔墙连拱隧道设计,为保证施工安全,基于远程无人实时监测技术,构建隧道施工智能监测系统,采集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数据,分析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单洞法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特点.结果表明:采用隧道智能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可实现隧道长期无人监测,对施工风险进行良好把控;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随时间推移分为急剧变化、缓慢变化、趋于平稳3个阶段;各监测断面拱顶沉降值和收敛变形值相差不大,最大变形量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在隧道变形智能化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洋溢  袁通  秦鲜卓 《科技和产业》2021,21(11):326-332
受地形地质条件、工程经济以及勘察深度等因素的制约,山岭重丘区隧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为解决隧道穿越洞口浅埋段滑坡体的施工安全问题,以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永乐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其地形地质条件及滑坡体情况,结合洞内变形与滑坡体变形相互作用机理,对隧道穿越洞口浅埋段滑坡体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洞外加固处治+洞内严格控制沉降"的综合处治方案.实践结果表明,本隧道工程穿越洞口浅层滑坡体的施工过程安全顺利,采取的施工控制措施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郑州铁路局管内某跨线桥工程上跨既有线的防护棚施工为背景,从施工准备、安装、要点计划、施工组织等方面介绍了防护棚上跨既有线要点施工步骤、施工技术,并提出了营业线施工的安全保证措施,以达到减少行车干扰并安全快速开通的目的,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施工管理作为一项目常管理的重要工作,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混凝土使用等成本的控制,是实现隧道施工的质量和社会效益的保障之一.因此,要从施工方法到施工的各项内容,进行科学的控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因成本造成的误工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早就听说西汉高速的郭家山隧道这个"卡脖子"工程,近日鏖战更急,进出口两个指挥部日夜灯火通明、现场办公,一千多建设者不分昼夜激战正酣。然而,一场洪水又给难上加难的隧道施工"火上浇油"。7月12日,记者来到刚刚遭受过洪灾侵害的郭家山隧道工地,这个小小的山坳里搭满了石棉瓦棚和临时帐篷,连对面的香炉石隧道里也搭着帐篷,一群工人挤在工程车上欢呼着从隧道里出来,刚刚打完风枪,泥浆沾满他们的身上和脸上,那个醒目的倒计时牌时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从中导洞施工、中隔墙施工、中隔墙顶部防排水、正洞开挖等方面对连拱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隧道监控量测的重要性,从而完善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积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永兴 《辽宁经济》2007,(10):84-84
由于受结构形式所限,连拱隧道施工步序较难简化,导致施工工期较长。就目前已用工法而言,一般不会少于五步,从而使结构受力状态频繁变化,质量控制点多;同时由于工序及施工空间等的限制,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隧道出现衬砌开裂、中墙漏水等问题。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与连拱隧道的结构以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按照中墙的构造,连拱隧道可分为整体直中墙、整体曲中墙、三层直中墙和三层  相似文献   

14.
杨产梅 《魅力中国》2013,(32):341-341
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控制及现场管理进行了论述,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在施工组织措施、施工措施方面提出具体的有关措施建议如爆破、测量、支护、监理等。供从事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于高流速的水工长隧道来说,为了减小隧道环境内滤气与冲击波的不良影响,隧道洞身后续必须通过修建衬砌的方式来承受围岩压力以及内水压力,因此隧道小断面施工必须采用一种“光面爆破”技术,以确保隧道洞身岩体的平整性要求。文章以某地引水隧道工程的施工项目为例,对小断面开挖的光面爆破方案设计、爆破施工技术中洞内炮眼布置、装药量控制、排气通风以及排水布置等重要工序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和等级要求越来越高,高等级公路、铁路的建设蓬勃发展,修建的隧道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设计、施工、地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隧道产生结构变形、开裂、错台、渗漏水等病害,从而大大降低了线路的级别,情况严重的使隧道失去使用价值,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文章介绍和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探讨了隧道病害的治理技术,以期对高速公路隧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射流无风门隧道施工通风工法是对传统隧道施工通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它简便实用,易于在现场推广.文章回顾了该工法的形成过程,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结合隧道施工实例来说明该工法如何在现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射流无风门隧道施工通风工法是对传统隧道施工通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它简便实用,易于在现场推广.文章回顾了该工法的形成过程,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并结合隧道施工实例来说明该工法如何在现场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光谷一路—高新四路排水通道工程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对双侧壁导坑法隧道的施工过程开展数值模拟,重点对不同施工阶段产生的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等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洞周土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不同施工阶段对应的地表横向沉降槽形状基本与Peck曲线相近,且地表沉降的最大值在隧道轴线对应的地表处,其中S6a、S6b区段施工完成后发生的地表沉降最大值分别为2.1、1.2 mm;另一方面,S6b、S6a区段双侧壁导坑法的拱顶沉降最大值分别为6.9、2.8 mm,拱底隆起最大值分别为7.9、7.3 mm,且最大值发生位置均在隧道轴线对应的拱顶及拱底处.  相似文献   

20.
王朋乐 《科技和产业》2022,22(1):241-248
为甄别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隧道开挖循环作业时间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施工工期,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及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影响隧道工期的钻孔、装药爆破、出渣、立架和湿喷五部工序作业时间预估公式,并对机械化水平高的出渣和湿喷工序内机械合理配置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循环开挖进尺直接影响五部工序作业时间,钻孔和立架工序的循环作业时间还与围岩等级密切相关,出渣和湿喷工序循环作业时间与机械配置数量有关;出渣和湿喷工序内机械最优配置数量会随隧道累计开挖进尺增加而增加.为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应用,基于C#语言开发了相关软件.该软件具备施工循环基本信息采集、机械配套数量计算和开挖作业时间预估三大功能,可实现管理人员远程监控施工进度并预见性地进行人员及机械安排的目标,有助于科学高效地进行隧道建设,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