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储能技术越来越成为多个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持的焦点。不过,受限于储能技术成本高、经济性低以及相关行业政策的缺位,现阶段在国内电力行业还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而随着北京石景山热电厂2兆瓦锂离子电池储能电力调频系统的运行,储能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曙光初现。为了解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AGC调频中的运用,以及该项目的运营模式、实际效果、商业价值等,本刊记者走进石景山热电厂,与公司领导和项目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并带来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重视。储能技术已被视为电网运行过程中“采-发-输-配-用-储”六大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不仅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储能系统在新型能源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能够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关键装备基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家层面对储能行业的相关政策,明确了储能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针对储能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急剧短缺,详细阐述了储能技术学科及“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现状。山东科技大学储能技术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储能技术学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针对该专业涉及多学科并深度交叉的难题,结合储能技术学科建设情况,对储能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并制定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电力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力能效不断提高长期以来,电力工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电力行业节能规范、标准和管理体系,通过优化发展、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和电力技术经济指标等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率、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程度的重要标志性指标不断改善,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技术不断升级,以三峡左岸电站、外高桥90万千瓦(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和西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为代表,我国电力发展的增…  相似文献   

5.
<正>电力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发展电化学储能的战略路径,抓住储能这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推手,探索发展从“源网荷”转向“源网荷储”的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下,要求传统能源体系向新能源体系转变。传统发电企业也面临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转向。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属于不稳定出力电源,随着其在发电端和用户端装机规模的扩大,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储能是实现电力系统负荷平衡的关键支撑技术。目前,适合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的储能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电化学储能。而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对环境、地理条件都有较高的要求,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相比之下,电化学储能技术水平进步较快,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国内能源新业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而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撑。加强电力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储能标准体系与现行能源电力系统相关标准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关键储能标准实施落地,对于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推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涵盖了新型储能领域范围内需要共同遵守的全部标准,包括了已发布的标准、正在制修订的标准、待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储能下一程     
<正>储能从业者常常将2017年视作储能发展开启的标志之年。这一年,首个系统性储能产业发展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如今,5年过去了,储能技术不断优化,成本大幅下降,标准体系初步构建,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起起落落之中,储能跑完了“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目前,我国储能行业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储能的下一程能否跑得顺利,经济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评价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电力系统正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而储能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环节。对新型储能电池的技术经济特性和发展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构建了电池储能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储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主管部门、能源电力企业、产业界及行业专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山东省新能源装机比例迅速增加,省外来电送入电力大幅提高,以及煤电机组供热改造不断提速,山东电网调峰形势较为严峻。煤电机组日内启停机调峰、特殊时期弃风弃光趋于常态化,亟需增加调峰资源和丰富调峰手段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设计总工程师裴善鹏认为,储能作为能源发展的新业态,既能提高低谷用电负荷,又能提高高峰供电能力,是解决当前电力运行面临问题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务之急是确定储能需求近十几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走向主体能源的关键,储能技术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储能技术可实现发用电时间解耦,打破电力实时供需平衡约束,使电能更趋同于一般商品,拓展电力交易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是能源物联网的重要支撑。在各类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安装灵活、地理条件约束小、成本下降速度快,在全球范围已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在澳大利亚,光伏储能平准化发电成本已开始能够与燃气调峰机组竞争;美国西南部光伏储能项目的可调度发电平准化成本在2022年达到50美元/兆瓦时,届时低于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成本;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也于2018年1月批准公共事业公司太平洋天然气和电气(PGE)建设567.5兆瓦/2.27吉瓦时储能,替代现有三个燃气调峰电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们所说的电动汽车多是指纯电动汽车,即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与日常见到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动力源及其驱动系统。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是大势所趋。2008年,在金融危机、节能减排等外部压力下,全球汽车产业进入能源转型时期,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  相似文献   

12.
正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储能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以及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储能利好政策,国内外大规模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呈现出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百家争鸣"局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储能,或扩产或跨界合作,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电化学储能规模迅速扩大,但仍面临许多阻碍储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例如商业模式有待健全,标准缺位存在隐患、电池功能似是而非。电化学储能的健康、规范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结合新兴业务扩大用户侧市场,加快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的进程,加速国家、行业标准出台,建立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储能技术创新等等。电化学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主要有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等,在电力系统发、输、  相似文献   

14.
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是我国"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国家相关部门对储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这将会引导储能相关厂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电力市场中。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在保证电力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新型储能技术,逐步完善适应于新条件下的调频(AGC)、无功调节等辅助服务市场,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满足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储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是我国"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国家相关部门对储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这将会引导储能相关厂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电力市场中。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在保证电力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新型储能技术,逐步完善适应于新条件下的调频(AGC)、无功调节等辅助服务市场,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满足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需要,提高电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辅助服务、输配电、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能源存储及终端用户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受制于电池储能电站自身技术经济性、现行输配电定价办法要求和电价应用体系及补贴机制的约束,电池储能电站规模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在总结分析当前主流电池储能技术经济特性的基础上,对我国电池储能电站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国外电池储能电站商业运营模式经验,提出促进我国电池储能电站规模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18.
储能产业     
正6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6]164号)。通知要求,"三北"地区原则上可选取不超过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该文件明确了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和电费补偿/结算机制,对加速国内各类型商业化储能应用市场的启动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是世界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它改变了电力工业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通过"调剂、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将以更大规模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而随着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压力越来越大,安全、环保、低成本的储能技术也将成为未来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2021年的储能市场也反映了这种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21全年规划、投产、在建的独立储能电站总规模超过了17吉瓦/34吉瓦时,涉及20多个省区,成为2021年储能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电动汽车方兴未艾,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需求。同时,储能技术日趋成熟,为支撑电动汽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发展储能产业,可以改变能源的使用方式,是未来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动汽车和储能的同步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现有的电力系统形态和运行模式。一辆电动汽车等于一座智能"移动能源岛"当前,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正在成为时代主题。传统电力工业正在加快"去中心化"、"去固定化",原来的"一张网"变为多张微电网。能源和电力不单是一种生产资料、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