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60-61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从欧洲、美洲、东亚的三次转移,世界航运的重心也经历了从西欧到亚洲的转移。迄今为止,中国港口已涌现13个亿吨大港、14个超百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大港。面对世界港口已成亚洲港口天下的格局,中国港口在未来将大放异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复苏趋好和中国经济稳中有升使港口业出现新希望,中国港口在经历一波由经济下行带来的波动后,其发展方式已发生变化。港口业发展的热点不断涌现,并一改以往港口业粗放式扩展,2017年出现了以创新为主的建设方向。从中国港口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未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增长,通过对影响中国港口业发展的三大热点进行分析,梳理了港口业未来发展的趋向,得出了影响中国港口业发展的三大热点变化趋势,以及未来对中国港口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的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奕尧  魏鑫 《中国经贸》2014,(19):140-141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说,港口经济是利用港口多重功能优势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经济类型。港口经济与港口金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港口金融的支持,完善区域金融结构、丰富金融投资产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以及正确的政策引导,做好港口金融服务,促进港口经济与港口金融的良性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少卿 《港口经济》2014,(3):9-10,21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并由此带来港口之间的竞争。显然,港口竞争是各地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必然结果。一、港口经济——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港口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地域形态。我国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正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港口经济异军突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港口规模与经济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港口的规模越来越大,港口在国家和区域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港口的规模发展,无论表现港口生产规模的港口吞吐量,还是表现港口生产能力的港口通过能力数量变化都有目共睹,但是对港口的经济影响却没有明确的量化表达,一些港口和地方政府将港口规模的增长完全等同于港口经济影响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东吴 《港口经济》2011,(12):1-1
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新兴经济体的地位明显上升。面对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如何才能确保中国港口高质量的增长?港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国内市场,在新格局下,必须把投资视野放得更宽,制定更有效的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7.
论第五代港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港口到第四代港口基本上都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而这恰恰是人类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文章基于此提出建立第五代港口.第五代港口就是绿色港口或低碳港口.它的提出对世界港口的发展具有一定重要意义.从世界港口发展阶段来看,这标志着宣布世界港口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五代港口作为中国港口的发展方向也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港口作为天津市的核心战略资源、最大比较优势和发展命脉,在服务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定位、建设以国际一流大港为核心的全球航运中心、发展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龙头作用日益突出。港口经济活动围绕船舶和货物展开,形成包括港口企业、口岸单位、船公司、货主、代理等各类主体,提供码头装卸、仓储物流、报关查验、海事仲裁等多种服务。本文基于天津港枢纽带动作用,提出完善物流集散功能、拓展供应链增值服务,对天津港口经济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加入WTO、运输方式的大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港口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港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为港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并促使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上了一个新的层次,竞争的区域化、国际化特征日益显现,竞争程度也更加激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促进港口业有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世界港口行业发展与改革趋势,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因素,一个是技术条件。从经济因素来讲,经济全球化、商业竞争加剧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从技术方面来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使用,造船技术的改进。这使整个港口的运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生产市场化、服务多样化、运  相似文献   

11.
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因为海岸曲折,台湾岛有大大小小渔港、商港100多处,海运是台湾岛最重要的运输模式.但是一些国际海运专家认为,中国台湾岛港口的经营特点之一,是岛上的进出口集装箱货运量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港口.其中最大的港口是位于岛屿最南部的高雄港,该港2001年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是740万标准箱,比2000年稍有下降,但是仍然占台湾岛总货运量的75%,是全岛集装箱货物吞吐量的2/3.  相似文献   

12.
港口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德铭 《开放导报》2004,(1):47-48,8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港口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其发展重心已经向亚洲,特别是中国转移,而且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全世界有许多著名的海港。据有关资料,目前全世界有亿吨港20个;最大的是新加坡港,2000年货物吞吐量达3.3亿吨;货物吞吐量居前20位的港口中,中国占9个(上海、宁波、广州、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06,(9):80-83
前言 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撰写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报告现已问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邓宁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经典理论,梳理港口业海外投资的动因,检讨中国港口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港口企业走出去策略提供建议,包括循序渐进,以非投资形式先行积累海外经验;适当运用跨国并购,获取所缺的海外投资必备优势;与当地港口运营商和大船公司等结盟;格外关注区位选择及其风险防范等。  相似文献   

15.
李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51-154
文章为探讨第四代港口特征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借鉴作用,阐述了第四代港口概念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综述了第四代港口的特征,以期为新形势下的我国港口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分析了第四代港口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港口建设的重要启示,指出我国港口建设要注重港口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整合物流供应链,加快“绿色港口”和“柔性港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挥港口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中国港口风云人物是指拥有管理专长、在本年度对港口企业、港口区域经济做出贡献的港口企业家。港口企业家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人格魅力.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港口经济充满信心.并以开拓精神参与创新与变革.推动港口经济发展。港口企业家以资本创造价值.以智慧引导未来.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共鸣。《2007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将详细阐述十大风云人物的评比目的和意义、理论依据及上榜理由评价.尤其着重阐述港口企业家精神、影响力、企业价值、贡献度、个人魅力等原则。中国国际海运网、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和中国港航研究院所隆重推出《2007年中国港口十大风云人物》,通过探索港口企业家们的闪光思想,揭示港口企业家们成功的秘密,为中国港口发展提供坐标。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港口合作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我国沿海港口将形成5大区域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港口竞争正如局中人的博弈,港口竞争理性行为是走向合作。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了《长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等重要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上看,这非常有利于促进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分工合作,促使长三角港口在行为和认识上,从“双赢”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充分意识到合作对长三角港口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全新的改革思路和理念的提出,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提供了条件。同时,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也赋予了综合配套改革以新的特征。当前,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应当充分利用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优势,在外汇政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行政管理体制等各个领域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由贸易港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港口的分工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渤海地区有三太城市群,十几个重要的港口,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给该区域港口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和港口集群式分布必然使港口问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环渤海地区港口应整合资源,联手发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