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形成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因素。本文从农村人口、农业生产效率、基层政府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试图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三农”问题的理论逻辑。从而为正确认识“三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民享有的用路权、用水权、用电权、通讯权、上网权与市民一样,是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理论基础是“小农理性命题”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广西都安的实证分析支持此命题——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历来关注“三农”问题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著名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就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引导农民走联合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当中。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收问题。目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重新全面审视农民增收问题,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农民增收难题提出新的思路与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享有的用路权、用水权、用电权、通讯权、上网权与市民一样,是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理论基础是"小农理性命题"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广西都安的实证分析支持此命题--农村网络城市化理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后期,“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控制人口、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本文在对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这一决定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农村劳动者——农民的素质。同时,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方向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以产业结构变动为前提说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从地租形态的变化说明农民贫困的社会根源;从产权角度预测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未来趋势。本文认为应当切实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采取减负与创收并行的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思路,并积极推动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目前,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黑龙江省“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快黑龙江省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注“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简称“三农”问题 ,近年来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三农”的重要性着手 ,通过分析“三农”的现状及成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被运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应该是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解决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所起的各种问题而作出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救国"思想是近代众多的救国方案之一,它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萌芽,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到"五四"时期发展到了高潮。这一轨迹就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程的战略选择,如何看待这种战略选择与国家经济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如何公平、公正与合理地实现利益共享、权益双赢,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和谐有序发展,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三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发展区域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彻底改变中国“三农”状况的重要途径:一是创造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布局;二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三是实施农村富裕劳动力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发展问题,经济增长、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因此,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高效、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的议题。绿色治理机制是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自治、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等要素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贵州案例的研究,对西部地区实现绿色治理的现状与困境、意义和基础以及运行机制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实现了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三位伟人关于富民强国的思想和实践,孙中山是最早倡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之一,他用民生主义解释社会主义。毛泽东的功绩在于其率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在富民强国的道路上却没能走远,这一历史使命是由邓小平付诸实践的。回首这一沧桑历程,我们愈发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求富求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是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主导哲学,其哲学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永放光彩的。然而民主、文明的国度里更需要既能顽强进取又有平常心的学人。儒家思想中的某些东西,在塑造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中顽强、坚执精神的同时,也常常导致儒家文人强兼人意、灵肉分离,这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所不利。本文从儒家本经《论语》入手,来揭示这一学术误区的根源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政界、学术界、新闻界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及一些地区的典型经验,认为中国“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文章就农民的增收以化解“三农”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要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而“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要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