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为群 《经济师》2011,(1):80-81,85
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是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一个重要部分,将这个部分与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与模型连通,能够对沟通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分析体系产生重要作用。以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之视角剖析,遵循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可以分解成投资品供给与需求平衡、消费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两个部分。两部类扩大再生产与两部门经济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具有相合性,并且体现了比通常的社会总供给总需求平衡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经济。文章引用《资本论》中的举例,对所论析做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2.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三个模型,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文章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出发,分别就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变动影响,结合实际事例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是谋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总量均衡集中表现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使用所形成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适应和均衡。结构均衡静态讲一般是指两大部类的社会产品得以实现的均衡,在这个均衡点上,社会劳动没有结构性浪费和短缺。尽管经济发展存在着均衡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现实经济运行并不总是处于均衡态,而是经常处于非均衡态。宏观经济失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需求过分地低于总供给;另一种是总需求过分地高于总供给。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失衡态经常性表现是总需求膨胀。…  相似文献   

4.
普遍的商品短缺是人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所见到的最基本的经济现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观察,短缺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经济含义:一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存在着总量缺口,一是在经济增长受到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存在着短线制约。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长期存在着总量缺口。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围绕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采取怎样一种对策,我国经济学界在运用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上展开了一场相持不下的论战,形成了所谓“需求不足论”和“需求膨胀论”两种对立的观点。他们主要依据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韵总量关系去寻求理解和对策。争论双方虽然都是依据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经济形势,但使用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一方认为,“对于经济分析者来说,可以用各年度的社会总产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测度已实现的总供给的增长,用各项贷款总额的增长率测度总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甚至超高速发展,出现了持续的超出“温和”范围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把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题上。不少人的判断是社会总需求已经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因而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以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从1985年开始,国家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紧政策,以约束总需求增长。但是,实际执行中的“一刀切”不可避免地迫使经济增长速度骤然下降;到1986年第二季度,几乎跌到零增长水平。于是国家不得不重新调整政策,防止“滑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中,过去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还是一直在持续进行。实质上,该模式源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政府主导的投资。从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看,这属于单方面的总需求管理。通过改善供给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动宏观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目前,它主要受劳动力供给、资本存量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与约束。改善供给,首要前提经济必须是外向型的,其次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内容,此外,还要有相应稳定、宽松金融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研究角度的两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要注意从供给角度进行宏观经济研究近来我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同时也有其欠缺或比较薄弱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忽视了从供给角度研究宏观经济运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对运动是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总需求的大小则是相对于总供给而言的。这一简单却又基本的命题意味着宏观经济的研究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二者统一的角度来进行。而把总供给与总需求联结起来的中介环节就是资源(投入)产出率。  相似文献   

9.
总需求、总供给——从概念到现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1985年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名词就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作为一家之言,本文从最基本的概念界定开始,在澄清一般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对中国经济现实情况下的特殊总量关系有所说明。总量永久平衡: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是一个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占有和使用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总  相似文献   

10.
论微观调节成本与市场均衡就业区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按照标准的宏观经济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就业水平取决于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的对比,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的均衡点决定实际的社会就业量。这一理论,可以说是指导现代各国政府制定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基本理论之一。但在这一分析中,...  相似文献   

11.
[一] 货币供给决策问题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问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和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调节目标。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在相当一段调节考虑期间内,由结构平衡所允许的尽可能快的国民收入增长。这种效率增长的含义自然也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一定时期存在的、可供挖掘的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状态下达到的大体均衡。显然,不同的经济成长目标下会产生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会形成不同均衡水平的供求关系。一个较低均衡水平的社会总供求关系肯定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效率增长目标的实现。而一旦社会总供求关系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实现了均衡状态,国民经济效率增长的目标也就自然地得到了实现。然而问题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的总体反映,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及失衡是由千差万别的个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周期波动是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总需求的波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而总需求则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总供给冲击或与总需求冲击的组合会导致产量和就业的不稳定。总供给冲击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创新的冲击、农产品波动冲击和能源与原材料冲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它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研究在总量分析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原因过份偏重于需求变量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调节作用,还要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位置。本文将总供给曲线与货币政策效果的关系放到一个开放经济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开放经济中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总供给曲线的影响,进而对该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效果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两难冲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倩 《资本市场》2010,(4):78-83
适应"脱媒"和竞争,成功实现转型,是各国银行长期奋斗的理想。短期看,银行肩负调控工具的使命,以流动性作为载体,影响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因此其周期波动与流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在我国,广泛运用它们来分析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问题,是本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时至今日,虽然总供给和总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家使用频率最高的经济学术语之一,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学家之间,它们的含义则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一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两大宏观经济课题。两者互为因果、交互影响。当前治理经济环境,重点是在压缩总需求,与此同时也必须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区别不同情况,有“压”、有“保”、有“促”,才能促进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给的根本作用在于为再生产过程注入货币。而从调节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通过向再生产过程中注入货币,其决定性的作用在于影响社会总支出水平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关系。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关系不仅影响着经济成长的稳定程度,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经济成长的速度与质量。正因为如此,货币供给也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 进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必须把握两点。一是作为一般的经济理论分析应当确立的基本概念和前提,由此出发才能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二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分析,应当把握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具体特征,从而在一般经济范畴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状况进一步提炼、加工和发展,确立新的理论范畴和关系。以往某些宏观经济分析或是停留在前一方面,泛泛应用一般的总供给,总需求概念于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单纯的比较;或是强调后一方面,完全否定前一方面的可用性,因而沉缅  相似文献   

20.
略谈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状况的分析与核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近几年来,分析和判断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已引起经济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但因概念的内涵不一和某些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究竟应采取什么方法,意见分歧。总的看,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通过测算来分析和判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另一种则认为只能通过一些相关指标的变动来分析和判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分析和判断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这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极为不利的。通过对供求理论和现行测算方案及其结果的分析,我们赞成第二种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