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合作社帐务,原以大队设社自成独立核算系统。一九七七年冬,把大队信用社撤消后,并为以公社为单位的信用合作社,人员相应裁减,帐务向上收缩,全社帐务集中到公社信用社统一管理。由于财务人员少,业务量庞大,超越了实际负担能力,造成错帐乱帐。外  相似文献   

2.
1、信用社必须尽快建立县联社党支部。只有县联社党支部建立健全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信用社的政治核心作用。 2、县联社建立党支部后,要着手培养和发展基层社的新党员,把那些年青有为,有文化、有理想,思想健康,多次评为县级、地区级先进人个,培养入党,并逐步把他们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农业贷款收息办法是分段计算的。建国以来,农业贷款的利率曾经几度有降有升,反复调整,起止时间、利率档次人们难以记忆。就是从农业银行恢复后的一九八○年算起,也经历了四次调整,至使基层的同志在收回历年旧贷利息计算程序上遇到了许多麻烦。于是,计息技术熟练的同志往往只计二至三段或加一段罚息,即使如此,也叫苦不迭;而计息业务生疏的同志则更感困难,往往只算近期调整的前后两段息,要是碰上一笔多次分段的  相似文献   

4.
信用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它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农业银行有更加优越的条件:一是机构星罗棋布,深入每个乡村;二是干部土生土长,密切联系群众;三是服务方式灵活,存贷都很方便;四是群众集资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设立稽核部门以来,开展了对各项业务,财务收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等稽核,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信用社稽核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抓得不够紧,发展也不平衡,各种差错事故屡堵不绝,违章违纪行为和经济案件不断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1、以国有商业银行为目标转换农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农业银行的深化改革,应沿着商业化的方向迈进,逐步达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目标,实现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最近我县信用社信贷产清理情况的数字表明,到1987年12月31日止,全县5143.73万元贷款中,一般到逾期贷款2797.03万元,占总额54.38%;呆滞贷款1065.18万元,占总额20.71%;呆帐贷款84.4万元,占总额1.64%;未到期贷款1197.12万元,占总额23.27%,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据反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主要的还是贷款管理上的问题,经调查了解,主要存在如下了几方面的问题; (一)贷款管理偏松,乱批乱贷现象严重。如有的贷款未经调查就发放;有的超权限审批贷款,有的会计出纳或其他人员批贷款;有的越级审批贷款:有的信贷人员以贷谋私。 (二)跨地区多头贷款突出。近年来,农村乡镇,专业户,个体户、联合体相继涌现,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金融系统中,如何把信用社改革成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笔者谈谈对信用社改革的一些看法.一、信用社经过体改后的主要经验和问题主要经验1.变僵化为灵活,充分自主经营信用社经过体改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业务上彻底摆脱了银行管得过死的问题,变僵化为灵活,自主经营.过去,信用社的一切都按银行的一套来办理,连发放贷款也要经过银行审批.因此,严重地束缚了信用社的手脚,使信用社的业务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经过体改  相似文献   

9.
三年来,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遇到不少问题,存住一些不同意见和实际困难。这些不同意见牵涉到对信用社改革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阻碍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会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理论上进行探索,为信用社改革的实践开辟道路。我们不是简单地从各个人的不同经验出发为改革提供某种模式,而是要探索改革中  相似文献   

10.
信用社是集体经济的合作金融组织,它在国家金融政策、法令的指导下,有经营上的自主权,有权根据经营能力,盈余状况,经理事会讨论确定职工劳务报酬和集体福利开支.但多年来,银行把信用社作为基层机构来管理,一切费用开支也参照银行规定执行,挫伤了信用社及其职工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全区信用社一九八三年统计,盈余社610个,盈余金额6,992,053元,全年各项业务总收入为32,926,842元,各项费用支出6,168,942元,占总收入的18,7%,人均费用845.41元,其中个人费用支出4,629,558元,占总费用支出的75%,人均634.45元;亏损社522个,亏损金额4,138,741元,全年各项业务收入10.997.979元,各项费用支出4,257,053元,占总收入的38.7%,人均费用1,100.29元,比盈余社人均多支出254.88元,其中个人费用支出3,098,558元,占总费用支出的72.8%,人均为800.56元,比盈余社人均多支出166.11元.亏损信用社的费用支出平均水平,比盈余信用社要高,个人人均费用83年比82年增支41.65元,增长5.2%.亏损社的费用水平高的原因,主要是信用社在费用开支管理和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没有实行经济核算,不讲求经济效益,银行有的,信用社也有,盈余社有的,亏损社也不例外,更为甚者,有的亏损社的奖金比银行或盈余社的还要高,致使一些原来不亏损的信用社也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信用社除了吸收储蓄存款和发放贷款外,还要承办转帐结算,搞好现金管理,负责社队会计铺导等工作。特别是今年改用全国会计科目和银行现行的现金收、付记帐法后,不但科目增多而且对业务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个会计人员都必须掌握好会计基本知识。但从我县信用社会计队伍的现状来看,业务基础知识是很差的。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大都是靠自己在信用站期间学得一些帐务处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临潼县人民银行前些时在县委生产合作部的直接领导下,召开了一次重点信用社的监事主任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是大多数信用社的监事会尚不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知道监事会应代表社员监督理事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办成真正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这是在改革之初就明确规定了的体制目标,也是几年来中央在若干文件中几次提到的,因而评价信用社改革应当以此为尺度。正是按照这一目标,信用社经过七年的改革历程,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这一点本文不准备细述。  相似文献   

14.
再谈信用社改革张华一年以前,在山东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理论研讨会上,我提交了一篇《对信用社改革的几点看法》的文稿,主张“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独立于各金融机构之外,真正自立门户,依法经营,完全确立信用社的法人地位,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自1983年试点,次年全面铺开以来已六年了。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信用社的“三性”,为了接近群众,接受社员监督,信用社的规模应该是小型的;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用社的规模宜大不宜小。有的认为管理体制应彻底改革,信用社应该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或独立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信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与流通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分析和总结我国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只有科学地、历史地回顾和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才能明确信用合作事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信用社体制改革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信用社体制改革当中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一、信用社的领导问题1984年8月,国务院在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中指出:“货币流通需要全国统一调节,信贷收支需要全国统一平衡。”“农业银行要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不宜改革信用社的隶属关系。”这就已经明确说明了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的领导。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在信用社已经有能力拉出去自成体系,归属人民银行领导,然而我认为:①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信用社本身的经济实力、资金力量、竞争能力、干部素质等都还没有具备自成体系的能力,还离不开农业银行的支持和指导,还需要农业银行来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分水岭,是标志着对我国多年来比较僵化的经济体制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的开始。作为整个金融体制的组成部分,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的信用社体制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与全面展开三大阶段,历时十年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推动信用社深化改革,从而实现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标,对十年来信用社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客观的现实提出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农村金融的前哨阵地一信用社办成真正的信用社。信用社必须走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县信用社改革工作已于今年4月中旬全面铺开。在这次改革中,我们采取全县摆“梅花点”的做法,以点带面,走一步,带一步,从而使这次改革,在较短的时间里,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改革干部制度。过去,信用社干部是“终身制”、“铁饭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