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磊 《魅力中国》2014,(20):270-271
“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实现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国”的充分必要奈件。国家由“哲学王”统治时。才能称其为理想中的正义国度。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其政治学意义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陆丽明 《魅力中国》2013,(25):130-13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想王国的构粲,设计了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涉履政治、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本文拟从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有关女性的论说入手,探讨柏拉图对女性的看法,讨论柏拉图是否为一名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罗平  昂凌 《魅力中国》2011,(5):300-300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哲学思想对政治进行了哲学化的建构,强调了哲学与政治的关联性。对于这一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理想国》所阐释的主题和其中概括的政治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而探讨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在柏拉图笔下反复出现的原因.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柏拉图企图通过哲学拯救现实世界的理想。因此,客观看待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柏拉图《理想国》这一著作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非存在"是柏拉图《智者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表面上看,柏拉图似乎解决了巴门尼德所面临的"非存在"困境,但是只要仔细研读这篇对话就会发现,虽然柏拉图论证了"非存在"存在,但这不是与存在"相反"的"非存在"的意义上、而是与存在"相异"的"非存在"的意义上得出的。实际上,这只是把"非存在"问题进行了转换,柏拉图对问题的解决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5.
孟子与柏拉图都用比喻,都有类比推理,都出现无类比附的逻辑失误,但是柏拉图对比喻论证的特性有自觉性,认识到比喻论证只能提供一种解释,而没有逻辑真实性,孟子则缺乏这种自觉性,并且混淆了比喻论证与类比推理的区别;其次,柏拉图的比喻与他的思想体系一样具有一种开放性结构,其喻意引起学界的争论,而孟子比喻的喻意比较单纯,主要是用来说明其仁政与性善论的;再次,孟子与柏拉图的著作中都出现了无类比附的现象,其原因是一致的,都是理论阴影下的逻辑失真,不同的是孟子比柏拉图走的更远,使逻辑完全依附于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刘晓 《魅力中国》2014,(21):231-231
柏拉图这位西方的“孔子”,对西方乃至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文章通过阐述柏拉图其人、理念论的提出、理念论的内容、如何认识理念论以及对理念论的反思,最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做了简要评价,探讨了其对以后哲学发展起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其文艺思想影响深远。本文从什么是美,文艺对现实的关系,文艺的社会功用,灵感说四个角度,简要分析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理想国》第五卷中柏拉图面对理想城邦构建的“三次浪潮”提出了应对的办法,其中涉及了男女平等思想、公有制的法律问题以及哲学王思想,这对后人从整体上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三次浪潮”的冲击,柏拉图逐一提出解决办法,也是构建理想国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郑维君 《魅力中国》2009,(4):125-125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形而上学”则是西方传统哲学主体“哲学”的基本精神,本身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有很大的联系一以下简要阐述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内容与西方形而上学精神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与分析了作为彤而上学伦理学的柏拉图理念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喻"角度对《会饮篇》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对话中人物的形象及场景设置,揭示出柏拉图通过在对话中为解读者设置的两重洞穴,在第一重洞穴中,苏格拉底对爱欲的颂辞向众人指出如何从现象美上升到真实美,这也是对解读者的启发。但在第二重洞穴中,这个启发由于是柏拉图戏剧设置的要素之一,其本身变得可疑,在这个意义上,《会饮篇》为解读者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沙屹 《改革与开放》2016,(20):31-31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将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作为实现自身理想的前提,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所有的国民尽其职,获得自身所需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此外,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还大力提倡国家开展教育,实现每个公民的个人内在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内的阶级矛盾,柏拉图主张以协调为主,消除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在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很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辉辉 《黑河学刊》2009,(2):134-136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德性幸福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幸福学说的德性基点指向了虚无的神或同样过于神秘的“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求索,没有继续追寻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幸福学说研究的虚幻主义,把幸福置于灵魂——置于玄思静观上,停留在“哲学的生活中”,而是把思考的方向转到了万物的尺度——人,注重对现实活动、实践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实践转向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本质说法千差万别,《大希庇阿斯篇》是讨论美学问题的滥觞,柏拉图对美的认识基于其道德理想主义倾向。美的与美概念区分有助于对美的认识明晰化,美与善关系紧密而又相互独立,柏拉图以其独特的对话体论述方式,层层深入的展现出关于美的问题思维过程与探索。美是难的。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的正义观不仅具有哲学、伦理、政治含义,还具有反腐倡廉的独特含义。在《理想国》中,无论是柏拉图正义观中个人的具体正义,还是宏观的国家正义,还是在达到这种“正义”的过程中,无不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正义”史。因此,重新解读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不但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马克思正义观进行,理想国与共产主义社会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实质以及实现途径,从而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力于阐述和追求正义,然而他设想的正义是国家层面的并且需要通过国家来实现的,这就让他产生了哲学王极权主义统治的论点。本文旨在分析柏拉图从追求正义到支持极权的逻辑,并探讨哲人王极权下的这种正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钟华 《中国集体经济》2008,(24):151-152
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两位大师,他们的政治、美学、教育思想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是中西文艺思想的奠基人。文章主要从3方面比较二者的文艺思想,分析孔子与柏拉图文艺思想之异同,即在文艺本质认识上前者强调表现,后者强调摹仿;文艺功用论上,前者主张文艺功用而后者强调文艺腐化;在文艺批评上二者存在重政治道德评价的共识与审美评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张婧娴 《魅力中国》2013,(20):277-277
摘要:柏拉图是最早明确系统地探讨“正义”与“和谐”问题的哲学家,他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柏拉图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战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阳 《西部大开发》2010,(1):141-142
“正义”是《理想国》一书的核心问题,也是柏拉图贤人政治的理论起点。人们通常认为,在柏拉图的五种政体中,代表理想政治的哲人王与代表邪恶政治的僭主是截然对立的,但本文认为,由于正义的合法性无法判断,二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提出了个人的理想生活境界,即哲学的观照生活。他对哲学观照的对象进行了规定,并运用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观照的过程。他认为只有哲学沉思的生活才是通往真理世界的唯一途径。柏拉图将理想的生活境界诠释为脱离感性经验的理性思辨,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