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的崛起催生了选择成为陆权国家还是海权国家的辩论,中国政府的政策是建设"海洋强国",但无论是以"海洋强国"还是"海权"名之,都应该避免太过于强调力量因素而忽视其他关键问题。作者在"海洋叙事"这个方向上来考察海权,即关于海洋秩序的叙事,它实际上具有元叙事的功能——合法化功能。对历史中若干海洋国家实践的考察表明,塑造海洋秩序、维护其海洋利益的海洋叙事是海权的关键特征,海洋叙事能力与海上力量也成正相关关系。当今海洋法律秩序是历史上关于海洋空间、资源、战场这些叙事的影响下形成的,海洋大国的海洋叙事能力一直是影响海洋事务的一个持久性因素。海洋叙事能力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价值在于,塑造海洋秩序的意志、能力、手段是海洋大国赖以生存的关键。对中国的海权理想而言,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建设海军力量相对容易,而提出一种关于海洋秩序的元叙事反而更难。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蓝色硅谷"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发挥青岛市的海洋人才、产业和区位优势,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蓝色硅谷"建设首先应在明确自身发展的现实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并需要各级政府在组织领导、财政税收、投融资、科技与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走向深蓝     
十八大报告首度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本文通过对"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的解读,分析归纳发达国家海洋强国之路的经验,最后针对我国和天津市海洋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非海洋经济莫属。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壮大海洋经济的一大助力。它还是海洋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为海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性基础。广东省想要实现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跨越性目标,就应该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以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海洋建筑浓缩与体现了历史、建筑、宗教以及时代精神,是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珍贵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灯塔是一种形式多样、功能独特、遍布世界各海区的、富含海洋因素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样式,将灯塔作为旅游资源加以深度挖掘,既是发展海洋旅游的现实需要,也是挖掘、培育、保护和宣传灯塔文化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更是将文化研究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有益的探索。文章以舟山花鸟岛"灯塔文化之乡"为例,分析了海洋建筑类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并在对灯塔人文内涵加以挖掘的基础上提出了舟山花鸟开发与利用灯塔人文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亚宁 《东北之窗》2014,(13):51-5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战略,江苏省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又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应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去。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以及在该背景下江苏海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进一步分析了新时代下江苏在沿海港口建设、海洋科技水平提高、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广东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城市,自古以来因海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海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海洋产业基础良好,海洋科技实力较强,海洋综合服务与保障功能比较突出,海洋经济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特别是我国南海开发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在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处于关键地位。我们要抓住当前发展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我省海洋与渔业厅等7部门也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当前,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  相似文献   

10.
发展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发展目标,具备比较系统、完善的海洋规划,海洋产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海洋基本法》及《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海洋战略的核心,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是日本承担海洋相关事务管理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海洋资源开发关联产业、海洋信息开发关联产业、海洋生物资源关联产业以及海洋观光产业等成为未来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借鉴日本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国向海洋产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很多港口城市"十一五"期间都把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发挥临港临海优势,并进而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开发整合海洋资源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勇 《港口经济》2006,(3):53-54
天津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153公里的海岸线、370公里浅海滩涂和近3000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天津海岸带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带",是联系东北、西北、华东的枢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丰富的渔业、矿产、海水等资源;以京津两大城市为依托,还有雄厚的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纤维等工业基础,是推动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群体的构成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是海洋科学与渔业科学交叉发展起来的新学科领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这一新学科领域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群体的构成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是海洋科学与渔业科学交叉发展起来的新学科领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这一新学科领域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1991年,在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等国际主要海洋科学组织的推动下,筹划了“全球海洋生态系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book is to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nish-Norwegian mercantile marine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Jørgen H. P. Barfad has chosen this period partly because sufficient material was available only after about the year 1650 and partly because it was in this period that the foundation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anish-Norwegian shipping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were laid.  相似文献   

16.
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概况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目前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目前,中国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采业、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实现天津"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实施好这一举措对天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深远海海洋环境监测需求,文章提供了一种移动海洋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配置。该实验室以远洋集装箱为载体,分为前处理区、测试分析区、中央控制区和供气区4个区域,具备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和传输等功能,克服了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的局限性,有效地扩大了海洋环境监测内容,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预警的效率,增强了样品的保真性。  相似文献   

19.
天津海洋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破常规构建海洋经济投融资体系 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用10年时间建成海洋经济强市.这是关系到把天津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海洋旅游业是天津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翼,是促进和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迅速发展的龙头产业。天津要做好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尤其要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为此必须更新观念,对资源和客源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推进天津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天津发展海洋旅游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