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由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抑制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不少今年早些时候房价疯狂上涨的城市地方政府迫于压力又开始实施住房限购政策.这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房地产限购政策看上去是要抑制住房购买需求,限制投机炒作,但实际上都是假的.房地产限购政策从2011年推出以来,根本没有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些城市房价推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限购两年多,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是为了吸引刚需入市,各地都在试探性的出台所谓的刺激性政策,这种政策与国家三令五申的调控决不放松是不是相违背?当前楼市真的需要刺激吗?正方: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地方党政领导纷纷暗中约谈开发商恳求买地救市救政府,甚至公开采用买房给补贴等急救措施,并演化成全国趋势。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学术)》2011,(9):65-65
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份,全国住房销售旺盛(不过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有所减速)。中央和地方政府近期出台的房屋限购令,应会令更多潜在购房者望房兴叹。我们认为,房地产供大于求(或库存上升)的问题正在发酵,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如果商品房销售量在未来两个月或更长时间下降,并持续低迷。开发商将放慢建设速度,这将会拖累投资增速。这种情况可能从年中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住房制度开始改革,房地产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不断扩张,但随之中央开始不断地出台调控政策,2016年开始实施房地产监管政策,又在2018年国家大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2021年虽有新冠疫情的冲击,国家出台了房地产企业实施税费支持政策以及加大土地供应等方面的利好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缓解了企业暂时性的资金压力,但是房地产销售面积、投资额及房价增速仍旧明显放缓,这些都印证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过了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提质降速、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方言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的确值得中国借鉴,关键的一点是要让经济适用房与房地产商脱开干系.如果政府总是带着开发商建造政策性住房,开发商就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既然政策性住房是政府掏钱建造的非营利性住房,那政府就要把购房者的资格认定、住房分配销售和后续维修都统管起来。北京赵有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冲击之后,中国城市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5%。在房价从2008年的顶点滑落之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密集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其目的在于防止房价大落,并寄望房地产业继续发挥其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住房事关民生之本,房价虚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发现:房地产企业处于住房市场供给垄断地位;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缺失是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解决高房价问题应该打破房地产开发商在住房市场中的卖方垄断地位,推进多元化的住房开发模式,规避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联盟行为"。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六条"出台已经一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不跌反涨,中央政府稳定房价的调控目标并未实现。从我国房地产立法滞后、存在调控时滞、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及开发商之间的博弈、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调控房价政策失效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宏观/动向     
国土部出台19条新政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楼市调控再出新政,这一次的对象是房价的根基——土地。10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首次提到:政府出让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用地,须增加住房销售价位等控制性要求。明确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  相似文献   

10.
孟瑾  顾宇龙 《浙商》2005,(8):140-141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杭城房地产市场从今年5月份开始,逐步显现出低调盘整的态势:房产投资者忙于抽身,改善型置业者放慢了购买步伐.市场中充斥着浓郁的观望气氛,作为杭城的房产开发商们,在与投资市场经过了连续四五年的“蜜月期”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但是,杭城却有开发商反其道而行之,在低靡中开盘,出人意料的一炮打响。从中不难窥见到一些开发商已开始调整开发理念和销售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试图多方向控制全国住房压力,稳定重点城市的房价。国家房地产及土地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收入及价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银行地产政策出发,利用EVA(经济增加值模型)对房地产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对房地产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9,(3):29-29
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不久前发表该报评论员张立伟的文章说,有消息称政府将会出台房地产行业中长期规划,来振兴目前低迷的房地产行业。不过从目前的形势看,即便房地产进入国务院产业振兴规划,也很难改变行业短期内继续下行的趋势。现在正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好时机,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和制定符合国情的住房制度,而不能延续过去掠夺式的开发政策。未来的住宅政策首先要实现公平,其次需有可持续性。中国截至目前的一次性土地出让金制度应该终结。这个制度让地方政府有动力抬高土地出让价格,  相似文献   

13.
易宪容 《市场周刊》2009,(10):12-15
2008年9月15日,随着具有158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金融海啸呼之而来,它不仅立刻摧毁了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也把整个世界经济带入严重衰退。全球各国政府斥巨资救市,主要国家的首脑不断地聚集在一起讨论全球经济复苏的议题。在这股全球强力救市政策及各国政府的努力下,全球经济开始逐渐地走出衰退的符底,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开始隐去,不少国家的股市价格也逐渐恢复到了一年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房地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所以近几年我国房地产的有了迅猛的发展,房地产开发商也因此从中获得不少的利益,但是随着我国关于控制房地产政策的出台,大部分开发商已经很难从原始的住宅或者商业房地产投资中获得利益,所以大部分房地产投资商将目光转向了发展基础尚且薄弱的工业地产。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给居民带来了住房困难,国家从各个方面出台政策加以规范管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政策调节的效果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本文从房地产市场发展及政府的调控政策开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价格偏高的原因,阐述了房价偏高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基础,并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奠定基础;适当公开房价成本构成可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保障房政策可避免经济二次探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建芳 《新财富》2010,(7):30-30
尽管有诸多理由解释目前高房价的原因及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的经济风险已经开始累积,由此带来的社会与政治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为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政府已经从2009年底开始,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实施细则更是反映了政府坚决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看市     
《上海商业》2008,(12):11-11
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 “开发商在做保障性住房上要深思熟虑。在过去三年半的宏观调控当中,大城市部在大力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未来,政府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就会落实下来。银行已经调息好几次,税收也在降低,所以作为中国的开发商,必须要反省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千万不要跟政府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撞到一起,那是鸡蛋碰石头。”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舆论称,房地产金融政策将全面放松,以重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比如,金融监管部门开始放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金融监管"三条红线",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全面下降,同时加大了对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力度等.有媒体认为,这是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危机不断爆发,大众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转变,如果政府不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开始,为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措施.大体有以下内容:实施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登记 针对商品房销售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开发商隐瞒预销售情况等行为,上海、无锡等城市规定,全市新建商品房的预销售行为都必须进行合同的网上备案登记。开发商在申请办理预售许可证的同时,必须申报所有楼盘信息.向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网上公开手续.所有市民都可以在网上公开查询在售楼盘销售进度。  相似文献   

20.
马建涛 《致富时代》2009,(11):40-40
最近,全国各地房价大幅度上涨,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不足,住房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国家实行限户型,限房价的“限价房”政策。此政策降低了开发商的预期利润,给开发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通过系列分析,得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乃房地产开发商的“限价房”竞争策略,并对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给出相关措施,对房地产开发商如何在此政策下立于竞争的不败之地,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