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华南金融电脑》2013,(11):20-20
近期央行宣布,从10月25日起运行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今年9月,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央行将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胡晓炼指出,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把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拓展至信贷市场,  相似文献   

2.
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贷款基础利率(LoanPrime-Re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启动运行。利率市场化大致可有三部曲:同业利率市场化、信贷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资讯     
《金融博览》2013,(21):4-5
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贷款基础利率的指定发布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特别是新一届政府领导层上台后,金融领域改革推进决心更加坚定,速度大大加快。2012年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2013年7月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10月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一系列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快了银行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白琳 《中国外汇》2013,(22):40-43
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谓水到渠成,存款利率市场化这一难关仍需攻坚。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制度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在此一个月之前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列出了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三大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应不断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大中小微业务、金融市场等业务领域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以确保在不断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的同时,风险能够实现整体可控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简而言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可分为贷款和存款两方面,贷款利率市场化往往先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截至目前,中国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全面放开,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已经建立并正式运行,随着贷款基础利率应用的拓展,中国贷款定价将更多以市场化的贷款基础利率为基准,真正实现贷款的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12月12日首批同业存单成功发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利率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利于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正确认识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自身经营转型,提高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智 《时代金融》2014,(9):44-45,51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了债券市场和外币存贷款利率的放开。2013年7月,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开始运行贷款基础利率(简称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至此,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仅剩下存款利率放开这最后一步。同业存单的发行表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开始加速。  相似文献   

9.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对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公告,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20年3月1日,人民银行联合主要大中型银行共同发布公告,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正式启动。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的转变对商业银行来说,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由央行指导建立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自2013年9月24日成立以来.在以核心成员为代表的广大成员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工作积极有序推进。随着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同业存单等相继成功推出.机制建设取得丰富成果.有力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19年8月以来,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通过LPR引导贷款市场化定价,从LPR改革效果看,贷款定价机制发生巨大变化,疏通了“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渠道,贷款定价市场化水平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张蕾  罗瑜  陈璐 《中国金融》2020,(4):47-48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公告实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新的机制要求各报价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 LF)加点的形式进行报价,并从即日起新发放贷款主要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定价。此次L P R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换锚”,以中期货政策利率作为“桥梁”,加强信贷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的联系,推动信贷市场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会计》2020,(3):4-7
根据2019年12月28日发布的人民银行[2019]30号公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已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社会各界对此较为关注,其中也存在一些疑问。为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有关政策,人民银行汇总整理了12个问题,并解答如下:1.什么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答:LPR由具有代表性的18家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计算得出,为银行贷款提供定价参考。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2019年8月,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收官阶段。本文基于对内蒙古LPR改革形成机制及政策效果分析,对内蒙古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对未来改革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2月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深圳正式向社会推出个人住房贷款固定利率新产品,即在约定期限内,不随人民银行利率调整或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动的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  相似文献   

16.
动态     
《黑龙江金融》2020,(3):5-5
简解房贷利率"LPR转换"根据央行2019年底发布的公告,为进一步深化LPR改革,商业银行应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切换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原则上存量贷款利率定价基准切换工作要在2020年8月31日前全部完成。以往,我们买房贷款一般是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打折或上浮;现在,存量房贷用户面临两种转换选择:要么选择原来的固定利率,要么换成LPR加点。其中,加点也可以是负数。所谓LPR (Loan Prime Rate),就是指贷款基础利率,又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相似文献   

17.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要求新发放贷款参照LPR定价。面对贷款利率定价“两轨并一轨”步伐的加快,中小银行能否适应LPR定价要求,实现利率定价体系的市场化值得关注。为此,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中小银行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新旧机制转换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探索解决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为中小银行稳健运营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斯 《新金融》2020,(1):19-25
2019年8月,央行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贷款端"利率并轨"工作正式完成。本文回顾了我国LPR的历史沿革、新LPR报价机制及理论逻辑,同时介绍了美国、日本等经济体LPR的发展情况、特点及经验,分析了我国LPR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展望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农村信用社建立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近几年人民银行大力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推动和指导工作,特别是今年人总行要求农村信用社以县(市)级联社为单位,实行贷款利率定价模板管理。而我们的调研显示,虽然目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利率制定上能够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利率及其浮动标准执行,但一步到位的贷款定价模板管理推行难度却较大。为此我们研究了难点所在,选好支点,指导试点农村信用社在此工作中取得关键性的突破,示范和带动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银行、指定发布人、场内场外报价行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Shibor建设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进展。文章阐述了Shibor和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指出Shibor在利率市场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hibor的建设实践有利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积累利率市场化经验,对完善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更多发挥Shibor机制的作用,文章就Shibor报价行在进一步推进Shibor建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