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超美 《数据》2003,(2):65-65
按照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要求,从今年1月份起,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编制方法基本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既包括消费品,也包括服务项目.其中的消费品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应差距过大.但是,从北京市1月份计算的数据结果看,它们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8%,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均为100.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3%.消费品价格指数比后者高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现状和地区差异这两个方面出发,对2005-2015年共11年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求在以往近十年时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走势以及地区差异情况,分析我国31个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差异.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3,(4):144-147
以河南省1990-2011年的石油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为基础,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石油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石油价格与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石油价格每增长10%,会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0.1%;短期而言,石油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两期比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这表明石油价格波动对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大,影响时间久。  相似文献   

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首先利用河北省2012-2015年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的月度数据,将构成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8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因子,然后将因子得分与因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回归,得到基于因子回归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产生负向作用,其余的自变量均对河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正向作用。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GDP数据修订对平减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DP平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GDP数据的修订有可能引起GDP平减指数发生变化。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不变时,GDP平减指数的变化有可能不合理,本文分析了引起不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之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余高潮 《数据》2006,(4):60-60
2006年CPI权重例行调整,居住和服务类权重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政策、资产定价、合同、利率和工资往往都会根据它的变动进行调整或受其影响。当前我国的CPI是由各类商品通过权数计算所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年来货币供给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然后选取近2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可以追溯到1920年前后,以劳工统计局于1921年开始发布"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生活费用指数"为标志,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间进行过6次影响较大的修订。美国历来重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实践经验都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大事记     
1月20日 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加强房地产、价格、就业、投资等专业的统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联网直报,规范房地产统计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工业品、房地产等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调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品规格和消费支出的分项权重,建立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统计制度.完善失业率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人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本文提出了适合预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趋势的灰色模型,并对2002、2003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等方法,考察了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国际石油现货价格与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很明显,有持续的正向影响,但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探究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卓琼 《数据》2012,(3):30-31
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可以追溯到1920年前后,以劳工统计局于1921年开始发布“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生活费用指数”为标志,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间进行过6次影响较大的修订。美国历来重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无论是理论方法还是实践经验都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10):155-156
本文基于储户问卷调查的的基础上,调查了驻马店市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差异情况,并根据影响居民物价满意指数的因素,探讨了城镇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这种差异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CPI指数开始出现新一轮的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CPI上涨3.25%,高于3%的控制目标。物价上涨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而此轮物价上涨与食品价格的上涨有密切关系。2006年6月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均出现大幅上涨。截至2007年12月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04.8、107.2和116.7,  相似文献   

16.
价格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科学可行的调查制度,通过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样本,依据消费结构变化准确确定权数,调查搜集基础价格资料,编制各类价格指数,为监测全市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地区经济核算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北京市的价格统计工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1984年,国家统计局组建了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同时组建了北京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人员属国家编制,业务由城调总队垂直领导,负责调查、编制北京市的价格指数,并上报给国家.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从生产、建设到流通、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体系,主要有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北京市计算价格指数的方法与国内其它城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物价平稳向上,1~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11月当月达到5.1%的年内新高,但物价总水平仍属总体温和基础上的结构性上涨.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5.6%.展望2011年,国内外流动性泛滥、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将推动国内物价上升,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将抑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2%.  相似文献   

18.
孙家意 《价值工程》2021,40(11):17-19
在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挑战下,居民消费需求既是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突破口.本文基于主成分回归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支出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等.  相似文献   

19.
争议:CPI高涨成为加薪因素? 2007年全年和2008年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的涨幅挑战了工薪阶层的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20.
朱振东 《数据》2013,(6):48-4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作为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逐渐为人熟知和关注。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为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下设置一定数量的代表规格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