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当公允价值持续且非暂时性下跌时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在减值计量以及价格回升时则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标准和方法,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  相似文献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当公允价值持续且非暂时性下跌时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在减值计量以及价格回升时则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标准和方法,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  相似文献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全新的内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投资的对象不同可分为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本文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初始取得,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和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以及最后出售等相关会计事项,详细地解析其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不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中"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现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不足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中“资产减值损失”的数额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始成本(或摊余成本)扣除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后与减值当期的公允价值之差;“资本公积”的数额等于应当予以转出的原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数额;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模式 (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内并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当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时,仍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类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处置期间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分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计算是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涉及的利息计算。本文分析了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损失与利息计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分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计算是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涉及的利息计算。本文分析了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损失与利息计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可归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公允价值变动的完全损益化;第二层级为公允价值变动记入权益类账户,辅助减值会计;第三层级为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辅助减值会计。本文在评述三个层级的基础上,对第二层级的处理结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的一些疑问进行具体讨论,分析了制约公允价值会计应用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对投资形成的损益进行核算,会发现“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核算内容很难区分。如规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相似文献   

11.
李玲 《财会月刊》2007,(5):56-56
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对投资形成的损益进行核算,会发现“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核算内容很难区分。如规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相似文献   

1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时,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1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其应用指南确定了企业购买股票列作“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核算内容和方法。与修订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核算业务比,发生了四方面变化: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的特殊规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通过“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核算。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发生变化。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三是计提减值准备发生变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四是处理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科目发生变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价值变化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本文列举实例阐述了“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业务的处理以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一条列出了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若干客观证据,其中第(八)项为"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在运用该条规定处理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减值时需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涉及大量复杂的会计判断。  相似文献   

1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具有其独特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异同之处,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减值的会计处理需予以  相似文献   

17.
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会使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从而产生暂时性差异。金融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的调整向来是难点。通过案例的形式,对三种主要金融资产的核算进行比较,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持有中投资收益的核算、期末计价、减值准备计提、出售转让资产等几个方面的会计和税务处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马菊红 《财会通讯》2007,(10):63-64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原有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呈现出三点变化:第一,在资产的计价方法上,在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使信息的相关性更强,更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第二,发生资产减值损失,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外,其余资产减值损失都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简化了核算,体现出重要性原则;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持有期内不仅核算减值损失,还核算升值利得,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第三,新准则规定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不能转回;流动资产和相关金融资产减值可以转回,但不能高于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重点讨论了后续计量环节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计算,通过对有关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比较对象尚不明晰的观点进行商榷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无论是权益工具还是债务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的比较对象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且完全没有必要引入其他的比较对象。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文对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所得税与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