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新经济》杂志社主办、美国惠亚集团独家赞助的首届“岭南经济学家奖”系列活动已经展开。“岭南经济学家奖”旨在构造广东经济学界与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界的交流平台,展现广东经济学家的贡献和风采,从而提升广东经济学界在全国的地位。为配合这项活动,从本期开始《新经济》杂志开辟“岭南经济学家奖专栏”,选登一批对改革开放做出了理论创新贡献的广东经济学家的代表作。本期首批选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牧野、廖建祥、郑炎潮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永华、许卓云的五篇文章。曾牧野先生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他的《意义重大的“理论创新”活动——1988年广东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大讨论”评述》一文,为我们重现了当年广东经济理论界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刘晓华 《经济经纬》2006,23(6):11-14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往往不能保持,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在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趋严重,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就是其突出成果之一。但是,由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在此立场上所形成的社会观、历史观和方法论,都制约和妨碍了他们对经济长周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本质分析,这也是他们得不出科学理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大变迁驱动着与休闲娱乐相关的产业如观光农业、工业观光旅游、体育产业、网上娱乐、时代电影应运而生,这些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娱乐经济的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娱乐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相似文献   

4.
萨缪尔森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美国经济学家,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美国经济理论界颇有名气。从60年代起,他的经济理论对于美国经济政策,一直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萨缪尔森(Samuelson, Paul Anthony)1915年出生  相似文献   

5.
东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西方国家60、70年代的水平不相上下,当然与西方国家目前的水平(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说美国目前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决不是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零或者很低。而且从时间的纵向比较也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经过两年有力回升之后,1985年的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且已出现疲弱迹象。据美国商业部最近发表的初步数字,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1984年的6.6%降至1985年的2.4%。国内外许多经济机构和经济学家都在关注着1986年美国经济的形势发展。大体说来,有三种看法:一种是乐观的,认为198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1985年,达3—3.5%,甚至4%,如两德五大经济研究所的联合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普林克尔;另一种是悲观的,认为美国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人们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时经常用到的重要工具.在创立该理论并由此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当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名气最大,被视为继凯恩斯之后强调政治与经济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并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公共理论及国际事务乃至发展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都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8.
储蓄过剩     
对经济学家来说,储蓄是一个玄妙的词汇。国家储蓄额越高,用于投资的资金就越多。而它在计算机、工厂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量愈大,其经济产出就愈多,增长速度也就越快。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经济学家对美国持批评态度,认为它储蓄匮乏。目前,美国家庭把0.9%的收入用于储蓄,而政客对消除联邦赤字显得束手无策。因此,美国似乎应该长期陷入利率上升,投资不足,经济增长缓慢的困境。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美国的长期利率呈下降趋势,近期跌至4%以下。美国的住房和商业投资持续上升,目前已达到GDP的16.5%,远高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从目前来看,…  相似文献   

9.
近年,美国出现一种被经济学家称为“新经济”的经济现象,引人注目。形成新经济的原因何在,成为各国政府及经济科学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美国政府在“新经济”形式与发展中作用角度谈起,并最后总结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基本情况 自1991年3月起,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稳定增长,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在这次持续扩张中,出现了与传统经济学相悖的现象,许多宏观经济指标已突破了基于过去50年历史模式的原有经济规律。对此,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最近曾…  相似文献   

10.
今天,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史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途径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2008,(12)
实体经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国汽车市场动荡之大,超出了所有经济学家、评论家、汽车观察家等能够预料的范围。美国汽车数据调查公司在2007年9月公布该国的新车销售量为1618万辆,经济的火热让普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疲软,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而日本经济2001年第一季度则再次出现负增长.受发达国家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也普遍放慢.世界经济面临着自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正陷入衰退.由于发达国家需求减弱,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也已明显放慢.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新时期美国的农村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长峰 《经济问题》2008,341(1):112-114
新时期,美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的农业补贴已无助于提高美国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必须制定一个有效的、超越农业政策的、能应对21世纪挑战的农村经济政策.在分析新时期美国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机会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美国农村经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部分美国经济学家给出的新时期美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亚太经济:1997风景线杨厚兰回首1997年,美国经济的强盛,中国经济的兴旺,日本经济的疲惫,东盟经济的挫折,形成了亚太经济的独特风景线。展望前景,经济学家们仍然在给我们描绘着一幅乐观的图画。美国:领导“新经济”潮流美国经济自1996年3月走出低谷之...  相似文献   

15.
神玉飞 《经济学家》2007,98(2):15-20
理论界流行着关于马克思与熊彼特的"二分法悖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不能继续生存是因为其经济失败",而熊彼特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摧毁是因为其创新而取得的经济成功".本文旨在通过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的思想后,探讨了这两位经济学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刊》2008,(1):12-13
The Economist 2007-11-15自从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溃之后,权威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001年3月的一份调查显示,95%的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不会衰退,即便衰退已经开始。现在,大多数的经济学家仍然预测美国不存在经济衰退。但人们并没有感到安心。最新的评估显示,美国经济正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研究通过知识创新和科技人员的培训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美国科研及高等教育系统受到世界羡慕并在许多科学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国家公共卫生、国防、教育、环境和经济等事业的发展。科学研究已不是一种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为社会创造新知识的活动,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亦有直接的影响。知识投资是出新产品、新制造工艺的定金。大部分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了知识投资。经济学家们承认,无法计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2005年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与此相对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只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美国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的“数字经济”或称“新经济”在上个世纪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八年内得到了难以置信的迅猛发展。但好景不长,在上个世纪末和9·11之前,这种发展已呈颓势。9·11之后的一年里,美国的“新经济”更是停滞不前。原因有多种,经济学家虽各有定论,但“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却是多数人所共认的。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各州的“数字网络”挤掉水分与泡沫后仍然是成绩斐然,潜力很大。本文将简单介绍美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排名靠前的一些州在高技术产业、网络经济指数等领域的一些数据,以便对美国一些主要高科技强州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20.
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高度关注、不懈探讨的永恒主题。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就曾悉心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认为自由贸易、资本积累和社会分工等均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等认为可以通过利息率调节储蓄和投资,借助价格机制和工资调节来推动经济增长。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了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