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慧芳 《全国商情》2012,(18):12-14
为深入了解网络零售市场,本文从网络零售市场容量、网购人群消费心理、主要网商购物体验,以及网络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成本费用比较等几个方面对网络零售进行分析研究,并预测了未来网络零售市场的广阔前景及其对实体零售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实体零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在充分了解网络零售市场特点和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实时地发展网上业务,实现网上和网下业务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零售商业品牌战略模式的构建有利于零售企业形象的塑造,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实施零售商品牌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名店形象塑造,实现零售商品牌战略的拓展得之于连锁经营,实施零售商品牌战略的保证在于供应链再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上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传统零售商纷纷开设网络商店,实体店铺和网络商店相结合的多渠道零售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文章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和信任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综合线下印象、线下信任、感知网上服务能力和网上购买意向的研究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线下印象和线下信任对感知网店服务能力均有正向影响,而感知网店服务能力对消费者网上购买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的结论对传统零售商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驾驭新渠道     
冯雪 《全国商情》2012,(11):66-68
零售商与品牌商的思维碰撞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品牌对接,拓展零售渠道,彼此深化了解是合作其赢的基础。2012年的零售业和商业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太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从商业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到招商,再到零售商开店节奏和开店策略的确定,以及对整个市场走向的判断,都令业内机构和从业者产生不少困惑。购物中心到底是什么?是零售业态吗?还是房地产产品吗?又或是零售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品流通渠道中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矛盾迭起,给零售行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需要认真妥善处理的现实问题.供求失衡引发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博弈,供应链管理的非效率是零供关系冲突的深层原因.应提升供应商市场势力,抑制大型零售商的市场势力,完善零售商业领域相关政策来促进零供关系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6.
大型零售商在与供货商交易中的优势地位是供应链模式变革和零售商市场势力增强的结果.大型零售商行使买方垄断势力,滥收"通道费",损害了市场竞争效率.西方国家在市场竞争法律中对零售企业征收的通道费存在较完善的法律规制,而我国相关的政府管制措施却较为薄弱.商业市场的公平交易需要政府对大型零售企业滥收通道费的行为进行制约,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保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模式不断变革的现代零售业,零售商对泛渠道、移动便携支付、自助购物等新技术需求迫切。2013年的中国零售业,不仅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变化,零售企业自我的营销方式、购物体验也在不断变革。移动互联潮流已造就更广大、也更具创意的商业版图,也为零售业的营运模式带来全新可能。而零售行业的设备商也在为移动互联的到来做着积极的准备。海信一改以往单纯的没备、软件产品提供商形象,结合自身技术优势.逐渐转型为"行业解决方案整体服务商"。目前海信已经针对银行、电信、烟草、第三方支付等行业客户需求,打造了相应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随着零售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数据收据管理,将会成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给服务增值     
正在实体零售颓势下,为顾客提供额外的服务,增加顾客的体验感,以此提升实体门店的销售额。走进实体店,试好衣服,然后用手机在网上找到同款商品,用更低的价格购得。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下实体零售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但最近,有研究调查报告中称,不少顾客在网上浏览商品,了解商品参数,然后再到实体店购买的一种现象。实体零售商们要想利用好这个现象,在实体零售颓势下抓住这个机会,就必须为顾客提供额外的服务,增加顾客的体验感,以此提升实体门店的销售额。吸引家庭消费"体验店"曾经被认为是实体零售商最大的威胁,但是现在看来"体验"却是实体门店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除了移动互联技术的运用,从业者们更加看重移动互联思维对于商业模式的颠覆与重塑。过去的2013年,移动互联、全渠着了。陈生接过咖啡,说了声谢谢,道,他们想要的是没有渠道限制的购道、020,成为整个零售行业被提及打开房门走了进去。物体验,线上线下的融合是满足消费次数最多的词汇。无论是传统零售给陈生送咖啡的服务生并非他者需求的唯一方式。传统零售商开商,还是PC电商,他们都开始审视行的专属保姆,除了清楚地知道陈生始开拓线上市场,而电子商务也开始业的变化与自身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行业     
正1零售渠道共商创新2013年中国零售商业绩增幅减缓乃至营业额下滑已成普遍现象,无论我们把原因归结于经济和消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是电商渠道直接冲击,总之众多零售品牌以及百货、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等传统渠道,无疑要进行颠覆性创新。在此背景下,2014年4月8日~10日,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举办第五届中国零售渠道论坛暨中国商业房地产招商合作大会,会议的主题为"零售渠道的颠覆性创新和购物中心的招商细分",为零售商和商业房地产商提供转型突破的最新理念,为全产业链提供厂泛深入的合作平台是本届大会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11.
享誉国际的英国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是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也是英国代表性企业之一,主要经营服装,高档食品,家具,家居等百货用品.在英国零售商中具有最高的盈利能力.如果以每平方英尺销售额计算,英国玛莎百货在伦敦的商店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零售商店获得的利润都要多,出口货品数量也在英国零售商中居首.  相似文献   

12.
重置发力点     
正零售业的转型关系着很多企业的生死存亡,趟过深水区,便是如何发力的问题。新的征程需要新的发力点。未来商业场景的描绘让人无限憧憬。而在构麵商业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滅寻到转酬新JL广产1,如何实现綱的途径,也就是找寻零售创細发力点。MM核心需求从根本上说,零售创新源于消费者核心需求消费者群体中潜在的人口结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零售商需要针对这些变化开展相应的业缺一不可态创新和品类创新。零售商的创新与供应商密不可分。消费者希望在日用品采购环节省下更多的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零售商业开发自有品牌的优势,并指出中小企业去创名牌之路是十分艰辛的,两者可以共同开发零售商自有品牌,并分析了合作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零售新战场     
正移动互联的普及更催生了三个新战场: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移动电商,以生活服务为本质的O2O商业,以及定位于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文化等需求的购物中心业态。未来,实体零售商急需弯道超车。而今移动互联的普及更催生了三个新战场: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移动电商,以生活服务为本质的020商业.以及定位于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文化等需求的购物中心业态。移动电商:品牌的春天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战略重心逐渐转向移动互联网,商户也寄予极大的期待.于是,零售业对于移动电商的畅想从未间断。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连接消费者与商家  相似文献   

15.
在零售市场,主导零售商的并购活动有助于提高价格并有效阻止顾客流失,获得市场势力:一方面,由于零售竞争的区域性,主导零售商并购关键店址资源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零售竞争的分散性,主导零售商能够在并购店铺成功实施掠夺性定价。因此,政府规制应准确界定相关市场、防止主导零售商并购引起市场份额的显著变化以及高度关注主导零售商并购后的过度低价促销。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废除《大店法》以后,日本零售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加剧。但是从2005年以后的情况看,外资零售商在日本没有大的作为。完备的商业立法和行业管理制度、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独特的商业文化,以及零售业的适时变革,使得日本零售业安全度过了市场国际化初期的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率、加强终端的精细化管理,爱慕的目标是做有文化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做受人爱慕、社会尊重的百年企业。关于品牌商业,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个是商业的品牌,现在零售商都在打造自己的商业品牌;另外,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也逼迫品牌来搞商业,如今很多快销品牌自己开店,像HM、优衣库在购物中心里自己做零售。  相似文献   

18.
重构主力店     
2013年以来,零售行业的大小话题都少不了移动互联,仿佛一夜之间不谈移动互联就落后了.而实际上,在实体商业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之前,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主战场,大可不必. 主力店与购物中心之间的关系,虽说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无论是强化主力店还是强化购物中心,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购物中心零售业态是传统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交易平台。大型零售商通过整体租赁购物中心零售业态进行选址开店的模式,可以看作是双边市场中基于零售商一体化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行为。一体化结构下,大型零售商不仅成功实现零售业态的进一步拓展,本身也由单纯从事商品销售的零售商转变为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企业。作为平台企业,其运作机制遵循双边市场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在倾斜定价机制和平台多产品组合竞争。但其核心竞争力依然来源于自身经营商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买方零售市场优势力量的不断加强,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严重影响我国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讨论买方市场的形成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矛盾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