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喻菊萍 《魅力中国》2014,(2):143-143
思品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思品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孕育、精神的培养……都显得那么地与“众”不同,这也正是她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思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该力求以“思品”的眼光去感受学生,以“思品”的内涵去感悟课堂,倾注人文教育,凸现人文本色,创设出富有生命力的人文课堂,使思品课生机盎漾、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2.
宋春海 《魅力中国》2013,(32):233-233
教育离不开情感的催化,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渗透是开启学生。灵的金钥匙。本文对思品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奠定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基础的必修课。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因其思想性、理论性强,观点、概念、原理多而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并不喜欢该门学科。如何使这门课展现出它本有的趣味、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呢?如何提高思品课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呢?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勾连,知识间的整合、重组,体现学科间的共融性。而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政治,政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自古就有"政史不分家"的说法。思品课教学往往"论从史出",只有"史论结合",方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品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研究教材,用活教材入手,通过设悬念、抓环节、激兴趣、师生互动、以动激思,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活学生,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黄整玉 《魅力中国》2013,(8):229-229
中学思品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在道德和心理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所涉及的案例也应该让他们感觉真切直观。搞好思品课的案例分析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课堂互动,深刻理解知识内涵,自觉提高道德心理品质修养产生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庆东 《魅力中国》2011,(21):433-433
思品课创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学科提供有效的支持。多媒体的介入不仅使思品课堂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的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而且明显提升了学生对思品学习的兴趣,在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基础上,将学生引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思品世界之中,让他们尽情的体会思品之美。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启凤 《黑河学刊》2010,(4):110-111
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中的单一性评价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危害。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必须树立正确的初中思品新课程教学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明确评价目标,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实施多元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柳海文 《魅力中国》2011,(9):115-115
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利用思品的课程优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9.
信素荣 《魅力中国》2011,(4):132-132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依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正确引导.循序渐进,培养初中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这本身也是我们思品课应该具备的一项功能。我们知道,思品课承担着育人功能。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当然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点在我们思品课教材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我们完全有信心,在思品课中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将结合课堂教育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思品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思品教学质量,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思品的自信,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等,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将有助于拓展思政教师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思政课程效能等。两者的融入要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意义要明确,内容要科学,特点要鲜明,师资要配套;融入路径选择要致力于构建个性化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一体化体系,实现教师和学生关系本位化、思政课教育体系的网络化等,以全面提高思政课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葛新 《魅力中国》2013,(25):225-2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引发了我对思品课教师角色的定位及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抓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就必须努力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和时代的迫切需要。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简称“思品”)教学,在评估方法上主要是课堂笔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固定的课堂内,用一套围绕书本设计的试题去测评学生的思品素质。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品素质,对思品教学有误导作用,师生甚至家长都会认为只要掌握了思品教材上的知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德育也就过了关。这极不利于学生良好思品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严重阻碍了素…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环节。缺少这项工作和这个环节,教育教学工作是不完整的,令人遗憾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条件下更需要加强对备课的探索。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新思想品德课程构建的基础,因此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备课。为此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备课方而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杨鸿雁 《魅力中国》2010,(1X):186-186
信息技术引入到思品课堂教学中,使传统的说教灌输变成了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思品课中的激情、明理、导行三步曲有机结合在一起。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流露,使学生通情达理变得顺畅自然,课堂教学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活跃,课堂教学效益达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6.
在整个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中,乐理课是一门讲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很多内容是其他音乐教学课程无法替代的.它也是进行演奏演唱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乐理课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并学好其他的音乐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乐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喜欢并学好这门基础课,是教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不同的课程类型在高职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探讨了根据高职课程类型构建不同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认为应构建包括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支撑课、职业核心能力课、毕业综合实践活动等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在应用型办学理念指导下《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提出教学改革思路,最后提出了建立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教学内容安排、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拓宽知识学习渠道、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化评价、完善学生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进入"互联网+创新"的新时代下,微课凭借内容精练、形式灵活、方式多样等优势,在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中,深受师生喜爱,在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面起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同时,微课也存在着没有更好地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微课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差,微课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要扬长避短,发挥微课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转课堂将课堂讲授内容前置,要求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师的指导先行预习,SPOC课程则更多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SPOC课程可借鉴翻转课堂,采取微课视频、MOOC视频及SPOC视频等不同设计模式实施教学。实践表明,将传统翻转课堂与SPOC课程有机整合,能使SPOC课程更具可操作性,从而提高SPOC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