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多年前的德国制造贴着假冒、抄袭、粗制滥造的标签,还被英国等发达国家排斥。而今,德国制造成功抵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侵袭,并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而德国政府于2013年正式推出的工业4.0发展战略,更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我国今天的境遇和当年的德国有些类似,虽然努力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但是今后不管是要向制造强国迈进,还是继续维持制造大国的地位,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开始  相似文献   

2.
德国是全球重要工业国之一,其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拥有全球领先的地位和优势。例如,在机械制造业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德国的工业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德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14,(10):51-51
当中国人疯狂迷恋于金融、电商,天天喊着要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的时候,德国已经进入了制造4.0时代,并作为它的国家战略被鲜明的提出,在整个德国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所谓制造工业4.0的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把德国的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产生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制造,将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德国的全球竞争力。反观中国还是在小商业计谋上面争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4.
工业4.0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产生的新的工业发展模式。从终极目标来看,工业4.0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核心在于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近年来,德国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如何继续保持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如何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工业4.0是什么?工业4.0(Industry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  相似文献   

5.
于晓飞 《浙江经济》2016,(23):20-22
在《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布局之下,浙江制造由大变强的现实路径已清晰可见。浙江"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是要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更加聚焦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各国纷纷进军工业的智能化领域。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普及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生产的智能化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融合人-机-物于一体的社会信息物理系统(Social-Cyber-PhysicaI Systems,CPSS)将大大改变制造业及其相关行业的格局。从本土的情况来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中国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  相似文献   

7.
所谓工业4.0指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该项目在德国境内受到其教育局、研究部、经济技术部的联合支持,总计投资额度达2亿欧元。工业4.0概念的提出旨在提升本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并且建立具有适应性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智慧工厂。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面对全球制造业变革大背景下,基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下,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文件。而德国"工业4.0"是通过开展制造业的根本性变革来使德国制造业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德双方希望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下,深化双边合作,互相学习,从而实现国家制造业变革以及共赢。  相似文献   

9.
安帅 《北方经济》2022,(1):69-71
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内在需求。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完整国内需求体系,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优化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制造业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贺俊 《改革》2021,(2):81-89
制造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牵引。中国制造强国建设包含战略先导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先、极端压力情形下的制造业运行安全以及高强度创新驱动发展三个维度。其中,实现战略先导产业领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其战略要点是在构建全球技术共同体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中国市场需求的独特性重新定义根技术和主导设计,为推动全球新兴技术突破贡献中国力量;产业链安全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其战略要点是根据“底线安全”原则培育基于次代技术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构建高效的产业链安全管理体系;高强度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前提,其战略要点是构建“创新友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竞争范式实现激励相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人才培养一直是高校改革中最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随着智能制造与"工业4.0"时代的来临,高校也面临着如何提升学生思学环节的培养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两大背景定义的解读,对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和不足,摸索出一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议.同时,在工程型、应用型教育的大背景下,探讨理实交融、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键是发展"四新工业"(智慧新工业、绿色新工业、都市新工业和现代新工业),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浙江工业的增长潜力、发展动力与产业竞争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新一轮工业革命领导权之争,比较热门的主角是德国、美国。德国主推工业4.0,抗衡美国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支配权,打压中国制造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话语权。美国力推先进制造战略,大力  相似文献   

13.
王勤  温师燕 《亚太经济》2020,(2):36-43,150
在全球"工业4.0"的浪潮下,东盟国家相继推出了"工业4.0"战略,各国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相继出台。东盟国家之所以推出"工业4.0"战略,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推进国内经济转型、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扭转或延缓"去工业化"进程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东盟国家实施"工业4.0"战略,将迎来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但也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由于东盟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技术条件较为欠缺,各国劳动市场也面对"工业4.0"智能制造的巨大冲击,新工业技术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将引发跨国公司调整现有的投资布局",工业4.0"可能加大区域内的"数字鸿沟"和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4.
德国在全球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并于2013年12月发布标准化路线图,进入实施阶段。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发布该计划对于我国大而不强的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改善污染现状,提高能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制造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强调智能化、数字化的德国工业对我国两化融合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从德国工业4.0的基本内涵出发,说明我国积极应该德国工业4.0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政府、产业及企业自身三个角度说明德国工业4.0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哲 《中国报道》2015,(1):19-21
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一语中的: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是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2014年10月10日,正在德国进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德国总理默克尔送出了一份意味深长的礼物——鲁班锁,鲁班是中国智造业的鼻祖,鲁班锁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象征。中德两国的国情不一,制造业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也  相似文献   

16.
扒开“工业4.0”的华丽外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鹏  党星星 《产权导刊》2014,(11):12-15
正2014年,"工业4.0"再次像巨浪一样,获得众多业内人士争先恐后的响应,瞬时成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自2011年"工业4.0"概念出现以来,直到2013年的大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不遗余力地推广"工业4.0",其现象的背后更蕴含着深层次的战略用意,即升级德国的工业体系,保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借此来对抗美国互联网、防守中国制造业等等。  相似文献   

17.
未来5年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就是转变丁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工业软件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逐步落地,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2020年,哈工大、哈工程因为被禁用工科"神器"MATLAB(商业数学软件《矩阵实验室》)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5日至8日,以众创、众包、众需为主题的第7届全国3D大赛暨3D大会在常州举行。持续4天的3D全产业链盛宴将共谋网络智能智造,共享两化深度融合,共推工业4.0落地,共同呼唤工业阿里。全国3D大赛2008年发起,至今已是第7届。该赛事从第1届只有180多家高校和极少数企业参加、比赛项目仅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前是高端设备制造大国,但还不是高端设备制造强国。只有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才能使国产高端装备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