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菠萝叶纤维纺织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萝,学名凤梨,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它的果实虽已是名闻遐迩的热带水果,而叶片中的纤维可纺纱织布制衣却鲜为人知。如今,菠萝叶纤维(Pineapple Leaf Fibre,缩号PALF的开发已引起世界纺织界的极大关注。 人类利用菠萝叶纤维已有一定的历史。我国南方曾利用菠萝叶纤维织布制衣,在十九世纪初出版的广东琼山、澄海、潮阳等县志上就都有着制造凤梨布的记载;菲律宾也是较早将菠萝叶纤维用于服装、家具布以及工业上用途的国家。他们将菠萝叶纤维与绢丝混纺织成较高级的布料制作出入社交场合的礼服“巴龙”。日本近年来亦正致力于菠萝叶纤维的开发,并将其誉为继棉、毛、丝、韧皮麻类之后的第五种天然高档纤维。他们在菲律宾建立了菠萝叶加工基地,将菠萝叶加工成纤维后,运往日本精纺成品。有预言说,在亚太地区的纺织品中,菠萝叶纤  相似文献   

2.
以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重点,开发生产纺织机械新产品,前景十分广阔。因为“十项”成套是个纲,每一项都是一个系列产品,可以纵向提高,横向延伸。抓住“十项”成套这个纲,可以发展很多纺织机械产品。围绕纤维生产技术,组织开发生产各种纤维生产机械产品,是一项重要任务。这里说的纤维生产机械,主要指的是化学纤维生产机械。一方面需要继续提高传统化学纤维生产机械产品的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要跟踪新的纤维应用领域,为发展民用舒适型纤维、产业用纤维和军用、警用纤维等的生产提供…  相似文献   

3.
扶优扶强加大对罐头行业强势企业的培育和支持针对目前罐头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强势企业不强的现状,通过政策扶持,企业自身努力,重点支持强势企业发展,提高这些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农业基地建设和工厂技术改造以菠萝罐头为例,我国广西、广东和海南可以大量发展,农民种植菠萝每亩收益在2000元以上,而且可以利用山地、坡地。泰国是全世界菠萝罐头主要生产国,其基地化种植充分保证了优质原料的供给,连续化和机械化加工保证了规模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我国菠萝生产水平差距主要也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因…  相似文献   

4.
Woolmark(欧洲)公司开发了一种用于提高天然纤维原纤化的工艺。根据国际专利WO02/46519,该技术虽然可应用于各种纤维,但主要用于处理角蛋白纤维,如羊毛。其处理产生的原纤,直径为3~5μm,长度在25~60μm之间。该工艺可用于处理机织物、针织物以及非织造布。该工艺主要是一种预处理,可以去除、改性以及改变角蛋白纤维的表面化学性能。关键的步骤为:(1)预处理除去表面类脂物,即鳞片层;(2)预处理除去或部分除去细胞间胶接物;(3)在水中进行机械搅动处理以完成原纤化。在羊毛处理中,使用氧化剂去除类脂物。氧化剂有过一硫酸及其盐、二氯异氰尿…  相似文献   

5.
菠萝麻纤维是从凤梨科植物叶子中获取的一种天然纤维,尽管其纤维长度长,但由于纤维长度整齐度差,而且纤维上具有很多小的分支,给纺纱生活带来很大难度,本文提出通过在前纺并条工序对菠萝麻纤维进行实现牵切,提高了纤维长度整齐度,有效降低了纺纱难度。  相似文献   

6.
国外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开始对再生蛋白质纤维进行研究,1935年意大利科学家、1938年英国ICI公司、1939年Corn Product Refining公司曾分别探讨从牛乳、花生蛋白质、玉米、大豆豆粕中提取蛋白质,再进行纺丝。20世纪40年代初,美、英研制了酪素纤维;1945年美、英又研究了大豆蛋白质纤维;194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从豆粕中提取了大豆蛋白质纤维,但大多因为纤维性能较差,无法进行纺织加工而中断研究。近年日本东洋纺公司开发的牛奶蛋白质纤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由于100公斤牛奶只能提取两公斤蛋白质,使得制造成本过高,且纤维耐热性差,在干热120°C以上时易泛黄,强力下降,因此至今仍无法大量推广使用。而我国的大豆蛋白质纤维制造技术可以从100公斤豆饼中提取40公  相似文献   

7.
新品     
《中国纺织》2005,(3):36-36
目前最轻纤维在意问世 意大利Boriofiore公司生产的Meraklon是目前最轻的纤维,是一种服用性很好的纤维。该纤维具有以下特点:纤维密度只有0.91.比目前任何自然或化学纤维密度都低;抗磨、抗撕裂、色牢度好;往外传输湿度,干得快:出汗的那种不愉快的感觉可以排除.导致身体发臭的细菌不能繁殖:抗水,污染可以很容易被洗去,可以用机械洗涤、易干:用Meraklon生产的服装不容易变形、收缩或掉色;易于与弹性它消除了变形,并且能够迅速恢复原先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自2001年起,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每年技改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每年均有新品面料推出。凭借技术优势,该公司产品多次获中国流行面料入围奖。该公司利用已有麻纺设备开发出了竹原纤维、菠萝麻纤维、秋葵纤维等一系列新型功能性纤维产品,找准了自已的市场定位,赢得了市场。近期,该公司开发的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纤维图像处理分析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将图像进行简单化处理后,通过比对分析,获取纤维种类的一种快速鉴别方法。本文选取了调整图像对比度、对纤维图像边缘提取的方法,对这种处理进行程序化固定,方法简便实用,判别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用蚕丝纤维织造而成的真丝织物飘逸柔软,高贵华丽,色彩鲜艳,是高档的服装和服饰面料,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经过脱胶后,质量要减少约25%,纤维直径变细,丝之间的空隙增大,致使织物变薄、变软、容易起毛、起皱、没有身骨,缺乏挺括感。随着合成纤维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纤维不仅在外观上酷似蚕丝纤维,而且穿着舒适性大为改善,对蚕丝纤维也构成了威胁。生产重磅真丝绸,不仅要耗用大量昂贵的真丝纤维,而且织物的组织致密程度也往往不足。通过增重处理既可以弥补蚕丝织物精练损失的质量,又可以赋予蚕丝织物一定的厚实性、防皱性、悬垂性和挺阔性。蚕丝织物的增重整理主要有锡增重、单宁增重、丝胶固着增重和接枝聚合增重、丝素溶液增重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其外型具有与藕的外型相同的节状特征,其单丝直径在微米尺寸范围内,平均强度约为1.3cN,最大延伸率约为1.1%,DSC分析发现藕丝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3℃左右,而红外光谱则显示藕纤维主要含多糖物质。藕丝纤维是我国继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后,又一种自主开发的新型纤维。其纤维是从荷花  相似文献   

12.
棉纺织     
《棉花长度试验方法手扯尺量法》等5项国家标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7年第7号)批准发布了《羊毛及其他动物纤维平均直径与分布试验方法纤维直径光学分析仪法》(GB/T21030-2007)、《牦牛绒》(GB/T12412-2007)、《棉花长度试验方法手扯尺量法》(GB/T19617-2007)、《含脂毛洗净率试验方法烘箱法》(GB/T6978-2007)、《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GB/T10685-2007)5项纤维国家标准,并于2007年9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13.
科技     
Nanoval纺粘新工艺纤维导航意大利Boriofiore公司生产出最轻纤维工艺研究意大利Boriofiore公司生产的Meraklon是目前研制的最轻的纤维,是一种服适性很好的纤维。该纤维具有以下特点:1.密度只有0.91,比目前任何自然或化学纤维都低。2.抗磨、抗撕裂、色牢度好。3.往外传输湿度,干的快。出汗的那种不愉快的感觉可以排除,导致身体发臭的细菌不能繁殖。4.抗水,污染可以很容易被洗去,可以用机械洗涤、易干。5.用Meraklon生产的服装不容易变形、收缩或掉色。6.MerkalonStretch除具有聚丙烯所有的特性,如轻重量、高隔热性、舒适性、易于与弹性纤…  相似文献   

14.
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特点及生产加工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新型再生植物蛋白纤维,于2000年3月试纺成功。其与羊绒、真丝混纺或交织的产品,档次并不低于纯羊绒、纯真丝织物,且成本较低,其价格是羊绒的百分之七,是真丝的三分之一,并具有下调空间。而且大豆蛋白纤维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符合当今消费者崇尚绿色、古朴自然的消费理念。此外,由于我国豆粕资源丰富,年产为1250万吨,可制造400—600万吨大豆纤维,且提取的大豆蛋白质的豆粕残渣还可以继续用作饲料,从而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价值;因此可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不仅将通常用做饲料和食品添加料的豆粕,变为高附加价值的纺织用高性能纤维,而且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为农副产品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而进一步促进大豆蛋白纤维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PBT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TY是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有趣的是PBT和PTT纤维像其它合成纤维一样是在40年代发现的,但是直到最近几年石化公司才开发出经济而简便的批量生产方法。 虽然PBT和pTT与母纤维PET相近似,但是这些纤维是当作一个新的家族介绍给消费者的。这样就使聚酯纤维有了新的形象,使PBT和PIT显示出其重要性。 Rieter纺织系统和Rieter ICBT正在与聚合体的生产者、用户以及油剂公司密切合作,以便制造出新纤维的加工机械。在研制中的机械有:  相似文献   

16.
海岛型超细纤维是将一种聚合物分散于另一种聚合物中,在纤维截面中分散呈“岛”状态,而母体则相当于“海”。最终通过织物后整理将海岛组分溶解,获得单丝直径低于3.0μm的超细纤维。目前生产海岛超细纤维有两种方法。一是定岛法:它是通过双组份复合纺丝技术制成的,其纤维的横截  相似文献   

17.
有 1390家参展商展出的纤维机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说明了当今纤维工业发展的方向。 像其它纺织机械行业一样,纤维制造行业对机械要求更为灵活多用、紧凑和更高的生产率。由于常规纤维市场饱和,许多企业就对生产特种和工业纤维、双组分纤维感兴趣。 德国巴马格公司 特别强调了密切与用户的合作,工业纤维生产更加专业化和精密。汽车工业—轮胎、气袋、安全带、三角带、软管等等都是高技术纤维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2004,(6):135-136
具有棉的吸湿性的纳米尼龙——东丽公司开发出了单纤粗细以纳米(na_1010亿分之1米)为单位的合成纤维长丝的生产技术.并且应用该技术首次在世界上成功生产了由140万根单线构成的耐纶纳米一长丝纱(nylon nano-filament yam)(44吨)。有关生产方法已经申请了专利并获得了基本专利权。应用该技术生产的纤维直径为20-100纳米是目前为止最细的纤维(1,000纳米)的2/100至1/10.此外该长丝另项特点是可以有效地使用现有的设备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大豆纤维属再生蛋白质纤维,是采用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从脱脂的大豆豆渣中提取球状蛋白质,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该纤维具有蚕丝般的光泽、羊绒般的手感、羊毛般的保暖性、棉般的舒适性,抗紫外线照射性能和防霉蛀性能好。大豆纤维是理想的新型纺织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大豆纤维开发弹性针织物作介绍。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东丽化学公司资讯,该公司已经开发出比以往极细纤维小二位数直径的纳米级单丝所构成的“纳米纤维”新技术,由控制纳米构造技术实现极限的细度。东丽化学公司称,该公司利用这项新技术已经开发直径为10μm的单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