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法国Axens公司宣布其新的渣油催化裂化(RFCC)-PetroRser技术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该技术增设了第二提升管,从而从FCC生产高产率丙烯。PetroRser技术在RFCC联合装置中组合了第二提升管。在第一提升管中己被裂解的轻质石脑油送人第二提升管,使每一根提升管分别操作,从而为多生产丙烯和减少产焦(再生后催化剂上的焦炭量)提供了优化的操作条件。PetroRiser技术可使丙烯产率达12%(wt),而传统RFCC为5%(wt)。此外,该过程的经济效益是可使渣油增值1.2美元/桶。采用附加技术,如循环轻质催化裂化石脑油和低聚物,可使丙烯产率进一步提高2%~3%。  相似文献   

2.
法国Axens公司日前宣布使其新的渣油催化裂化(RFCC)PetroSiser技术推向商业化应用,该技术增设了第二提升管,从而从FCC生产高产率丙烯。新的渣油制丙烯技术是Axens公司、Shaw集团公司、道达尔公司和IFP(法国石油研究院)组建的FCC联盟开发技术的一部分。2008年7月已完成新技术的第一次商业化技术转让。  相似文献   

3.
我国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技术的工业化试验表明:常压渣油经催化裂解,丙烯收率超过18%,液化气、汽油和柴油收率之和接近83%。该成果将使炼油化工一体化技术发展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并将对我国乃至世界丙烯生产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Shell公司近期宣布,该公司开发了一种由FCC(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增产柴油和丙烯的新工艺。这种选择性生产中问馏分油和低碳烯烃的工艺(MILOS)通过在FCC装置改建和新建过程中增设提升管,可同时使柴油和丙烯产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东设计院设计的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燃料装置(30万吨/年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于日前一次喷油投产成功。经过十余天的运行,目前装置流化正常、操作稳定、产品合格、处理量达到设计要求。据了解,新装置既能满足30万吨/年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操作,也能满足生物燃料装置操作。装置采用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制开发的生物燃料技术,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的液化气、丙烯、轻质生物燃料、重质生物燃料清洁无污染。该生物燃料装置投产的成功,为我国生物油脂的加工开创了一条可连续大规模生产的可靠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1)ABBLumus公司的OCT技术。ABBLummus公司的OCT技术将乙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近100%,将丁烯转化为丙烯的选择性为97%,丁烯总转化率为85%~92%(丁烯进料中正丁烯质量分数为50%~95%)。进料中的乙烯和丁烯可来自蒸汽裂解装置和各种炼油厂的生产过程,浓度也可不相同,丁烯也可来自乙烯二聚装置。OCT技术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是载于硅藻土上的W03和MgO。催化剂可连续再生,催化剂结焦采用氮气加空气清焦。原料中的1~丁烯在MgO作用下异构化为2-丁烯,然后与乙烯由W03歧化生成丙烯。在乙烯塔内分离出未反应的乙烯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丙烯可以在丙烯塔内分离得到,因在反应中无丙烷生成,无须进一步提纯即可得到聚合级丙烯。  相似文献   

7.
Lummus公司与印度石油公司(IOC)签定了一项为期7年的技术许可合同,Lummus将独家获得IOC公司开发的“Indmax”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通过流化催化裂化工艺(FCC),将重质油最大化地转化成具有较高烯烃含量的LPG,这标志着ABB公司除了拥有现有的丙烯生产技术外,还可提供一种可以从低值馏分(包括渣油)来增产高附加值石化原料(例如丙烯)的FCC技术,Lummus表示将继续开展该技术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SK公司和韩国化工技术研究院(KBR)近日开发出一种先进的催化烯烃(ACO)工艺,这是一种高效率的从石脑油中获得乙烯和丙烯的生产方法。与目前的石脑油裂解技术相比,ACO工艺采用了sK公司开发的专有工艺和催化剂体系,能使乙烯和丙烯的产率提高30%,乙烯对丙烯的比例接近于1,降低能耗约20%,并使初期投资减少约30%。sK公司和这家研究院将共同拥有这项技术的专利权。KBR已经与SK公司就ACO工艺的开发、工业化、市场销售和技术转让达成了协议。预期在2009年SK建于韩国蔚山的一套烯烃装置上首次应用这种工艺。  相似文献   

9.
甲醇制丙烯技术应用前景及装置建设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丙烯及其下游产品的需求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丙烯短 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丙烯全部来源于石油,现有丙烯生产路线已最大程度地提供了丙烯资源,丙烯新来源与应用技术问题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采用天然气甲醇制丙烯(MTP技术)可以拓宽原料渠道,调整丙烯原料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规避价格风险.针对我国未来开展的甲醇制丙烯装置的建设,建议在资源的利用方面不仅要立足国内,同时可以考虑利用中东等地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丙烯类浆料     
丙烯类浆料,严格讲应是丙烯系单体的均聚物和以丙烯系单体为主的共聚物资料,但在常把除淀粉及淀粉衍生物、PVA和纤维素衍生物之外的合成浆料统称为丙烯类浆料,因而像新‘28’浆料,虽然它的组成中的醋酸之烯酯(乙烯系单体)为主,仍归属于丙烯类浆料;又加以马来酸(酯)为主的合成浆料也因组成中含有相当量的丙烯系单体,含糊地归属于丙烯类浆料中。  相似文献   

11.
对碳四烃的资源利用时,可以作为生产燃料油以及增产乙烯和丙烯的原材料,然后通过深加工进行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方面进行有效的利用。本文对于其在进行生产燃料油时产生的谜化、烷基化以及为芳构化等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介绍了碳四烃作为蒸汽裂解的原材料之一,在生产中将其进行催化裂解以及催化歧化从而可以对乙烯以及丙烯进行增产的技术以及其他化工利用的技术,以期为同行利用碳四烃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增产丙烯途径的技术经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增产丙烯的三种工艺;结合蒸汽裂解装置增产丙烯(烯烃置换工艺、MOI工艺)丙烷脱氢工艺、FCC装置增产丙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认为结合乙烯裂解装置增产丙烯的工艺是一条最有前途的工艺路线,但对我国来说,选择FCC增产丙烯的工艺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丙烯开发的路线包括丙烷脱氢、烯烃歧化、丁烯(C4)和C5馏分选择性裂解、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以及改进FCC工艺。通过近期的专利浏览发现有新的方法正在开发之中,其开发的重点是“绿色丙烯”和“生物丙烯”路线。例如,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已经获得欧洲专利申请,该专利详细描述了3种制备“生物丙烯”的方法:①发酵乙醇脱水制乙烯,将生物乙烯二聚得到生物丁烯,再将生物乙烯和生物丁烯歧化为生物丙烯。  相似文献   

14.
安徽淮南化学集团公司正在建设一套甲醇制丙烯(MTP)中试装置,该装置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技术。淮南化学集团公司今后将采用这项技术建设国内第1套工业规模的甲醇制丙烯装置。公司计划投资17亿美元在淮南建设一套百万吨级的甲醇装置和一套丙烯装置。甲醇装置的生产能力为1700kt/a,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520kt/a。目前,公司正与百万吨级甲醇装置的技术开发商洽谈技术转让事宜,计划于2009年签订合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聚丙烯装置(下文简称PP装置)采用国产化第二代环管法聚丙烯工艺技术,采用串联双环管反应器生产聚丙烯均聚物本色粒料,以丙烯、H2为主要原料,用DQ-C为主催化剂,TEAL、DONOR为助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甲苯甲醇烷基化生产PX联产低碳烯烃技术可实现在一种催化剂上高选择性生产PX和低碳烯烃(乙烯和丙烯)。文章对该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技术先进可靠,在芳烃联合装置中并联采用可达到增产对二甲苯、提高原料甲苯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加效益的目的,而且产品方案灵活,环保安全,是未来最为经济、可行的对二甲苯生产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乙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聚体的混合物,可以用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通常采用丙烷催化脱氢制取丙烯,丙烯的产率可达74%-86%。通过对比常见的几种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再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进行该项技术经济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环氧氯丙烷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内外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发展动向和市场供需作了综述。认为环氧氯丙烷作为重要有机原料品种之一,在我国发展前景看好。指出在现行生产工艺中,醋酸烯丙酯(或烯丙醇法)技术经济性差,氯丙烯法则对环境有污染,因而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出发,应将以钛系催化剂为基础的环氧氯丙烷合成作为今后技术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9.
深度催化裂化(DCC)是一种已被证明了的,选择性地将各类重质烃转化成丙烯和异丁烯等轻质烯烃的工业化流化催化技术。为了将各类重质原料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丙烯,该工艺需要特殊的反应条件以及独特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丙烷脱氢(PDH)制丙烯已成为丙烯的重要增产来源,该工艺技术生产过程蕴含着很大的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文章对采用Catofin技术的生产装置工艺过程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探讨了相关安全技术对策,以降低装置风险,提高工艺安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