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10年有余,电力行业成为我国能源体制改革中最需要推进改革的行业,也是面临阻力最大的改革之一.电价问题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最关键的挑战,也是资源、能源产品价格问题最突出的行业,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能源电力供给,电价阻碍了电力体制改革,电价也将阻碍有效的电力供给.  相似文献   

2.
回顾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六年历程,电力工业的发展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从电力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上来看,改革使我国成为世界的电力强国,拥有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高性能的电力设备;改革激发了电力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六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的过程.六年来,电力体制改革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经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谋求发展,经受住了持续四年严重制电的严峻考验,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春风春雨之中,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启动,春天播下的改革种子,必将收获出丰硕的果实.这场深刻的电力体制改革,将使电力工业进一步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由于这次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将超过以往历次电力改革,因此,改革进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改革的意义与实质,增强改革意识,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全面实现改革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构架,符合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特征,兼顾了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或将给市场带来红利。电力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让改革释放更多红利,仍有许多配套和后续工作要做。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构架。而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龙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筹备组领导班子已经组建,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的资产重组方案已得到国务院批准.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到实施操作的阶段,到年底以前,各项筹备工作将按预定计划完成,从而掀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WTO,电力企业也将跨入“市场化改革“的发展阶段,市场对电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将日益强化,“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要求.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对其体制改革也将关系到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广西电力多经企业作为电力系统的辅助产业,大多积累甚少,盈利不多,发展后劲不足,有的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只有解放思想,把握电力的成长方向,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符合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广西电力多经企业才能在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站稳脚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厂网分开"为突破口,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电力体制改革已历经五年的探索进取.电力企业财会管理改革创新的步伐也伴随着国家财会改革进步的鼓点疾步跟进,并为推进电力工业的改革深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从而成为电力体制改革"最具含金量"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网电价是指发电企业与购电方(电网经营企业)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而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是否科学最终将影响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而上网电价改革又是电价改革中较为复杂和难点较多的问题.从2004年至2006年6月,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四次调整电价,这说明由电价引发的各种矛盾已然凸显.  相似文献   

9.
浙江电力物资公司"走出去"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厂网分开的改革,使电力物资供应体系与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自2003年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以来的八年电力工业改革发展作了较全面的回顾。一般说到年代,往往会以五年或十年为界,将这八年称为"中国电力大变革年代"应是一种新的视角。因为正是在这八年中,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呈现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和鲜明的特点,并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同步,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值得认真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英国电力体制改革进行了20多年,最近发布了新的电力改革白皮书,这说明探索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很长,电力行业完全基于市场的改革是很难完成的。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至少可以给我们这些启示:电力市场化不能单独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围绕行业企业需要创新服务和沟通 2012年,中电联本部牢牢把握"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迫切需要,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研究.2012年是电力体制改革十周年,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20余家电力企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总结了十年电力改革成果,借鉴国外电力改革经验教训,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怎样认识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是垄断性行业走向竞争性市场化改革的标志.过去电力工业一直实行垄断经营,20世纪80年代,英、美两国开始对国家垄断经营的电信、银行、电力、航空等进行私有化、自由化、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改革.中国的电信、银行、电力、航空究竟如何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许多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展开,水电施工企业与电网、发电企业的分离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主辅分开"过程中推动水电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先行使命     
60年来,中国电力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实践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电力要先行"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力倾全行业之力,持续克服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缺电局面,尤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对电力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特别是2002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厂网分开以来,中国电力更是加快了"先行"的步伐,只用3年左右的时间,战胜了2003年夏季以来的最严重的缺电局面,以5年装机容量翻一番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中国电力不辱使命,以电力工业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适度超前发展的实践,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国电系统发电资产拆分 目前,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重组和实施阶段,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目标的电力体制改革具体实施办法有望在今年末正式实施.据<经济参考报>等媒体报道,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将被重组为5家全国性发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龙源集团五大发电集团在完成发电资产的划分后将于12月逐渐浮出水面.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重新切分,五大发电集团的经营规模范围已经初步明确,详情见右表.  相似文献   

17.
瞩目2010电改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本轮电力体制改革进入第9个年份。八年来的电力改革,虽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2005年以后,改革步伐明显放缓。我们往往把电力发展与改革相提并论,而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改革的成效却众说纷纭。19号文件对"十一五"期间电力改革的任务与目标都作了明确要求,但重大的改革步骤鲜见出台,以致改革正在淡出很多人的视野,似已成僵局。实际上,2009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电价改革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表明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并未动摇。一年来,相关政府机构根据改革整体部署,对改革的研究与方案制定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2010年对于电力改革将是关键一年,事关"十一五"电力改革的成效。2010年将会出台哪些改革措施?改革有哪些调整与重要推进?都是我们不能不关注的。时近岁末,本刊特将访谈各相关机构负责人所了解到的情况,以A、B、C三人对话方式进行梳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集资办电20周年座谈会"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公司原总经理、中国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文泽主持,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地方电力委员会会长邢焕楼做了"从集资办电到电力体制改革"的主题发言,与会嘉宾围绕集资办电20年的成功经验和对电力改革的启示进行了座谈。会议认为:集资办电是市场化改革第一阶段——发电端市场化改革的起步,也是整个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核电体制改革问题与当年集资办电的体制改革问题类似,是发电侧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的重要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发展绿色电力。  相似文献   

19.
《电力技术经济》2011,(7):68-68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2011年6月9日对外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电力输配分开试点,完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这是继今年国资委启动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后,电力体制改革再次释放推进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计委曾培炎主任最近指出:电力体制改革,企业重组是前提,领导班子是核心,电价是关键.目前,电力企业重组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各新组建企业筹备领导班子即将公布,有关电价文件经各方认真研讨将很快形成.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今年内将初见成效.在这次电力体制改革中,企业重组是前提,这也是广大电力企业和职工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用企业职工的话说,就是关心企业能否找个"好婆家".实际上,这个答案很快就会揭晓.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重组将给企业带来哪些变化,如何通过企业重组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和管理创新,则应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更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