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途径张军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步骤。相应的计算机舞弊也分为输入、程序、输出舞弊三个部分,即输入错误的数据,篡改正确的程序和改变输出的结果。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审计途径。一、绕过计算机审计。绕过计算...  相似文献   

2.
张军 《陕西审计》1996,(6):22-22
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步骤。相应的计算机舞弊也分为输入、程序、输出舞弊三个部分,即输入错误的势据,篡改正确的程序亨;和改变输出的结果。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审计途径。  相似文献   

3.
美国计算机审计控制方法和审计技术审计署商贸司杨松河100830(接上期)(二)应用控制应用控制,就是对特殊事项如赊销交易等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控制。1、输入控制数据输入是EDP系统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因此,只有经过正式批准的正确数据,才能作为输入...  相似文献   

4.
唐志豪  刘瑾 《财会月刊》2014,(12):81-84
本文从审计对象、目标、流程和内容四个维度归纳比较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与澳大利亚审计署的SAP系统审计经验,以此构建我国SAP系统审计框架,提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接口控制、访问控制、变更管理和职责分离审计是SAP审计的重点内容,最后通过实务案例表明该框架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计对象、目标、流程和内容四个维度归纳比较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与澳大利亚审计署的SAP系统审计经验,以此构建我国SAP系统审计框架,提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接口控制、访问控制、变更管理和职责分离审计是SAP审计的重点内容,最后通过实务案例表明该框架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孙平  李文 《黑龙江财会》1999,(6):52-52,56
计算机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是借助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总体控制和应用控制两个方面。本文只讨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包括输入、输出数据及处理过程的正确性控制。一、输入控制电算化会计系...  相似文献   

7.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环节很多,总的看来集中在数据处理环境和数据处理过程两方面。数据处理环境包括电算化系统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开发、自然环境、组织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变化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数据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这些环节中可能会出现输入数据错误、数据丢失、数据处理不及时、错误地发送报表等问题。在电算化内控中,  相似文献   

8.
在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没有变,只是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实现的技术手段、控制范围、侧重点等方面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电算化系统审计时,对内部控制的审查与测试是核心环节之一,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1.职权审查。审查整个系统每个人的职责与权利的联系与牵制。着重查阅片面制订的制度文件。同时,还应实地察看业务文件的编制、传递、输入、输出等流程的手续是否完备。2.硬件可靠性审查。审查存档的系统设计文本中有关硬件资料,包括计算机机型、网络及所提供的系统软件、存贮量(内、外存)、外围…  相似文献   

9.
三、获取被审单位数据的方法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环境下,最主要的有两种方式来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输入非法数据或篡改数据文件、设计非法程序或篡改程序文件。因此,如何获得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审计处理,对有效地完成审计工作意义重大。下面将对数据获取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简要的论述,以供审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三种 :绕过计算机审计、通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一、绕过计算机审计(AuditAroundtheComputer)(一)含义绕过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 ,只审查输入数据和打印输出资料及其管理制度的方法。这种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黑箱原理”,即审计人员把计算机只看成是一个“黑箱” ,审计时 ,审计人员追查审计线索直到输入计算机 ,然后核对计算机的输出与输入 ,如果输出与输入不匹配 ,则可以肯定计算机的处理过程是错误的。(二)优点1 审计技术简单。绕…  相似文献   

11.
公司风险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两个层面.治理风险与管理风险等管理活动(系统)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通过对公司治理风险和管理风险等管理活动(系统)有效性的再确认与咨询.可以实现控制风险和增加公司价值的基本目标.目标实现需要优化的审计业务流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活动(系统)的再确认服务流程与咨询服务流程各异.文章根据再确认与咨询服务有机兼容的趋势,构建了对风险管理活动(系统)再确认、咨询、再确认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提高审计监督时效性和审计质量的要求,L集团围绕“审计管理系统智能化”和“审计作业系统智能化”两条主线,搭建了由审计数据中心和审计项目作业系统、远程协同审计系统、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审计预警监督系统组成的“一个中心、四大系统”的内部审计智能化平台,实现了内部审计从决策层、管理层到作业层全流程智能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明确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检查和被检查、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展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流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设计开始.经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整个流程的四个环节不可分割.控制活动周而复始.前两个环节是企业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而后两个环节则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审查计算机舞弊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被审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评审,找出系统内部的突破口,根据计算机舞弊各种手段的特征及其与有关内部控制的关系,确定可能的舞弊手段,然后实施深入的技术性审查和取证,最后写出审计报告及建议。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计算机舞弊审计中最关键的是要发现可疑之处,并进一步取得具有足够证明力的审计证据。计算机舞弊按其入侵系统实施舞弊的途径为标准,可分为输入类、软件类、输出类和接触类。一、输人类计算机舞弊的审查输人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在系统的输入环节上作文章,通过伪造、篡改数据,冒充他人身…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会计软件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满足现代审计的需要,一个理想的会计软件应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各种操作线索的能力,因此会计软件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实现对会计信息的输入、修改处理与输出查询等操作留有操作痕迹,以便事后进行追踪、查询或审计。一、日志的作用如果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生成与经营和财务有关的信息报告,是集系统、信息和控制于一体的一种应用。由于所有信息都是数据经过输入、处理、输出形成的,因此对信息的任何控制都是对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本文结合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处在环境之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功能是接受信息、能量、物质进行处理,加工产生信息、能量、物质,这就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系统是输入、过程处理、输出、结果反馈等活动组成的链条。以上两个不同的系统定义具体体现为组织整体与部分,以及组织活动的流程。假设企业有很多项目,每个作业项目都是通过组织的层级、单位成员按照一定的流程、作业和任务的要求来完成的;从流  相似文献   

18.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环节是相当重要、十分敏感的环节,如果数据输入是错误的,则输出必然是错误的。因此,输入控制的设计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输入控制的设计应遵循合规合法性、正确性、安全可靠性、效率性、可维护性等基本原则。输入控制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较多,本只探讨常用的输入控制方法与技术。应特别注意的是,输入控制的设计必须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应参与输入控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二、通过计算机审计(一)含义通过计算机审计是指除了审查输入和输出数据以外,还要对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进行审查。这种方法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审计,计算机系统成了审计的对象。通过对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确定凭证和账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数量。(二)优点1审计结果较为可靠。由于这种方法要求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这样就可以把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原则审查清楚,从而得到对系统进行评价的可靠证据。2审计独立性较强。通过计算机的审计方法直接对被审单位的各个运行部分进行审查,而不完全依靠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审…  相似文献   

20.
组织治理是一套制度体系,组织治理优化表现为制度体系设计和执行优化。审计从两个路径来促进组织治理优化:一是制度审计,二是兼有制度审计的交易审计。制度审计直接审计制度,通过发现和整改制度缺陷来推进组织治理优化,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二是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三是推进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混合性质的交易审计是兼有交易审计和制度审计双重审计,通过交易审计,发现缺陷行为,进而追踪缺陷行为的原因,找到制度缺陷;其优化组织治理有三个逻辑步骤:一是发现缺陷行为,二是发现并报告制度缺陷,三是推进制度缺陷整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