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10年前,张波在山西芮城一家刺绣厂上班。厂子不景气,他养家糊口挺难,便想跳槽。由于常写些稿件,他认识了一位新闻界的朋友,那位朋友帮他谋到一家银行上班。他工作很卖力,领导也赏识,几年后成了人事主管。这期间,由于芮城地区盛产苹果,果农又多半把果运到广州销售,银行为开展业务,张波便常驻广州两年,为当地果农办理往家汇款业务。后来他发现,从当地到广州的公路旁加油站很多,而且越修越大,心想利润一定可观。加上当时下海经商的潮流冲击,1999年,他便停薪留职下了海。张波平素爱看报纸、杂志、电视新闻,而且好动脑,搞调查。如他发现由芮城到广州一个来回得1100多公升汽  相似文献   

2.
<正> 周长利从长白县粮食管理所下岗后,得知民主村制材厂在经营中因种种原因关闭。经过反复思考,他把工作的座标定位在木材加工业上。于是他一边闯市场,一边学木材加工知识;一边搞调查,一边取论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又东凑西挪,共筹集资金十几万元,承包了制材厂。承包伊始,首先要搞市场调研。1994年,木材市场步入低谷。全省木材行业近一半公司因亏损而关闭,其余的也基本是负债经营。周长利感到时机已到。他马上跑用户,跑林场,风  相似文献   

3.
兴趣决定成功陈泽民是个无线电爱好者。从矿石收音机到真空管收音机,再到后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他都能组装和维修。高中时,他还利用理发推子的使用原理,帮农民制作了一台收割机模型。1965年,陈泽民从医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四川工作。在工作中他搞了不少发明创造,还被评选为"科技标兵"。1979年,陈泽民调回郑州在第五人民医院工作。当  相似文献   

4.
<正> 重庆一大学生几年前从国有企业辞职后,起初搞了一个游戏厅,一年后获利不少后,他马上又投资开了一家不小的酒店。随后不久,他想到了多种经营,于是贷款开了一家摩配厂。开业不久,他看到干洗业务前景广阔,于是再次贷款开了一家洗衣店。已拥有3家店面1家厂的他总结说,投资的产业几乎都是可以获利的,但由于盲目投资扩张,现已到  相似文献   

5.
曾因犯罪被判刑劳改、劳教过的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后,除少部分人被按排工作以外,大部分两劳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都加入了到个体工商的行列。那么他们干得怎么样呢? 一、浪子回头金不换 从事个体经营的两劳释放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与过去彻底告别,脱胎换骨,堂堂正正地干个体,清清白白地搞经营。 王某,今年38岁。十多年前他曾因流氓斗殴被判刑5年。当他刚从大狱里出来时,妻子早已离他而去,家里除了那间9平方米的小屋之外,一无所有。他没有  相似文献   

6.
发现绝好商机,辞去优渥工作杨笑侬是湖南长沙市人。1990年7月,他从中国民航学院航空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航集团湖南公司。由于专业知识扎实,一年后,杨笑侬担任组长,主持翻译波音737-500型飞机电子维修训练手册,并兼任电子改装学习班教员。几年后,工作出色的他被民航湖南管理局挖了过去,担任部门负责人。工作之余,他潜心钻研,顺利获得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 1996年,梁文波从国营大厂柴油机厂下岗了。由于搞化工机械出身,又当了多年干部,政协请他负责全国信息采集工作。两年多的广泛接触,梁文波培养了敏锐的市场意识。1998年,他发现一种专利产品——纸巾香皂。试用后他发现了问题:纸巾香皂材质为化纤材料,不上档次,手感像抹布,更主要的是无法自然降解,易堵下水道,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 近日,该厂厂长宋兆光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通知,他发明的自动备压供水器又获两实用新型专利,至此,该厂已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和独家产权。宋兆光今年52岁,军人出身,在部队时,搞过几年军械维修、设计,因此养成了爱动脑筋的习惯,回到地方后,仍继续实践,结合工作搞一些发明创造。近十年间他先后发明了近30项科研成果,均获得国家专利。前年,在北京工作的一位朋友给他提供了一条信息,鉴于目前国内市场用水的诸多情况和问题,让他在自动供水设备上做做文章。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于是,在大专院校和有关军工科研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他经过苦心钻研,不断探索,终于研制发明了领先世界的新型自动供水设备"懒汉自来水"。为适用于广大用户的要求,该厂现已开发生产出深井潜水、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等几大系列30多个品种型号的  相似文献   

9.
曲折创业路1983年高中毕业后,重庆江津的曹辉华因家境贫困,独自一人来重庆闯世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给璧山丁家镇的一家喷雾器厂搞推销。后来,曹辉华推销的产品从喷雾器增加到了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赚的工钱也越来越多,这让他得以在重庆安身。1986年,曹辉华一个人来到了攀枝花。他在这个城市待了  相似文献   

10.
<正>退伍军人搞技术秸秆发电悟商机1979年,18岁的张保国在云南当兵的时候就学习了电气焊等技术,那时候年轻的张保国就意识到技多不压身,多学几门技术对自己总有好处。退伍后,张保国被分配到江苏沛县的一家国营纺织厂生产技术科.负责生产车间的空气温湿度调节和除尘工作,后来又在厂里的能源科搞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研发。2001年,国企改制,纺织厂被外商收购,一些职工纷纷下岗,但由于张保国技术能力过硬,工作能力强,仍然被留了下来,并受到老板的重用,担负起生产、技术以及后勤等7个部门的工作。后来,张保国谢绝了老板执意挽留的好意,下决心不再打工,自己去创业,  相似文献   

11.
真妙!他把奥斯卡搬到婚礼现场2005年7月,从安徽警官学院毕业的何海福应聘到合肥银瑞林国际大酒店当保安员。之后,由于他表现突出,被领导抽调出来负责策划工作。2007年2月,何海福的表哥周志新准备结婚,操办婚礼时,觉得婚庆公司主持的仪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于是,他找到何海福:你不是在酒店搞策划吗?你帮我策划策划婚礼怎样?何海福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12.
<正>药品销售大王看好妇科治疗仪王为已经近40岁了,做了十几年的药品销售,从最开始的业务员一直到现在的省区经理。这些年,他经历过药品行业的繁荣,他的团队一年的销售额曾达到几千万元,年年超标完成总公司的销售任务,他也被称为公司的"销售大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改变急功近利的用人观念。浙江某乡企老板曾以5000元月薪从某国企挖了名高工,准备让其帮助搞产品开发。该高工上任后,埋头钻进设计室,翻资料、搞调查,准备一年之内给该厂出个好产品。然而忙碌不到半年,该乡企老板脸色由晴转阴,背地里嘟嚷:"花高价请来,半年了也没见着新产品的影子,我花高价白养人。"该高工被气得半死,退掉两月的工资,辞职走人。许多乡企老板虽也明白人才就等于财富的大道理,但他这边  相似文献   

14.
7年前,他还是一个连生计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下岗职工。因为交不起房租,衣服、被子被房东扔出了门外,贫穷让他思变,他决定利用知识搞发明,希望实现创富人生。7年后,他成了名震全国的"机器人手拉车大王",把发明转化为商品,做成了一份大事业,创造了一个从赤贫到百万富翁的奇迹……他靠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我1963年大专毕业后分配到包头钢铁公司,参加包钢建设大会战,由于表现出色,年终被评为公司一等功臣。1964年,公司调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三线建设,在石嘴山市"五四厂"负责工程项目电气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由于业绩突出,1983年被自治区评为电气工程师。因工作需要,1985年又调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工业厅冶金工业总公司搞新的开发项  相似文献   

16.
现年60岁的张恩照曾担任过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行长职务。建行改制后,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从1964年12月进入建行到2005年3月被“双规”,他工作了整整40年。这40年里,他从学徒干起,一直到建行统帅人物;从早年自己动手缝补懒汉鞋,到晚年提着球杆徜徉在大洋彼岸的高尔夫球场,再到中国的秦城监狱。他没能把这40年赢得的荣光带进暮年。他的辩护律师说,张恩照从被“双规”到被法院一审判决15年,期间每次同他见面都会说几乎相同的一句话:“我对不起党的培养,对不起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7.
霹雳小沙炮     
<正>王玉岱,山东东平人,从小爱制作些小东西,一些小发明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读到中学时,他对物理化学就更加喜欢了,经常到老师那里拿些物品回家做实验。1988年,王玉岱参军进了沈阳军区81779部队,在部队也是搞些小发明,曾被部队领导高度赞扬过,1991年复员回到家乡创业。2004年,王玉岱回老家探亲时,碰  相似文献   

18.
<正> 东台市三仓镇的丁佐明办了个尿加工厂,效益可观。可是由于地处较偏僻,发展不开,易地发展,地皮费又掏不起。后来他在近城郊的地方采用租赁办法,搞到十亩地。一年来生产规模扩大,发展迅速,又相继办起了电子产品加工厂和塑钢新型门窗加工厂。租赁,使一个小厂一跃成为全市较大的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卫校毕业生艰难打拼练就经验和本领苏伟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朴实、坚韧的性格。2003年他从当地的一家卫校毕业后一个人来到西安开始了打工生涯。由于学的是临床护理,他一心希望能找一份医务方面的工作,可公立医院没有关系是肯定进不去的,而一般的小诊所嫌他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也不愿录用他。一个月后,他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无奈只好放弃当初的念头,到一家做妇科保健药品的销售公司当业务员。由于没有任何销售经验,根本不知道怎样与客户沟通,因此苏伟常常碰钉子、吃闭门羹。一个月下来苏伟没做成一  相似文献   

20.
<正> 2000年4月,赵义群在一家电脑耗材公司打工。他发现,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价格特高,有的甚至比打印机本身还贵。而附近一些手工灌装的墨盒,价格不到原装的1/3。当然,由于其质量差,只有用便宜打印机的机主才敢用。当时他就想,如果谁能把各种档次的墨盒,都进行灌装,肯定大有市场。至此,一个要当老板搞灌装开发的念头便在他的心中生根。他开始研究起打印机工作原理、墨盒构造、墨水性能及灌装等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到南方进货,正好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墨盒厂。由于双方合作很好,他便借机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